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入市购买股票是否可行?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相关证券机构人士关于央行入市购买A股股票的言论引起市场极大的关注。但随后不久,央行有关人士否认了这种可能性。
   不过,从可行性来看,银行资金入市购买股票,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A股有过银行资金入市的先例


   几乎是从建立伊始,A股市场就一直面临资金紧缺的大问题。这么多年来,国企资金、保险资金的入市通道已经完全打开,外资进入A股的通道也越来越丰富,除了QFII、RQFII,近年又開通了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的开通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虽然直到今天,A股名义上仍然只能允许中国境内(不包括台港澳地区)居民购买人民币股票,但实际上早已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境外人士购买A股已经基本上不存在阻碍,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股票了。
   但是,尽管如此,A股行情仍然难以让人乐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美国股市已经走出了“十年大牛市”,A股却依然不见起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新资金开通渠道规模并不大,国企由于自有资金不充足,入市能力有限,保险资金入市在遭遇“宝万风波”以后已经态度消极;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外资购买A股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像银行这样的“资金大户”进入A股市场,将对A股构成重大利好。
   央行作为金融市场管理机构,虽然拥有巨量的准备金,但它所拥有的资金是基础货币,一般不能随便动用。因此,即使国际上有日本央行入市的例证,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种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但除此之外,各大商业银行的资金能否入市,则是一个可供讨论的有趣话题。
   银行资金入市,在A股市场历史上其实有过先例。1996年,沪深两地政府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超越对方,都策动地方银行集中资金,分别给属于地方管理的一些证券公司融资炒作本地龙头股,引发了当时一波几乎贯穿全年的牛市行情。
   但是,这种将银行资金直接用于炒股的做法违反了国家法律,两地证券公司炒作本地龙头股的过程中又掺杂了大量内幕交易行为,最终引起中央的严厉调控。最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和申银万国、海通、广发等几家大型券商的负责人都受到了撤职、市场禁入等严厉处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的银行向机构发放信贷用于炒股,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银行资金入市炒股,在我国一直是碰不得的一根红线。经历此次风波,A股市场的管理结构由此改变,沪深两家交易所由地方管理改为由证监会管理,银行入市炒股的闸门被牢牢掐紧。
  

