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老龄人口急剧膨胀,社会老年人学习需求迅猛增长,老年教育必须加速发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探求参与学习的新途径。然而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资源供给、经费投入、公共服务等问题仍然受固有的惯性思维影响,呈现出发展渠道不宽,普及措施不力,整体推进迟缓,城乡差异明显的状态。事实证明,我国原有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和存量资源供给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全社会老年人的终身学习需求,老年教育亟待“转型升级”。当前理论研究工作应该勇立潮头,占据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为普及老年教育、普惠全社会老年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新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价值,做出新的贡献。
把加强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转型发展”上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为老年大学教育转型升级、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转型发展”的含义及其必要性。理论研究首先要让人们懂得,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已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与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在全社会促进积极老龄化?推进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理应成为一个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有效途径。我国老年教育的光辉历程和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但又面临新的挑战并暴露了许多新的弱点,面对全社会老年教育“需求侧”产生的巨大压力,老年教育“供给侧”的现有体制和存量资源与公共服务需求形成很大落差,迫切需要着眼大局,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转换发展模式、开辟发展道路。由此可见,老年教育转型发展是适应我国老龄人口迅猛增长、教育需求与日俱增等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老年教育自身完善并得以长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转型发展”的含义,依笔者浅见,从老年教育总体而言,就是要改变以上所述“发展渠道不宽,普及措施不力,整体推进迟缓,城乡差异明显”的状态,转变为发展理念立足于普惠全社会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努力实现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面向全社会老年人,使其尽可能从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促进老年人精神富有、身心康乐;发展模式采取教育资源多元化供给、教学平台多渠道开放、教育对象多层次接纳的社会化途径。从老年大学角度而言,就是由自主办学向多元化办学转型,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型,由单纯实施教育教学向示范引领老年教育发展转型,走出一条“面向社会、多点办学、示范带动、辐射普及”的转型发展之路。
确立“转型发展”所需的新思维、新理念。老年教育的“转型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确立“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理论工作者尤其应在以下思想观念上着重加以论证和阐述: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我国老年教育是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缺少政策体系支撑的情况下靠不断开拓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创新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面临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实现老年教育为全社会老年人普惠共享目标,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改变不适应形势要求的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才能实现老年教育的转型升级。
坚持公平普惠的原则。老年教育公平普惠的原则是我国老年教育群众性、公益性的性质决定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原则。坚持老年教育公平普惠原则,当前就是要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推动老年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使社会各阶层老年人共享受教育的权利,普惠老年教育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成果。
实行教育资源供给多元机制。当下构建老年教育供给的多元机制成为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改善老年教育区域失衡和城乡失衡现状的重要手段,在巩固政府办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还应鼓励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其独特优势发展老年教育,依靠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推动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坚持科技兴教的原则。以科技开发利用为标志的远程老年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开创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崭新形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网络信息带来的教育资源,获得优质课程教学的机遇。它是老年教育转型升级所依靠的极其重要的发展道路。
论证“转型发展”的实践创新成果。老年教育的转型发展实践创造出许多新成果,理论研究工作者要认真加以研究、论证和转化,对具有生命力的科学的创新成果,给以大力宣传推广;具有优势但尚欠成熟的做法,通过理论探讨,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转型发展的宝贵经验。以下做法尤其值得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并宣传推广:
其一,老年大学在功能定位上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侧”主体的老年大学,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办学方向,增强服务意识,利用资源优势,拓宽办学路子。通过租赁场地、合作办学、开办网络课堂、电视课堂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办学形式,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推进老年大学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为普及基层老年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其二,探索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教育服务建设,鼓励和支持更多民办老年学校的创建;开拓市场供给和配置老年教育资源的渠道;探索老年教育政府购买形式,通过招标、项目外包和管理,吸引民间组织、企业法人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推动老年终身学习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其三,构建网络体系,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網络体系,以及省、市、县多级办学网络,由网络教育服务中心设置课程,制作课件,打造教学资源数据库。上下传承,联动发展,最终使教学效果在乡镇、村(社区)得到落实,使老年教育覆盖面真正填补基层和边远地区。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快速普及发展的一条捷径。 其四,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多、分布面广,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入学,是老年教育社会化的根基。近几年许多地方实行了以市、县老年大学带动乡镇、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教学点,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这是对普及老年教育极为有利的做法,应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共享,进一步夯实社区老年教育的根基。
