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教学的核心。针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解题。解题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思维能力的切入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要从实践、感悟、内化入手,让学生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验证和再认识。如果没有解题反思,学生数学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注重数学解题反思尤为重要。
一、解题反思利于教学拓展
数学解题过程可以被称之为采蘑菇现象。当人找到了第一个蘑菇之后一定会环顾四周是否有其他蘑菇。解题过程也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也能激发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单一的问题能针对性地纵向、横向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认知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只有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以自身拓展能力来联系问题,主动寻求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才能对解题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例1已知五角星图ABCDE,求证∠A+∠B+∠C+∠D+∠E=180°(图略)。
设计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唤醒学生对解决问题常用方法的回顾,其次让学生灵活转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最后培样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采蘑菇意识”,懂得学习懂的解题。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对解题思路进行归纳。首先,考虑角和是180°,可以尝试同旁内角互补或内角和定理。其次,证明角和是180°,应考虑将五角星内角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内角问题,通过观察联想到外角定理,运用三角形外角及内角和定力可以达到解题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来解答此例题。
在解题之后,进行启发性提问:同学们有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呢?这样从解题结果出发,让学生反思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优化解题方式,能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对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学生也能通过解题后反思,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结合到一起,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获得创造的乐趣。
二、解题反思利于学习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实践证明,这一要求明显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但多数教师依旧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方式。强压在学生肩上的学习重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解题能力不强。如果让学生对数学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思考,就能在解题规律和思路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同一种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多元化的提醒可以拓展学生解题思维。
例2求符合下述三种条件的函数解析式:(1)第一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过点(3,1);(3)当2是自变量时函数值小于2。
对于上述例题,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函数知识,才能解答出此题。同时,在解答过程中不局限在单一条件下,拓展了学生解题思维。设计此例题的最终目的在于考虑如何唤醒学生二次函数问题处理方法,让学生感知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式,通过解题反思,提出类比问题,让学生在归纳整理知识的同时,将知识条理化处理加工,便于后续学习中应用。
三、解题反思有效张扬思维个性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如何发挥解题反思的作用至关重要。初中数学应以多角度引入,全方位反思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充分发挥其实践作用。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认知进行有效探究,将别人的实践与自身实践整合到一起。
已知4y2-(x2+4)-4x;x(x-4y)+4(y+z)(y-z)。求证:两个奇数的平法差能被8整除。
同时配以这样的答案让学生参考:设两个奇数为2n-1,2n+1(n为整数),则原公式可以转换成(2n+1)2-(2n-1)2=(2n+1+2n-1)(2n+1-2n+1)=8n。
学生对探究此问题的解题过程呈现出否定状态。有学生认为这种证明方法不对,设两个奇数为2n-1,2n+1,就相当于是两个连续奇数,但题目并没有提及必须是连续奇数,因此,应该讲预设条件换成:两个奇数为2m-1,2n+1(m,n为不等整数)。如果题目指定的是两个连续奇数,那么黑板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题目没有确定连续奇数这个条件,因此黑板上的答案有问题。但如果题目为连续奇数,设定2m-1,2n+1(m,n为不等整数),那么答案会变成被4整除。如果奇偶相同的话,则命题成立。
在学生探讨问题之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除了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找对灵活的解题思路,并将已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反思,根据问题特点探寻正确的解题方向,弥补自身数学能力上的不足之处。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在解题反思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在过程中反思、在回顾中反思。同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反思更精进一步。上述例题中,积极应用反思环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不仅让创造性思维得到张扬,学习兴趣也在反思过程中得到激发。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进行反思,学生积极性和解题能力都得到了延伸和提高。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能盲目地搞题海战术,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习题,达到质量高收获多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延伸,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结果是否正确,反思结论能否做到知识前提,学生是不是学一类通一片。只有学生在解题反思中获得灵感与感悟,才能消除数学教学中“懂而不会”的教学难题。
一、解题反思利于教学拓展
数学解题过程可以被称之为采蘑菇现象。当人找到了第一个蘑菇之后一定会环顾四周是否有其他蘑菇。解题过程也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也能激发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单一的问题能针对性地纵向、横向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认知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只有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以自身拓展能力来联系问题,主动寻求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才能对解题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例1已知五角星图ABCDE,求证∠A+∠B+∠C+∠D+∠E=180°(图略)。
设计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唤醒学生对解决问题常用方法的回顾,其次让学生灵活转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最后培样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采蘑菇意识”,懂得学习懂的解题。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对解题思路进行归纳。首先,考虑角和是180°,可以尝试同旁内角互补或内角和定理。其次,证明角和是180°,应考虑将五角星内角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内角问题,通过观察联想到外角定理,运用三角形外角及内角和定力可以达到解题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来解答此例题。
在解题之后,进行启发性提问:同学们有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呢?这样从解题结果出发,让学生反思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优化解题方式,能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对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学生也能通过解题后反思,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结合到一起,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获得创造的乐趣。
二、解题反思利于学习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实践证明,这一要求明显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但多数教师依旧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方式。强压在学生肩上的学习重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解题能力不强。如果让学生对数学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思考,就能在解题规律和思路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同一种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多元化的提醒可以拓展学生解题思维。
例2求符合下述三种条件的函数解析式:(1)第一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过点(3,1);(3)当2是自变量时函数值小于2。
对于上述例题,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函数知识,才能解答出此题。同时,在解答过程中不局限在单一条件下,拓展了学生解题思维。设计此例题的最终目的在于考虑如何唤醒学生二次函数问题处理方法,让学生感知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式,通过解题反思,提出类比问题,让学生在归纳整理知识的同时,将知识条理化处理加工,便于后续学习中应用。
三、解题反思有效张扬思维个性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如何发挥解题反思的作用至关重要。初中数学应以多角度引入,全方位反思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充分发挥其实践作用。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认知进行有效探究,将别人的实践与自身实践整合到一起。
已知4y2-(x2+4)-4x;x(x-4y)+4(y+z)(y-z)。求证:两个奇数的平法差能被8整除。
同时配以这样的答案让学生参考:设两个奇数为2n-1,2n+1(n为整数),则原公式可以转换成(2n+1)2-(2n-1)2=(2n+1+2n-1)(2n+1-2n+1)=8n。
学生对探究此问题的解题过程呈现出否定状态。有学生认为这种证明方法不对,设两个奇数为2n-1,2n+1,就相当于是两个连续奇数,但题目并没有提及必须是连续奇数,因此,应该讲预设条件换成:两个奇数为2m-1,2n+1(m,n为不等整数)。如果题目指定的是两个连续奇数,那么黑板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题目没有确定连续奇数这个条件,因此黑板上的答案有问题。但如果题目为连续奇数,设定2m-1,2n+1(m,n为不等整数),那么答案会变成被4整除。如果奇偶相同的话,则命题成立。
在学生探讨问题之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除了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找对灵活的解题思路,并将已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反思,根据问题特点探寻正确的解题方向,弥补自身数学能力上的不足之处。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在解题反思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在过程中反思、在回顾中反思。同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反思更精进一步。上述例题中,积极应用反思环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不仅让创造性思维得到张扬,学习兴趣也在反思过程中得到激发。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进行反思,学生积极性和解题能力都得到了延伸和提高。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能盲目地搞题海战术,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习题,达到质量高收获多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延伸,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结果是否正确,反思结论能否做到知识前提,学生是不是学一类通一片。只有学生在解题反思中获得灵感与感悟,才能消除数学教学中“懂而不会”的教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