银行资金入市有正面意义


   就目前来说,银行资金买A股,最直接的是与我国的《银行法》和《证券法》都产生了冲突。但是,这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们对法律的认识也会深化,对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有人认为,银行资金入市与银行的职能不一致。但是,在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后,除了担负管理职责的央行和政策性银行,我国的银行都已经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己决定经营目标,自负盈亏。因此,从法理上来探讨的话,是没有理由阻止商业银行从事购买股票这种投资活动的。这类似保险资金入市,保险公司的业务是开展保险业务,它本身也没有从事股票投资的职能,但法律之所以还是允许它入市买卖股票,就是基于保险公司是一种商业机构而作出的决策。
   还有人担心,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投资,特别是一旦银行资金入市遭遇熊市,大量银行资金套牢,不仅会损害储户利益,还会损害到社会经济安全。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仿照对保险资金入市的管理模式,只要对银行资金入市的比例等作出明确限制,就不会影响到储户资产的安全。再者,银行资金入市通常都是中长期投资,短时间的套牢、亏损等对其并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作为商业银行的“自选动作”,银行资金入市直接参与市场博弈,不背负救市等责任,但它们给A股行情带来的动能则是巨大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多了一条盈利渠道,有助于改变业务单一化的问题。
   当然,银行资金入市虽然对A股有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A股的现状,更不可能解决掉A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A股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制度改革,短期来说,必须坚决改变利用股市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功利性目标,结束高速扩容。否则,再多的新增资金进场也是无济于事,因为它很快就会被不断扩容的市场所吞没。
其他文献
从A股各板块股价走势来看,“爆雷”板块比例最高的应该就是次新股。  笔者以2018年1月底至2月上市的26只股票为统计坐标(见图表)。其中只有寒锐钴业一家最新股价比涨停开板价格略高,22只个股最新价相较于上市涨停开板价“腰斩”,8只个股跌幅在70%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讲,26只个股除了寒锐钴业,其他全部“爆雷”,也正验证了次新股的确为A股最大的爆雷区。本文笔者将重点分析次新股为何会成为“爆雷”重灾区
期刊
本周B股大盘在迂回中缓步前行,多方有所动作,市场情绪略有提升,不过空方也层层布防,阻碍了多方運行的步伐。最终沪B指收于276.15点,全周上涨1.15%;深成B指更强一些,收于4472.35点,全周上涨3.63%。   全周市场热点有所展开,如相关政策对汽车和家电等消费给予支持的措施,带动这两大板块相关个股有所活跃,同时部分超跌股活跃给市场带来一些人气。总的来说,本周盘面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新
期刊
市场对2019年宏观环境的普遍看法是“经济弱+政策强”组合,A股是政策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机会大于风险。从中线角度选股,一是政策驱动;二是超跌反弹。即使做短线,也要有中線视野,长为中所依,中为短所用。一、新基建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注意,新基建是新提法,
期刊
情绪引领核心路标新疆交建   主持人:上一周没能约上您,最近的行情您应该很忙。本周我非常注意跟踪您的观点,对比其他超短高手观点,我发现您这一周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东哥:还好吧!我觉得我跟很多人观点差不多。   主持人:周一周二在大家亢奋的去打板的时候您提出来注重埋伏策略。周三晚上,市场上大部分观点建议谨慎,特别是回避高位接力,您的观点却截然不同,认为次新最高板新疆交建值得对赌分歧晋级5板。围
期刊
2018年,中银基金继续发挥投研优势,积极把握投资机会,整体业绩领先行业,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7600亿元,非货币理财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稳居行业前十。   2018年的资本市场呈现典型的“股债跷跷板”行情,股市低迷而债市转牛。受此影响,权益类基金与固定收益类基金表现堪称“冰火两重天”。固定收益类投资是中银基金的传统强项,海通证券统计显示,中银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超额收益率达2.74%,绝对收益率达7.
期刊
本周,A股继续上扬。沪指周涨1.55%、深成指2.6%、创业板指涨1.32%。转债市场表现优异,连涨六日,周涨幅扩大,走势好于正股市场。上证转债涨2.33%、中证转债涨2.47%、深证转债涨2.7%。个券几乎全线上涨,仅康泰转债一只下跌。   一级市场方面,中嘉博创、永创智能、中核钛白、爱科卖、翔港科技、大亚圣象和金轮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台华转债在上市首日盘中破发,最终涨1.22%。   在稳增
期刊
监管和监管套利并不是简单的跷跷板关系,相反,监管越紧监管套利也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监管标准的不一致是造成监管套利最有利的条件之一。监管政策不一致为监管套利打开大门   近日,某上市公司刚因拿到了当地政府联手相关银行纾困民企的5000万元贷款,同时据说还有5000万元马上也将发放,股价大涨近40%,大股东即趁机逃之夭夭,拟清仓套现了1.26亿元。纾困和减持,在监管体系上本是跑在两条赛道
期刊
投资圈的2018年是困难的一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笔者在2019年1月8日偶然看到了价值投资圈一位重量级人物在微博上发表的盼望熊市早日结束的2018年小结,这篇小结反映出作者的一些感受,也提供了一些对市场大势的判断。  笔者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在此对那篇小结中的一些判断发表个人看法。我国真的处于内忧外患中吗?  那篇小结对2018年的总体评价是“内忧外患”,笔者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期刊
近日,二级市场中家电股纷纷走强,但奥马电器却是例外,而这与2018年底的一纸公告有关。12月25日晚,奥马电器发布《关于终止2015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并将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终止 2015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基于商业通用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及“智能POS项目”,并将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永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叫停非公开发行募投实出无
期刊
一轮寒流来袭,半个中国冰冻。  A股市場同样显现“北国风光”,沪指先扬后抑奔向2600点。日交易额逐渐萎缩,妖股纷纷熄火,天地板个股“闷住”一众投机者。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全球估值洼地、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A股市场,似乎都不该表现得这般“伤心”。  是缺钱还是缺信心?  实际上,“寒流”之下,有些“聪明资金”正在偷偷增持。数据显示,本周前三日陆股通累计净流入资金173.23亿元,这在历史上是较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