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外在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程度直接来源于他们的内心情感,情感是人通过心理感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而显示在表层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最直观的体现学生对一个学科的喜爱与否。再者,情感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对语文教材理解程度的心理基石。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情感教学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使用并不广泛,尽管许多语文教师都能明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总是出现许多困难。当前情感教学无法普及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我国对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考察仍旧是通过“考试”这一形式进行的,这种考察制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偏重于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在情感教学上的投入不断减少,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知。
2.相比传统的知识教学,情感教学缺乏一定的任务性与目的性,教师无法对情感教学进行备课演练,这一客观因素导致教师使用情感教学的次数越来越少。
3.教师对情感教学缺少一定的教学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即使教师投入了情感于教学之中,学生往往也是无法体会到的。
二、情感教学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手法
1.渲染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初中语文沉闷的课堂氛围,将情感因素融于课堂教学中,渲染浓厚的感性氛围。通常的做法包括: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情感氛围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氛围。所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感氛围指的是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剧情交于学生表演,学生通过情境表演来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风筝》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哥哥残忍踩踏弟弟风筝的情境,让班级里的两个学生分别表演儿时的兄弟俩,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台下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哥哥对自己儿时踩踏弟弟风筝这一行为的不屑。接着再由两个学生来表演成年后的兄弟俩,来帮助学生理解哥哥长大之后对弟弟的歉疚感。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能够跟教材内容达到情感共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氛围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渲染气氛而特意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音频、视频等等。
2.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情感教学。除了利用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学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情感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寓情于教,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才能够体会到这些情感,而只有体会到这些情感之后才能对语文产生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望岳》这首诗时,就可以拿出豪情壮志来朗读,将杜甫这一情感通过诗歌朗读传递给学生。除了朗诵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3.充分引申课本内的情因素。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而且字字珠玑,生动形象,涵盖天文地理,横贯古今东西,既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也有情境深远的散文诗歌,还有一针见血的时代性小说,这些作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应当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景模拟,用多媒体渲染氛围,讨论研究等方式充分表达课本中的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强烈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通过《木兰诗》一文来赞扬勇敢善良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提升自身的情操;通过挖掘《背影》和《我的母亲》中的亲情因素来强化学生的亲情道德观;通过学习《海燕》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真善美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情感教学摆在重要地位,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情感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地从教材中挖掘美感,提升自身素养,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美感教育学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教体局)
一、情感教学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使用并不广泛,尽管许多语文教师都能明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总是出现许多困难。当前情感教学无法普及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我国对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考察仍旧是通过“考试”这一形式进行的,这种考察制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偏重于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在情感教学上的投入不断减少,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知。
2.相比传统的知识教学,情感教学缺乏一定的任务性与目的性,教师无法对情感教学进行备课演练,这一客观因素导致教师使用情感教学的次数越来越少。
3.教师对情感教学缺少一定的教学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即使教师投入了情感于教学之中,学生往往也是无法体会到的。
二、情感教学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手法
1.渲染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初中语文沉闷的课堂氛围,将情感因素融于课堂教学中,渲染浓厚的感性氛围。通常的做法包括: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情感氛围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氛围。所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感氛围指的是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剧情交于学生表演,学生通过情境表演来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风筝》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哥哥残忍踩踏弟弟风筝的情境,让班级里的两个学生分别表演儿时的兄弟俩,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台下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哥哥对自己儿时踩踏弟弟风筝这一行为的不屑。接着再由两个学生来表演成年后的兄弟俩,来帮助学生理解哥哥长大之后对弟弟的歉疚感。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能够跟教材内容达到情感共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氛围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渲染气氛而特意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音频、视频等等。
2.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情感教学。除了利用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学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情感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寓情于教,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才能够体会到这些情感,而只有体会到这些情感之后才能对语文产生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望岳》这首诗时,就可以拿出豪情壮志来朗读,将杜甫这一情感通过诗歌朗读传递给学生。除了朗诵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3.充分引申课本内的情因素。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而且字字珠玑,生动形象,涵盖天文地理,横贯古今东西,既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也有情境深远的散文诗歌,还有一针见血的时代性小说,这些作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应当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景模拟,用多媒体渲染氛围,讨论研究等方式充分表达课本中的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强烈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通过《木兰诗》一文来赞扬勇敢善良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提升自身的情操;通过挖掘《背影》和《我的母亲》中的亲情因素来强化学生的亲情道德观;通过学习《海燕》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真善美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情感教学摆在重要地位,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情感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地从教材中挖掘美感,提升自身素养,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美感教育学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