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儿龋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宜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龋齿;发病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89—01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響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蚀发展速度快,牙体因龋蚀能很快崩坏,在短期间易转变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和残冠、残根等。我科于2011年至2012年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德市城乡5岁年龄组儿童共720名,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
1 临床资料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9.9%(城、乡分别为78.12%、81.61%,),5岁儿童乳牙龋均为5.25。
2 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
2.1乳牙的生理解剖特点:恒牙的邻牙之间是点接触,有自洁区,食物不易滞留,而乳牙则不是,乳牙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自洁作用差,同时颌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均易致食物滞留,引起发酵产酸。加上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敏力弱,易被破坏,导致龋齿的发生。
2.2食物:小儿的食物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酸对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都有腐蚀作用,最终导致龋齿的发生。
2.3小儿自洁、清洁力差:龋齿发病与口腔中唾液成分、流量、流速有极大关系。唾液的无机成分主要包括钠、钾、钙、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和重碳酸盐,它们的存在使唾液能够维持牙体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萌出后釉质成熟。唾液的有机成分包括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蛋白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抗龋因子。由于小儿的睡眠时间长,口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故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增殖,增加患龋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小儿年龄小,不会刷牙,也不愿意刷牙,这样导致食物残渣、软垢等滞留在牙面上,增大龋齿发病机率。
3 小儿龋齿的预防
3.1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方法:小儿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尽量少吃零食、不吃零食,吃零食后应漱口。少吃致龋食物,丢掉含着奶瓶、喝着牛奶或果汁入睡的坏习惯,用杯子喂水,食用适量的纤维食物,有助于清洁和按摩龈。
3.2保持口腔卫生:乳牙萌出后,要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家长要对婴幼儿乳牙生长发育随时检查,可将纱布套于食指,用清水擦拭清洁牙齿。少吃甜食,特别是睡觉前尽量少吃东西或者养成睡觉前清洁牙齿的习惯。尤其是孩子3岁以后,应监督和教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尽量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3分钟。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正确刷牙的方法是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顺着牙缝上下刷” 。
3.3广泛应用氟化物:氟的抗龋效果显著,氟化物主要通过2种途径预防龋齿:①牙齿萌出前的全身作用;②牙齿萌出后的局部作用。使用含氟牙膏、饮用氟化水、含氟漱口液等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3.4有效应用窝沟封闭剂: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预防小儿窝沟龋的发生。特别是小儿六龄牙萌出时,采取窝沟封闭,在牙齿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剂,可以预防龋齿发生。
3.5合理营养:多吃纤维性食物,适量地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A及钙、磷等,能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预防龋齿的发生。
3.6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龋齿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的影响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应重视乳牙的保护,做到牙齿萌出后随时检查,一但发生龋齿要及时治疗。
【关键词】龋齿;发病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89—01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響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蚀发展速度快,牙体因龋蚀能很快崩坏,在短期间易转变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和残冠、残根等。我科于2011年至2012年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德市城乡5岁年龄组儿童共720名,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
1 临床资料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9.9%(城、乡分别为78.12%、81.61%,),5岁儿童乳牙龋均为5.25。
2 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
2.1乳牙的生理解剖特点:恒牙的邻牙之间是点接触,有自洁区,食物不易滞留,而乳牙则不是,乳牙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自洁作用差,同时颌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均易致食物滞留,引起发酵产酸。加上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敏力弱,易被破坏,导致龋齿的发生。
2.2食物:小儿的食物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酸对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都有腐蚀作用,最终导致龋齿的发生。
2.3小儿自洁、清洁力差:龋齿发病与口腔中唾液成分、流量、流速有极大关系。唾液的无机成分主要包括钠、钾、钙、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和重碳酸盐,它们的存在使唾液能够维持牙体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萌出后釉质成熟。唾液的有机成分包括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蛋白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抗龋因子。由于小儿的睡眠时间长,口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故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增殖,增加患龋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小儿年龄小,不会刷牙,也不愿意刷牙,这样导致食物残渣、软垢等滞留在牙面上,增大龋齿发病机率。
3 小儿龋齿的预防
3.1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方法:小儿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尽量少吃零食、不吃零食,吃零食后应漱口。少吃致龋食物,丢掉含着奶瓶、喝着牛奶或果汁入睡的坏习惯,用杯子喂水,食用适量的纤维食物,有助于清洁和按摩龈。
3.2保持口腔卫生:乳牙萌出后,要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家长要对婴幼儿乳牙生长发育随时检查,可将纱布套于食指,用清水擦拭清洁牙齿。少吃甜食,特别是睡觉前尽量少吃东西或者养成睡觉前清洁牙齿的习惯。尤其是孩子3岁以后,应监督和教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尽量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3分钟。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正确刷牙的方法是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顺着牙缝上下刷” 。
3.3广泛应用氟化物:氟的抗龋效果显著,氟化物主要通过2种途径预防龋齿:①牙齿萌出前的全身作用;②牙齿萌出后的局部作用。使用含氟牙膏、饮用氟化水、含氟漱口液等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3.4有效应用窝沟封闭剂: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预防小儿窝沟龋的发生。特别是小儿六龄牙萌出时,采取窝沟封闭,在牙齿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剂,可以预防龋齿发生。
3.5合理营养:多吃纤维性食物,适量地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A及钙、磷等,能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预防龋齿的发生。
3.6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龋齿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的影响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应重视乳牙的保护,做到牙齿萌出后随时检查,一但发生龋齿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