总之,以上“转型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加以论证、完善,需要通过理论宣传加以推广,使之切实成为普及老年教育的实践指南,成为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坚强支柱。
重视理论研究工作自身建设
在充分认识多年来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当前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凸显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的机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滞后,普遍没有专职研究人员,更缺少有资质和研究成果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现有兼职的研究运作机制和管理服务功能也不健全,学术专长和精力投入上保障乏力,影响了教研积极性的发挥;对老年教育宏观的认识和把握缺乏高度和远见,对微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也不够,缺少有影响力有指导性的理论作品。理论研究的现状说明,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加强。
1.坚持为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方向。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立足老年教育发展实际,经过科学分析和研究论证,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点和对策,指导老年教育工作实践,推动老年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理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寻找解决制约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只有科学的研究定位,才能正确指导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活动,创新出更多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定位,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为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方向,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用性研究,研究成果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更要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2.深入开展“老年教育转型发展”大讨论。“转型发展”标志着老年教育进入一个新起点,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关乎老年教育发展方向的大事。目前,老年教育界在思想理论上缺乏相应的举措投入其中。理论上准备不足,舆论上没有形成氛围。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研究“转型发展”问题只有部分文章,没有专题讨论。协会领导讲话中谈到对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认识,也提出了要求,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老年教育理念先进的省(市)校重视并采取了“转型发展”措施。多数市、县老年大学没有多少反响,基层更一无所知,甚至许多专业理论工作者不知其所以然。当前,应该首先从思想理论上重视“转型发展”,起码在理论队伍中需深入进行“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讨论,就像当初开展老年教育本质、目的和办学宗旨讨论那样,集中进行专题讨论,配合专题讨论,举办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理论研讨会,《老年教育》杂志开辟“转型发展”研讨专栏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理论对于转型发展的指导作用,深刻阐明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标及工作思路,使之深入人心,推进老年教育尽快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3.突出抓好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面临老年教育专业理论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挖掘现有教职工队伍潜力,选拔相对年轻且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员进行培养。为其提供参加短训班学习的机会,使其接受专家辅导,充实理论基础。特别要抓住这次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理论研讨,深入进行理性思考,撰写相关的理论文章,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领导要多压担子,多分配理论研究的工作任务,围绕教育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以老带新,传授经验,掌握基本方法。还可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根据理论研究的需要,召开相应的学术会议,组织交流科研成果,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能通过研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聘请高层次兼职研究人员或退休的相关专业人员,由他们组成理论班子,进行传帮带,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4.建立健全理论研究的工作机制。要建立重点课题管理机制,即根据每年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或是改革创新的需要,专门确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课题,引导教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和质量评估,注意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分量的课题除了在本校网站、校报等发表外,还要向上级或社科机构、报刊发表。要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学校积极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引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并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教学创新。要建立教研成果激励机制,对优秀科研成果要进行表彰奖励,对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宣传表彰。还要建立科研工作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理论研究的经费投入;重视召开相关的理论研究会议;提供理论宣传所需要硬件设施等。
