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多媒体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组合,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学生也就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图形的形成,说明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可图形的变化都停留在静止状态之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时用电教媒体将图形由静态变动态,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动态图像,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可以在媒体上设计为把两者的速度相对应的线段移动至一处,用两者的速度和去度量总路程,从而显示出所用时间与相遇时间相符,这样较形象地把相遇问题转换成一般的行程应用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知识演化,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再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看后,能悟出角的构成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全面提高效率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创造力。而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其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新授结束后组织学生应用公式完成圆的面积计算,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自己操作鼠标,点击正确的算式。每次操作后,多媒体都会作出相应的反馈。学生面对计算机的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出示一个问题:如果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它的宽是4厘米,根据这个数据,你能求出什么呢?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出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显示出了独到的优势。教师通过计算机对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做学生与知识、与世界的“引导人”,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毅力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这一切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学生也就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图形的形成,说明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可图形的变化都停留在静止状态之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时用电教媒体将图形由静态变动态,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动态图像,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可以在媒体上设计为把两者的速度相对应的线段移动至一处,用两者的速度和去度量总路程,从而显示出所用时间与相遇时间相符,这样较形象地把相遇问题转换成一般的行程应用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知识演化,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再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看后,能悟出角的构成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全面提高效率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创造力。而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其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新授结束后组织学生应用公式完成圆的面积计算,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自己操作鼠标,点击正确的算式。每次操作后,多媒体都会作出相应的反馈。学生面对计算机的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出示一个问题:如果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它的宽是4厘米,根据这个数据,你能求出什么呢?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出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显示出了独到的优势。教师通过计算机对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做学生与知识、与世界的“引导人”,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毅力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这一切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