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区别在于管理层设置及科研重视程度。本文通过对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解析,了解其差别,提出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方法如下:加强科研建设;加强研究生教育;加强学术群体建设;加强管理机构改革。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17-02
教学型大学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占有大量比重,学生队伍十分庞大,教学型大学需要承担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任务,培养本科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合理调整科研项目与教学水平的共同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水平提升直接影响其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学院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非通过学校的管理对外联系,在对外的服务过程中,也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一、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
(一)教学型大学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1.教学型大学的概念。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邓晓春1997年的研究显示,我国应有500所左右的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全国80%~90%本科生的培养任务[1] 。教学型大学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够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的全日制大学。
2.教学型大学的评价标准。教学型大学是以本科教学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相比较,教学型大学的标准定位应该体现在教学型大学自身鲜明的个性[2] 。主要教育本科学历学生,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将学生培养为复合型人才。教学型大学的主要标志为以培养学士人才为主要目的高等院校。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1.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学者分为两种,一种为描述性,一种为评价指标性。学者以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定位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兼备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体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有针对于学生的研究潜力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以技術使用、技术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类型多,以综合性为主,学历多以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三种层次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也称作应用型大学,主要针对技术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开发[3]。
2.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标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评估程序非常规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每一年200名以上的研究生毕业是其中一项标准,若有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还要加10名博士学位毕业生[4]。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不少于每一年4 000~5 000万元人民币,院校规模不少于6 000人,研究生在校比例需超过15%,本科学科群至少覆盖4个以上,全国性刊物中科研学术论文年发表数需多于500篇[5]。
二、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变化
(一)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差异
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差异,如表1所示。
■
(二)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差异
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机构最大的差别在于管理的不同,管理权限针对的目标不同,这与大学办学目标和教学价值有密切联系。教学型大学是以专业教育为核心,通过教师任教为基础,组成教育科研办公室,是教学型大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这种管理组织机构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纪律的稳定、教学方向的明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办公室的组建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模式,通过行政权力对教师任课、教学质量、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水平、培养人才质量为目标。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在学院方面,并使用学院制管理模式,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在于学院,并不在于学校和学科,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以通过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加快学科的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学科覆盖面广,需要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学科管理,再使学科资源整合,创新组织结构;(2)对学科合理布局有一定帮助。教学研究型大学下级的各类学院能够汇集学科资料从而形成学科群。随着高校管理的发展水平提高,管理重心转向学院方,这促使了学院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学科发展的基础来整合学科,从而进行合理布局;(3)有利于学科科研资料的整合。管理重心转向学院方面,其管理权限分为财权、人权和教学科研资料的控制权。学院方面不妨按照自身情况单独制定一系列符合学科发展建设、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政策,对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发挥了政策管理和奖励制度的作用。对于学院的学科重点、学科归属和学科方向的目标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三、大学转型的范式思考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含义非常广泛:(1)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是一种承诺约定;(2)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是一种范例的表达[6]。与教学转型相连,针对学科存在的真实价值、出现的问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院校发展的理论内容。
(一)教学学术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但身为教育者,必须及时掌握社会情况将学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学习。教和学组成了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性。
(二)教学民主观念
民主观念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需要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拥有知情权和表达权。教师和学生实现一种对等观念,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知识传播或学术讨论,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协作观念
高等院校内的教育方法,需要师生之间共同配合,包括教师配合学生,学生配合学生的共同协作模式,通过这种协作模式与开放式沟通达到学习和研究更高层次的进步。传统教学范式是一种具有单一性、简单性、直上直下的教学范式。因此,改变学校的教学范式,强调大学学习的社会适应性、情境性和文化性等的新型教育范式,与旧范式对比,如表2所示。 ■
(四)教學范式革新
1.研究型教学范式。高校教师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教学科研小组,将科研的教学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与社会联系,以便为学生传递更多实用知识。
2.启发式教学范式。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展开互动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各学科内容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并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7]。