5.抓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阵地建设。老年教育理论阵地不健全的单位要逐步建立健全,保障理论研究的“一报一栏一刊一网”阵地建设。在建设好阵地的基础上,要提高创办质量,加强各级老年大学教育网站建设,努力提高校报校刊的论文质量。与此同时,要鼓励专职或兼职人员积极向《老年教育》等杂志和各省、市的“老年教育”“老龄工作”报刊投稿,积极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以及省老年大学协会召开的理论研讨会,认真交流理论成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归根到底是加强对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是促进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發展的关键。各级领导要重视、关心理论研究工作,切实加强理论队伍建设,认真研究和把握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努力为理论研究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使理论研究成为导航新一轮老年教育实践、推进新一轮老年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加强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转型发展”上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为老年大学教育转型升级、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转型发展”的含义及其必要性。理论研究首先要让人们懂得,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已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与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在全社会促进积极老龄化?推进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理应成为一个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有效途径。我国老年教育的光辉历程和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但又面临新的挑战并暴露了许多新的弱点,面对全社会老年教育“需求侧”产生的巨大压力,老年教育“供给侧”的现有体制和存量资源与公共服务需求形成很大落差,迫切需要着眼大局,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转换发展模式、开辟发展道路。由此可见,老年教育转型发展是适应我国老龄人口迅猛增长、教育需求与日俱增等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老年教育自身完善并得以长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转型发展”的含义,依笔者浅见,从老年教育总体而言,就是要改变以上所述“发展渠道不宽,普及措施不力,整体推进迟缓,城乡差异明显”的状态,转变为发展理念立足于普惠全社会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努力实现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面向全社会老年人,使其尽可能从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促进老年人精神富有、身心康乐;发展模式采取教育资源多元化供给、教学平台多渠道开放、教育对象多层次接纳的社会化途径。从老年大学角度而言,就是由自主办学向多元化办学转型,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型,由单纯实施教育教学向示范引领老年教育发展转型,走出一条“面向社会、多点办学、示范带动、辐射普及”的转型发展之路。
确立“转型发展”所需的新思维、新理念。老年教育的“转型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确立“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理论工作者尤其应在以下思想观念上着重加以论证和阐述: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我国老年教育是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缺少政策体系支撑的情况下靠不断开拓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创新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面临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实现老年教育为全社会老年人普惠共享目标,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改变不适应形势要求的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才能实现老年教育的转型升级。
坚持公平普惠的原则。老年教育公平普惠的原则是我国老年教育群众性、公益性的性质决定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原则。坚持老年教育公平普惠原则,当前就是要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推动老年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使社会各阶层老年人共享受教育的权利,普惠老年教育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成果。
实行教育资源供给多元机制。当下构建老年教育供给的多元机制成为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改善老年教育区域失衡和城乡失衡现状的重要手段,在巩固政府办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还应鼓励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其独特优势发展老年教育,依靠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推动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坚持科技兴教的原则。以科技开发利用为标志的远程老年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开创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崭新形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网络信息带来的教育资源,获得优质课程教学的机遇。它是老年教育转型升级所依靠的极其重要的发展道路。
论证“转型发展”的实践创新成果。老年教育的转型发展实践创造出许多新成果,理论研究工作者要认真加以研究、论证和转化,对具有生命力的科学的创新成果,给以大力宣传推广;具有优势但尚欠成熟的做法,通过理论探讨,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转型发展的宝贵经验。以下做法尤其值得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并宣传推广:
其一,老年大学在功能定位上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侧”主体的老年大学,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办学方向,增强服务意识,利用资源优势,拓宽办学路子。通过租赁场地、合作办学、开办网络课堂、电视课堂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办学形式,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推进老年大学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为普及基层老年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其二,探索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教育服务建设,鼓励和支持更多民办老年学校的创建;开拓市场供给和配置老年教育资源的渠道;探索老年教育政府购买形式,通过招标、项目外包和管理,吸引民间组织、企业法人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推动老年终身学习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其三,构建网络体系,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網络体系,以及省、市、县多级办学网络,由网络教育服务中心设置课程,制作课件,打造教学资源数据库。上下传承,联动发展,最终使教学效果在乡镇、村(社区)得到落实,使老年教育覆盖面真正填补基层和边远地区。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快速普及发展的一条捷径。 其四,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多、分布面广,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入学,是老年教育社会化的根基。近几年许多地方实行了以市、县老年大学带动乡镇、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教学点,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这是对普及老年教育极为有利的做法,应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共享,进一步夯实社区老年教育的根基。
