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够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行为方式指导,本文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出发,深入地论述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有效的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教学质量;幼儿
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 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将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以及认知道德底线,通过加强对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关于品德的具体概念。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一般涉及懂文明、懂礼仪、讲诚信、讲纪律等等方面的内容。为此,在对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中,教师应当以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作为重点。
(二) 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才刚刚开始启程,为了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幼兒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一般涉及吃饭、睡觉、言行举止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使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方式。
(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师应当意识到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能够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第一印象,这是因为卫生习惯能够提升个人卫生、仪容仪表方面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个人的魅力展现。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般涉及洗手、洗澡等日常清洁工作以及个人物品的整洁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幼儿不会正确地使用清洁工具,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改变错误的卫生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卫生习惯方式。
二、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 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
教师应当意识到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首先,教师应当构建和谐共生的教师人际环境,所谓教师人际环境指的是同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园长之间所构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幼儿有着较为明显的性格特点,即好模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会关注成人的行为模式,并且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同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园长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友爱和谐的交际氛围,在幼儿面前能够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将会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思的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其次,教师应当构建融洽的师幼人际环境,师幼人际环境能够让幼儿在浓浓爱意中学会关爱他人。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像妈妈一样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安慰其他小朋友,并且将这种友爱他人的习惯深深地牢记在心中,进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建立互助互爱的同伴交往环境,互助互爱的同伴交往环境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彼此之间的良好品德,从而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良行为。以幼儿的“告状”行为为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幼儿仅仅只是喜欢告状这个过程,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得来自外界的关注,但是对于告状的结果往往是漠不关心的。为此,当教师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当对此进行分辨,借助于迂回处理的方式来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
(二) 完善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
一方面,教师应当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能够引导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应当引导合理把握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以“问好”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同学们,应当在什么时候问好?向谁问好?问好的时候应该说那些话?”借助于这种互动的形式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这种良好行为的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每天定期的与父母以及亲友问好,借助于这种持续的强化机制,使幼儿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借助于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与幼儿共同阅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重点突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耐心以及爱心,为此,教师应当从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以及完善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等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2]望欢.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教导刊(下旬),2016.
[3]李燕.融习惯于一日生活中——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
作者简介:
李娴,贵州省安顺市,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街道幼儿园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教学质量;幼儿
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 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将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以及认知道德底线,通过加强对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关于品德的具体概念。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一般涉及懂文明、懂礼仪、讲诚信、讲纪律等等方面的内容。为此,在对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培养中,教师应当以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作为重点。
(二) 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才刚刚开始启程,为了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幼兒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一般涉及吃饭、睡觉、言行举止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使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方式。
(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师应当意识到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能够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第一印象,这是因为卫生习惯能够提升个人卫生、仪容仪表方面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个人的魅力展现。通常来说,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般涉及洗手、洗澡等日常清洁工作以及个人物品的整洁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幼儿不会正确地使用清洁工具,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改变错误的卫生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卫生习惯方式。
二、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 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
教师应当意识到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首先,教师应当构建和谐共生的教师人际环境,所谓教师人际环境指的是同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园长之间所构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幼儿有着较为明显的性格特点,即好模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会关注成人的行为模式,并且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同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园长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友爱和谐的交际氛围,在幼儿面前能够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将会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思的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其次,教师应当构建融洽的师幼人际环境,师幼人际环境能够让幼儿在浓浓爱意中学会关爱他人。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像妈妈一样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安慰其他小朋友,并且将这种友爱他人的习惯深深地牢记在心中,进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建立互助互爱的同伴交往环境,互助互爱的同伴交往环境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彼此之间的良好品德,从而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良行为。以幼儿的“告状”行为为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幼儿仅仅只是喜欢告状这个过程,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得来自外界的关注,但是对于告状的结果往往是漠不关心的。为此,当教师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当对此进行分辨,借助于迂回处理的方式来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
(二) 完善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
一方面,教师应当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能够引导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应当引导合理把握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以“问好”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同学们,应当在什么时候问好?向谁问好?问好的时候应该说那些话?”借助于这种互动的形式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这种良好行为的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每天定期的与父母以及亲友问好,借助于这种持续的强化机制,使幼儿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借助于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与幼儿共同阅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重点突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耐心以及爱心,为此,教师应当从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以及完善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等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2]望欢.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教导刊(下旬),2016.
[3]李燕.融习惯于一日生活中——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
作者简介:
李娴,贵州省安顺市,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街道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