3.实证型教学范式。学生学习的知识整体来讲都是与社会自然相连,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成功案例,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推理性和归纳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我国国情、民众需要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互动型教学范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配合、学生与学生配合、学生与教师配合的双向、多向交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都需清楚学生未必不如师,在互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的层面。
5.开放式教学范式。大学课堂应该与社会融为一体,了解市场经济、企业动态、国情民意等多方面形态。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对大学教师进行深造,与实际情况融合,实现理论文化课堂与实际实践相结合。
(五)大学转型方法
1.加强科研建设。教学需要以科研为主要动力,科研以服务教学为主动力,加强科研建设,促进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的机制[8]。学校在设立课程方面,将设立的课题由科研小组来进行审核,教师们通过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研究,纳入课堂教学,或与其他教师同用,能促进研究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课程论文相结合,与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并进行论文评选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研究。
2.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研究生占有很大比例,学校需要加重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后院校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本科教育是立校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
3.加强学术群体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力量需要重点把控,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与管理人员是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所在。将传统的专业教研室针对专业科研的方法改善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灵活的科研组织形式[9]。将科研结果突出,建立实用性研究所,培养科研组织的团队力量等。
4.转型学校的管理机构改革。学校的管理机构需要科学化,教师能以学科为基地,围绕学科科研方向开展工作,调动教师积极性及创造性,将科研工作民主化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使教师从单一教学转变为科研工作者[10]。
参考文献:
[1]时明德.中国教学型大学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6):60-63.
[2]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陈幼华.建立复合性教师评价机制——浅议教学型大学的教师评价[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35-38.
[4]王耀中.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16-18.
[5]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综述[EB/OL].[2012-02-15]http://wenku.baidu.com/view/563c651bc5da50e2524d7f6a.html.
[6]马睿.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分类评估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7]李青.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策略——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个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45-48.
[8]宣勇,鲍健强.现代大学的分层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5(2):25-28.
[9]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1).
[10]胡燕,李祖超.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跨越的对策研究——以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38-41.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17-02
教学型大学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占有大量比重,学生队伍十分庞大,教学型大学需要承担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任务,培养本科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合理调整科研项目与教学水平的共同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水平提升直接影响其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学院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非通过学校的管理对外联系,在对外的服务过程中,也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一、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
(一)教学型大学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1.教学型大学的概念。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邓晓春1997年的研究显示,我国应有500所左右的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全国80%~90%本科生的培养任务[1] 。教学型大学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够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的全日制大学。
2.教学型大学的评价标准。教学型大学是以本科教学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相比较,教学型大学的标准定位应该体现在教学型大学自身鲜明的个性[2] 。主要教育本科学历学生,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将学生培养为复合型人才。教学型大学的主要标志为以培养学士人才为主要目的高等院校。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1.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学者分为两种,一种为描述性,一种为评价指标性。学者以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定位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兼备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体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有针对于学生的研究潜力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以技術使用、技术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类型多,以综合性为主,学历多以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三种层次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也称作应用型大学,主要针对技术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开发[3]。
2.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标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评估程序非常规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每一年200名以上的研究生毕业是其中一项标准,若有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还要加10名博士学位毕业生[4]。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不少于每一年4 000~5 000万元人民币,院校规模不少于6 000人,研究生在校比例需超过15%,本科学科群至少覆盖4个以上,全国性刊物中科研学术论文年发表数需多于500篇[5]。
二、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变化
(一)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差异
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差异,如表1所示。
■
(二)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差异
