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型,作为白酒产品的一种分类方法,从产生到现在近30年了。30年里,香型由最初的浓、清、米、酱四大类增加到现在的11种,同时其他创新香型还在不断涌现。消费者对香型的感知更多来自香气和口味,如酱香的醇香幽雅、回味悠长;浓香的芳香浓郁、绵柔甘洌。可是对于企业,拥有独特的香型无异于拥有独门秘器,于是白酒市场不同香型,你方唱罢,我又登场。 不少企业成也香型,败也香型。像董酒当年盲从浓香结果元气大伤;白云边则通过及时调整,为兼香打开一片市场,西凤在徘徊过后,最终决心重塑凤香新形象……同时,另外一些企业也正试图通过创新香型打造高端形象,如馥郁香型的酒鬼、淡雅香型的古井贡、儒雅香型的孔府家……当企业拿出看家本领,纷纷在香型上大做文章时,有关专家却指出:白酒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应该轻香型,重品牌。白酒香型何去何从?留给正在路上的白酒企业一个大大的问号。
香型之争
作为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的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香型,作为白酒风格特征的一种展示,受地域、气候、原料、水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体现着不同的风格特征。香型并非自古有之,它出现在解放后,经历了60年代初步认知、70年代末正式确立以及90年代初全面展开的三个阶段。总体来说,香型的出现与发展是在科学总结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生产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从1979年起至今已正式发布的香型共有11种,其中浓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8种,凤香型白酒等行业标准3种,还有酱香型白酒等企业标准多种。在众多香型中,清香、浓香、酱香依然是三大主流香型。这三大主流香型在30年的时间里轮番上阵,引领了中国白酒香型的潮流。
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浓香、清香、兼香、酱香等不同香型的白酒产量同步增长,其中酱香和兼香型白酒产量增长突出。不过,浓香型白酒仍是白酒生产的主流,约占各类白酒总量的70%。不同香型产量的同步增长,让不少“一厂多型”的企业受益。有人认为,郎酒能在今年经济危机大背景下1-10月销售收入实现89%的增长,就得益于它的“一树三花”,即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同树开花的战略。
香型归类下的放量增长,也促进了香型花样的不断翻新。例如,2007年8月21日,山东青州云门酒业对外展示了其独创的淡雅兼香型白酒。这是云门酒业为丰富鲁酒内涵而独创的香型;同年9月20日,古井集团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正式成立,全力支持古井集团进行淡雅香型白酒的研究工作;一年之后,山东曲阜孔府家酒业儒雅香型孔府家酒第一坛酒出坛。儒雅香型成为孔府家酒业自创香型…… 这些风格不同、各具特质的白酒, 结合了不同区域、环境的消费习惯,在酿造工艺上进行了改良,试图以香型差异化建立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又拥有独特香型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香型有望成为企业复兴的支撑点。董酒,当年盲目追随浓香型一败涂地,如今董香型为其验明正身,香型不仅仅关乎口味,更寄托着这个昔日名酒振兴的希望。白云边酒业董事长梅林一语道出了非主流香型企业在追随主流香型未果后选择回归的初衷:“目前,全国酒厂大部分都在走浓香型的路子,浓香型白酒市场已被众多的名牌企业所挤占,只有生产属于自己的香型,才能杀出一条活路,重新收复失地。”
香型之惑
今年9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如何使白酒的香型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参会代表最关注的问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认为,白酒类型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有的是因长期积淀造成的,有的是在外部影响或在新环境下暴露出来的。企业产品需要结构调整,需要对产品类型的认识有新的突破,要从香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深化、加快创新,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香型诞生在全国评酒会上,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参评的百余种酒样品尝评比,增加可比性。这就决定了香型与评酒专家很近,离消费者很远。随着香型种类增多,消费者区分香型差别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熟悉酒业的人都知道,只有经过专业培训、严格考核的评酒员通过对酒样的认真品评,才能识别出白酒香型的真面目,而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出不同香型之间的真正差别。
通过调查也发现,消费者对白酒的香型并不太认知,所以选购白酒产品时对香型的考虑往往较少,反而更倾向于口感和品牌。在今年9月,江苏淮安召开的苏鲁豫皖白酒峰会上,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提出了“淡化香气,重在口味”的8字方针,引起参会企业的注意。沈怡方表示,过去白酒市场以香为主,现在是以味为主,从“香”到“味”的转变,是消费者需求质的变化。白酒企业要在“味”上下功夫,敢于打破规则,突出个性,打造自己的风格产品。这对于一味追求香型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宋书玉在记者专访时表示,白酒香型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白酒香型标准的缺失。由于香型划分标准不统一,给香型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在标准的制订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是不能够赶上白酒香型推陈出新的速度;另一方面,有些白酒虽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且还独具特色,但是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数据说明其化学组成,这也给香型标准的及时制订带来了困难。
