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的三维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要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首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结合课的内容,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知识生成的过程,就有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用挑战性问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学科等特点,大部分学生存有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既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能力的生活中的函数应用题,好多同学读一遍题之后就放弃了思考。这时我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可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近,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并通过展览成果等方式给予激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久而久之,学生对背景新、问题长的题目不再感到可怕。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否则适得其反。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训练,他们会慢慢克服畏难心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身份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他们中有的因青春的萌动而感到苦恼;有的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这些都需要教师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去,通过观察、谈心、讨论、调查等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绪,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2.利用作业评语传递教师的情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如“好!”、“你能行!”、“别泄气!”等去鼓励他们,以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
3.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备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情性修养,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
把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相联系,培养学生情感。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内容涉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的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数学已渗入社会各部门,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来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探求你熟悉的正多边形的边长与其外圆、内切圆直径的关系。小组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是自主学习、而且是认知的交换、思想的启迪,也是情感的共鸣、个性的发展,更是对课堂教学人力和时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同一单位时间里,一个大课堂转而化为几个小课堂,从一名教师变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互惠互利、各展所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效果也不一样,尤其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更为关键,教师的引导也十分重要,不恰当的合作交流,以及放任自流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用挑战性问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学科等特点,大部分学生存有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既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能力的生活中的函数应用题,好多同学读一遍题之后就放弃了思考。这时我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可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近,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并通过展览成果等方式给予激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久而久之,学生对背景新、问题长的题目不再感到可怕。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否则适得其反。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训练,他们会慢慢克服畏难心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身份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他们中有的因青春的萌动而感到苦恼;有的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这些都需要教师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去,通过观察、谈心、讨论、调查等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绪,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2.利用作业评语传递教师的情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如“好!”、“你能行!”、“别泄气!”等去鼓励他们,以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
3.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备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情性修养,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
把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相联系,培养学生情感。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内容涉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的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数学已渗入社会各部门,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来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探求你熟悉的正多边形的边长与其外圆、内切圆直径的关系。小组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是自主学习、而且是认知的交换、思想的启迪,也是情感的共鸣、个性的发展,更是对课堂教学人力和时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同一单位时间里,一个大课堂转而化为几个小课堂,从一名教师变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互惠互利、各展所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效果也不一样,尤其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更为关键,教师的引导也十分重要,不恰当的合作交流,以及放任自流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