总之,以上“转型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加以论证、完善,需要通过理论宣传加以推广,使之切实成为普及老年教育的实践指南,成为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坚强支柱。
重视理论研究工作自身建设
在充分认识多年来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当前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凸显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的机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滞后,普遍没有专职研究人员,更缺少有资质和研究成果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现有兼职的研究运作机制和管理服务功能也不健全,学术专长和精力投入上保障乏力,影响了教研积极性的发挥;对老年教育宏观的认识和把握缺乏高度和远见,对微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也不够,缺少有影响力有指导性的理论作品。理论研究的现状说明,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加强。
1.坚持为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方向。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立足老年教育发展实际,经过科学分析和研究论证,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点和对策,指导老年教育工作实践,推动老年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理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寻找解决制约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只有科学的研究定位,才能正确指导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活动,创新出更多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定位,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为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方向,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用性研究,研究成果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更要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2.深入开展“老年教育转型发展”大讨论。“转型发展”标志着老年教育进入一个新起点,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关乎老年教育发展方向的大事。目前,老年教育界在思想理论上缺乏相应的举措投入其中。理论上准备不足,舆论上没有形成氛围。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研究“转型发展”问题只有部分文章,没有专题讨论。协会领导讲话中谈到对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认识,也提出了要求,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老年教育理念先进的省(市)校重视并采取了“转型发展”措施。多数市、县老年大学没有多少反响,基层更一无所知,甚至许多专业理论工作者不知其所以然。当前,应该首先从思想理论上重视“转型发展”,起码在理论队伍中需深入进行“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讨论,就像当初开展老年教育本质、目的和办学宗旨讨论那样,集中进行专题讨论,配合专题讨论,举办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理论研讨会,《老年教育》杂志开辟“转型发展”研讨专栏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理论对于转型发展的指导作用,深刻阐明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标及工作思路,使之深入人心,推进老年教育尽快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3.突出抓好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面临老年教育专业理论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挖掘现有教职工队伍潜力,选拔相对年轻且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员进行培养。为其提供参加短训班学习的机会,使其接受专家辅导,充实理论基础。特别要抓住这次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理论研讨,深入进行理性思考,撰写相关的理论文章,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领导要多压担子,多分配理论研究的工作任务,围绕教育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以老带新,传授经验,掌握基本方法。还可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根据理论研究的需要,召开相应的学术会议,组织交流科研成果,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能通过研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聘请高层次兼职研究人员或退休的相关专业人员,由他们组成理论班子,进行传帮带,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4.建立健全理论研究的工作机制。要建立重点课题管理机制,即根据每年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或是改革创新的需要,专门确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课题,引导教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和质量评估,注意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分量的课题除了在本校网站、校报等发表外,还要向上级或社科机构、报刊发表。要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学校积极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引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并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教学创新。要建立教研成果激励机制,对优秀科研成果要进行表彰奖励,对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宣传表彰。还要建立科研工作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理论研究的经费投入;重视召开相关的理论研究会议;提供理论宣传所需要硬件设施等。
5.抓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阵地建设。老年教育理论阵地不健全的单位要逐步建立健全,保障理论研究的“一报一栏一刊一网”阵地建设。在建设好阵地的基础上,要提高创办质量,加强各级老年大学教育网站建设,努力提高校报校刊的论文质量。与此同时,要鼓励专职或兼职人员积极向《老年教育》等杂志和各省、市的“老年教育”“老龄工作”报刊投稿,积极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以及省老年大学协会召开的理论研讨会,认真交流理论成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归根到底是加强对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是促进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發展的关键。各级领导要重视、关心理论研究工作,切实加强理论队伍建设,认真研究和把握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努力为理论研究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使理论研究成为导航新一轮老年教育实践、推进新一轮老年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