香型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清香、浓香、酱香等历史传统白酒的微量成份及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了揭秘。各酒厂以主流香型为母体,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和消费者的饮酒习惯,通过创新工艺,科学勾调,研制出不少其他香型白酒。从我国白酒香型的演变过程看,“浓、清、酱”三大香型是白酒其他香型创新的基础,其他白酒新香型则是三大香型的延伸。如酱香型延伸出芝麻香型;清香型延伸出小曲清香、二锅头、老白干、青稞酒;清浓酱产生了特型;浓与酱产生了兼香型。
香型日渐增多、各种流派相继涌现,白酒市场呈现出了不同香型相互融合、多流派、个性化的特征。在香型融合方面,各香型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越来越普遍,已有多种各香型兼有的酒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并且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酒鬼酒独创的馥郁香型,集浓、清、酱三大香型于一身,呈现出“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口味特征;西凤酒在凤浓酱三香基础上再次升华,研制了红西凤高端酒,在改善西凤酒香味结构的同时,对提高西凤酒酒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主流中的主力香型,浓香型白酒浓郁与淡雅两大流派分流已日趋明显。浓郁型讲求“香”,淡雅型力求“味”。虽然以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浓香浓郁型依然把持高端,可近年来苏鲁豫皖四省白酒企业通过峰会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今世缘国缘、泰山特曲等浓香淡雅型白酒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白酒香型的多元化发展,流派的不断出新极大地丰富了白酒市场,可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某酒业企业负责人所说:“多香型的白酒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近年来,由于盲目跟风,很多企业把大量的资金、人员耗费在销售环节上,仿效代替了开发,炒作代替了创新,酒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多香型发展极度失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陈旧观念的驱使下,盲目追求香型的标新立异,仿佛新的香型一旦问世,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对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白酒个性化发展论。他认为,每个企业都要开发出有自己特色产品,而不是极力追求香型,应淡化消费者心中的香型概念,消费者喜欢的酒就是好酒。
在纷繁的白酒市场,香型是应该强化还是弱化,抑或是规范化?企业、专家各执一词。实践出真知,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才是真正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香型之争
作为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的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香型,作为白酒风格特征的一种展示,受地域、气候、原料、水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体现着不同的风格特征。香型并非自古有之,它出现在解放后,经历了60年代初步认知、70年代末正式确立以及90年代初全面展开的三个阶段。总体来说,香型的出现与发展是在科学总结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生产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从1979年起至今已正式发布的香型共有11种,其中浓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8种,凤香型白酒等行业标准3种,还有酱香型白酒等企业标准多种。在众多香型中,清香、浓香、酱香依然是三大主流香型。这三大主流香型在30年的时间里轮番上阵,引领了中国白酒香型的潮流。
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浓香、清香、兼香、酱香等不同香型的白酒产量同步增长,其中酱香和兼香型白酒产量增长突出。不过,浓香型白酒仍是白酒生产的主流,约占各类白酒总量的70%。不同香型产量的同步增长,让不少“一厂多型”的企业受益。有人认为,郎酒能在今年经济危机大背景下1-10月销售收入实现89%的增长,就得益于它的“一树三花”,即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同树开花的战略。
香型归类下的放量增长,也促进了香型花样的不断翻新。例如,2007年8月21日,山东青州云门酒业对外展示了其独创的淡雅兼香型白酒。这是云门酒业为丰富鲁酒内涵而独创的香型;同年9月20日,古井集团淡雅香型白酒研究院正式成立,全力支持古井集团进行淡雅香型白酒的研究工作;一年之后,山东曲阜孔府家酒业儒雅香型孔府家酒第一坛酒出坛。儒雅香型成为孔府家酒业自创香型…… 这些风格不同、各具特质的白酒, 结合了不同区域、环境的消费习惯,在酿造工艺上进行了改良,试图以香型差异化建立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又拥有独特香型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香型有望成为企业复兴的支撑点。董酒,当年盲目追随浓香型一败涂地,如今董香型为其验明正身,香型不仅仅关乎口味,更寄托着这个昔日名酒振兴的希望。白云边酒业董事长梅林一语道出了非主流香型企业在追随主流香型未果后选择回归的初衷:“目前,全国酒厂大部分都在走浓香型的路子,浓香型白酒市场已被众多的名牌企业所挤占,只有生产属于自己的香型,才能杀出一条活路,重新收复失地。”
