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路向前瞻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普及、教育体系、教育保障、教育媒介、教育治理等方面现代性不断彰显的过程。通过考察这些教育要素的变迁,文章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晚清民国时期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与阻滞、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受挫、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启与调适、新世纪头二十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铺展与完善。进入新时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开始向2035年总体建成的目标迈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呈现出教育目标使命化、教育生态优良化、教育体系优质化、教育制度标准化、教育治理协同化、教育保障有力化、教育媒介数字化的特点。
其他文献
报纸
以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为前提,针对新时期环境下基层政工人员参与党建工作进行论述。分别提出基层政工人员需要完善自身知识架构明确自身承担责任、创新基层政工人员思想、夯实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5点建议,总结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方法,以期能够指明基层政工人员的工作方向,加强企业中党员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期刊
<正>党的二十大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色,即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国情出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人类、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主张包容性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彰显了欧美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贡献了中国道路与智慧。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技术的现代化和文化-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更指的是人的现代化。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斯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即在心理、
期刊
教育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人的现代化为原点和归宿,包括器物、制度、观念等全方面的现代化,其价值意蕴在于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技术革新、释放人才红利等。我国处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现代技术异化的裹挟、优质资源供需的矛盾、公平与质量协同的困顿及教
期刊
直流配电柜的蓄电池组是其备用电源,当市电中断时为负载供电。蓄电池组在安装投入运行后5年内不会更换。通过检测单体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及时发现和更换故障的蓄电池。文章以ArduinoUNO板为核心,设计一种直流配电柜单体蓄电池电压和电流检测系统,实现了对直流配电柜单体蓄电池电压和电流值的有效检测,解决了直流配电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期刊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公正吁求日渐迫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教育对于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关键作用,承担着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构建生命共同体、涵育系统整体性思维以打造责任共同体、培养生态情感及审美情趣以营造家园共同体、树立公正和谐的生态价值
期刊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更是践行中国式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新时代,要迈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加大乡村教育振兴的实现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速度,发挥教育红利在乡村振兴中所带来的效度,继而不断将乡村现代化中的挑战“化”为机遇,走出一条带有本土性、跨越性、承接性、领先性与内生性的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之路
期刊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既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和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于世界教育现代化和中国其他教育现代化的特殊性。质量是数量的生命和依据,全面深入推进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和优势,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优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水平、城乡和区域教育公平水平。
期刊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进一步探讨职教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外双元制、产城融合和职业文化认同等职教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山东淄博的“双融制”将外部的交易成本内部化,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鄂、贵两省实行的“以职兴城”着眼于产、教、城协同发展,增强了职业教育的主动适应性;广东职业教育“双身份”文化育人通过提升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文化认同,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梳理
期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艰难探索提出的新时代国家命题,指向中国社会各领域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高质量教师教育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事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步伐。教师教育改革要抓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契机,从整体性建设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出发,系统谋划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进而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