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机构最大的差别在于管理的不同,管理权限针对的目标不同,这与大学办学目标和教学价值有密切联系。教学型大学是以专业教育为核心,通过教师任教为基础,组成教育科研办公室,是教学型大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这种管理组织机构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纪律的稳定、教学方向的明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办公室的组建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模式,通过行政权力对教师任课、教学质量、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水平、培养人才质量为目标。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在学院方面,并使用学院制管理模式,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在于学院,并不在于学校和学科,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以通过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加快学科的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学科覆盖面广,需要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学科管理,再使学科资源整合,创新组织结构;(2)对学科合理布局有一定帮助。教学研究型大学下级的各类学院能够汇集学科资料从而形成学科群。随着高校管理的发展水平提高,管理重心转向学院方,这促使了学院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学科发展的基础来整合学科,从而进行合理布局;(3)有利于学科科研资料的整合。管理重心转向学院方面,其管理权限分为财权、人权和教学科研资料的控制权。学院方面不妨按照自身情况单独制定一系列符合学科发展建设、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政策,对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发挥了政策管理和奖励制度的作用。对于学院的学科重点、学科归属和学科方向的目标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三、大学转型的范式思考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含义非常广泛:(1)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是一种承诺约定;(2)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是一种范例的表达[6]。与教学转型相连,针对学科存在的真实价值、出现的问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院校发展的理论内容。
(一)教学学术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但身为教育者,必须及时掌握社会情况将学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学习。教和学组成了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性。
(二)教学民主观念
民主观念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需要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拥有知情权和表达权。教师和学生实现一种对等观念,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知识传播或学术讨论,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协作观念
高等院校内的教育方法,需要师生之间共同配合,包括教师配合学生,学生配合学生的共同协作模式,通过这种协作模式与开放式沟通达到学习和研究更高层次的进步。传统教学范式是一种具有单一性、简单性、直上直下的教学范式。因此,改变学校的教学范式,强调大学学习的社会适应性、情境性和文化性等的新型教育范式,与旧范式对比,如表2所示。 ■
(四)教學范式革新
1.研究型教学范式。高校教师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教学科研小组,将科研的教学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与社会联系,以便为学生传递更多实用知识。
2.启发式教学范式。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展开互动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各学科内容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并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7]。
3.实证型教学范式。学生学习的知识整体来讲都是与社会自然相连,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成功案例,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推理性和归纳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我国国情、民众需要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互动型教学范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配合、学生与学生配合、学生与教师配合的双向、多向交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都需清楚学生未必不如师,在互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的层面。
5.开放式教学范式。大学课堂应该与社会融为一体,了解市场经济、企业动态、国情民意等多方面形态。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对大学教师进行深造,与实际情况融合,实现理论文化课堂与实际实践相结合。
(五)大学转型方法
1.加强科研建设。教学需要以科研为主要动力,科研以服务教学为主动力,加强科研建设,促进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的机制[8]。学校在设立课程方面,将设立的课题由科研小组来进行审核,教师们通过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研究,纳入课堂教学,或与其他教师同用,能促进研究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课程论文相结合,与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并进行论文评选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研究。
2.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研究生占有很大比例,学校需要加重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后院校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本科教育是立校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
3.加强学术群体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力量需要重点把控,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与管理人员是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所在。将传统的专业教研室针对专业科研的方法改善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灵活的科研组织形式[9]。将科研结果突出,建立实用性研究所,培养科研组织的团队力量等。
4.转型学校的管理机构改革。学校的管理机构需要科学化,教师能以学科为基地,围绕学科科研方向开展工作,调动教师积极性及创造性,将科研工作民主化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使教师从单一教学转变为科研工作者[10]。
参考文献:
[1]时明德.中国教学型大学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6):60-63.
[2]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陈幼华.建立复合性教师评价机制——浅议教学型大学的教师评价[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35-38.
[4]王耀中.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16-18.
[5]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综述[EB/OL].[2012-02-15]http://wenku.baidu.com/view/563c651bc5da50e2524d7f6a.html.
[6]马睿.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分类评估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7]李青.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策略——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个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45-48.
[8]宣勇,鲍健强.现代大学的分层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5(2):25-28.
[9]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1).
[10]胡燕,李祖超.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跨越的对策研究——以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