香型之惑
今年9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如何使白酒的香型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参会代表最关注的问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认为,白酒类型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有的是因长期积淀造成的,有的是在外部影响或在新环境下暴露出来的。企业产品需要结构调整,需要对产品类型的认识有新的突破,要从香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深化、加快创新,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香型诞生在全国评酒会上,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参评的百余种酒样品尝评比,增加可比性。这就决定了香型与评酒专家很近,离消费者很远。随着香型种类增多,消费者区分香型差别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熟悉酒业的人都知道,只有经过专业培训、严格考核的评酒员通过对酒样的认真品评,才能识别出白酒香型的真面目,而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出不同香型之间的真正差别。
通过调查也发现,消费者对白酒的香型并不太认知,所以选购白酒产品时对香型的考虑往往较少,反而更倾向于口感和品牌。在今年9月,江苏淮安召开的苏鲁豫皖白酒峰会上,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提出了“淡化香气,重在口味”的8字方针,引起参会企业的注意。沈怡方表示,过去白酒市场以香为主,现在是以味为主,从“香”到“味”的转变,是消费者需求质的变化。白酒企业要在“味”上下功夫,敢于打破规则,突出个性,打造自己的风格产品。这对于一味追求香型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宋书玉在记者专访时表示,白酒香型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白酒香型标准的缺失。由于香型划分标准不统一,给香型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在标准的制订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是不能够赶上白酒香型推陈出新的速度;另一方面,有些白酒虽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且还独具特色,但是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数据说明其化学组成,这也给香型标准的及时制订带来了困难。
香型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清香、浓香、酱香等历史传统白酒的微量成份及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了揭秘。各酒厂以主流香型为母体,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特点和消费者的饮酒习惯,通过创新工艺,科学勾调,研制出不少其他香型白酒。从我国白酒香型的演变过程看,“浓、清、酱”三大香型是白酒其他香型创新的基础,其他白酒新香型则是三大香型的延伸。如酱香型延伸出芝麻香型;清香型延伸出小曲清香、二锅头、老白干、青稞酒;清浓酱产生了特型;浓与酱产生了兼香型。
香型日渐增多、各种流派相继涌现,白酒市场呈现出了不同香型相互融合、多流派、个性化的特征。在香型融合方面,各香型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越来越普遍,已有多种各香型兼有的酒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并且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酒鬼酒独创的馥郁香型,集浓、清、酱三大香型于一身,呈现出“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口味特征;西凤酒在凤浓酱三香基础上再次升华,研制了红西凤高端酒,在改善西凤酒香味结构的同时,对提高西凤酒酒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主流中的主力香型,浓香型白酒浓郁与淡雅两大流派分流已日趋明显。浓郁型讲求“香”,淡雅型力求“味”。虽然以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浓香浓郁型依然把持高端,可近年来苏鲁豫皖四省白酒企业通过峰会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今世缘国缘、泰山特曲等浓香淡雅型白酒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白酒香型的多元化发展,流派的不断出新极大地丰富了白酒市场,可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某酒业企业负责人所说:“多香型的白酒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近年来,由于盲目跟风,很多企业把大量的资金、人员耗费在销售环节上,仿效代替了开发,炒作代替了创新,酒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多香型发展极度失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陈旧观念的驱使下,盲目追求香型的标新立异,仿佛新的香型一旦问世,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对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白酒个性化发展论。他认为,每个企业都要开发出有自己特色产品,而不是极力追求香型,应淡化消费者心中的香型概念,消费者喜欢的酒就是好酒。
在纷繁的白酒市场,香型是应该强化还是弱化,抑或是规范化?企业、专家各执一词。实践出真知,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才是真正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