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各国,学分制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改革发展趋势。笔者先分析大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最后探讨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学业评价 学分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49-02
前言
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国的国民具有更高的国民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培养重要人才的阵地——高等教育,其中,对于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学分制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将学分制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
1.大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1评价目的没有发展功能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业进行鉴定,也就是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检查,给学生进行打分,为了实现学生学业成绩认定的目的。各高校普遍认同教育评价的發展性功能,然而在大学生学业的评价中并没有很好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2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业是有着不必怀疑的决定权在课程学习或毕业论文评价上,学生不是作为评价的主体也就没有什么机会能进行评价学业,评价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
1.3唯一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很好体现出来
现阶段,中国高校评价大学生的学业依然用量化打分方式。在课程学习方面,对于学生掌握学到知识的考察是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教师给学生对应的分数,或对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的检验方式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教师给学生的论文评分,教师进行判断学生的学业是根据课程论文的高低。
1.4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具有时效性
一般讲,学生在完成学习各门课程之后,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不是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符合是以考试的形式,对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学生不能及时获取,对于自身的学业优势与不好的地方也是不能进行分析,对于自身的学习行为甚至无法进行调控。
对于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学分制改革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自身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学分制改革,我国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与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教育体制改革成功的国外院校可以适当进行借鉴,总结与完善学分制改革,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与院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1]。
2.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
在现代阶段,世界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学年制和学分制。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环节等其他方面是不完全一致的。计量是用学分,主要是由弹性学制、选课制和导师制构成,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学分制。而基础是用学年计量的必修课制,突出统一管理目标与教学过程,这就是学年制。在教学期间,相比于学年制,学分制的突出特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2.1自主选择课程
学分制的基础与前提是选课制, 这也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以学生为本”是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主修专业与各种课程,学生能自主选择,并且对于学习进程,学生能自主安排,对于任课教师,学生也能自主选择,也就是学生能按照学分制培养方案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一定的选课原则。学生在进行选修课程的时候能跨过自己的专业,特殊情况下,学生还能跨本校进行选修课程。
2.2弹性设定学制
学分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弹性学制。是在学历教育要求的基本年限方面进行参考,学生如果学分修满了,毕业是可以提前申请的,在年限是不会受其限制的;或者是,在参考年限的时候在学业方面不能按期完成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也就是说毕业时间可以延迟;或者对于中途停学的,之后也能继续完成学业。在学制上,这样安排是更加灵活,更加任性化。
2.3灵活获取学分
在获取学分上是比较灵活的,学生选修的课程的学分,有两种情况,通过和不通过,通过的学生就能得到对应的学分,没有通过的学生能继续重修这门课程,或者也能选修别的课程去学习,一直到获得相同的学分,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一定限度内,学生能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需要,在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能起到培养作用。
2.4注重过程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发挥特长与培养综合素质都是属于学分制,要使学分制的优势得到真正发挥,一个很重要的保证的措施就是实行学业导师制。学生在进入院校后,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专业学习思想上,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建立学业指导小组;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规划,个人的每学期的选课计划要制定,学习进程要安排好;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帮助其正确解决;对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3.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3.1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有利的
院校工作的重心就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提高,这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学分制,是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适宜于社会经济的由大学构建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对教育培养规格、专业设置等等其他方面进行及时调整按照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使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效率能得到最大提高,使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3.2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利的
“学生为本”这方面学分制是能很好体现出来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为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这也是在成为多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
3.3对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有利的
在院校内,对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有帮助的,教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会有更大的工作压力,由于选课和选老师上,学生能自主进行选择,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管理制度和配套奖优罚劣的评价是能起到调动作用,这能使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上进行改变,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也能充分吸收,使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效率得到更好提高,让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对资源整合与共享是有利的
学分制的课程是以单元组织进行教学管理,这样以来,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能流通地利用师资、设备、图书、教室等教育资源,在教学资源的共享上得到有效实现,使全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3.5有利于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我国高等学校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重要步骤就包括加快学分制改革,这对于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有利的[2]。
结语
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对于学习的进程能自主安排,对于自己的发展的知识构架能自主进行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上也得到了培养,这就是学分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学分制上,需要进行科学构建。
参考文献:
[1]左树强,王倩.浅析学分制下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05).
[2]刘绍平,陈想平.我国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困难与对策[J].石油教育.2002(05).
【关键词】学业评价 学分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49-02
前言
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国的国民具有更高的国民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培养重要人才的阵地——高等教育,其中,对于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学分制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将学分制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
1.大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1评价目的没有发展功能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业进行鉴定,也就是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检查,给学生进行打分,为了实现学生学业成绩认定的目的。各高校普遍认同教育评价的發展性功能,然而在大学生学业的评价中并没有很好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2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业是有着不必怀疑的决定权在课程学习或毕业论文评价上,学生不是作为评价的主体也就没有什么机会能进行评价学业,评价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
1.3唯一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很好体现出来
现阶段,中国高校评价大学生的学业依然用量化打分方式。在课程学习方面,对于学生掌握学到知识的考察是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教师给学生对应的分数,或对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的检验方式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教师给学生的论文评分,教师进行判断学生的学业是根据课程论文的高低。
1.4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具有时效性
一般讲,学生在完成学习各门课程之后,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不是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符合是以考试的形式,对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学生不能及时获取,对于自身的学业优势与不好的地方也是不能进行分析,对于自身的学习行为甚至无法进行调控。
对于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学分制改革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自身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学分制改革,我国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与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教育体制改革成功的国外院校可以适当进行借鉴,总结与完善学分制改革,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与院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1]。
2.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
在现代阶段,世界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学年制和学分制。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环节等其他方面是不完全一致的。计量是用学分,主要是由弹性学制、选课制和导师制构成,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学分制。而基础是用学年计量的必修课制,突出统一管理目标与教学过程,这就是学年制。在教学期间,相比于学年制,学分制的突出特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2.1自主选择课程
学分制的基础与前提是选课制, 这也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以学生为本”是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主修专业与各种课程,学生能自主选择,并且对于学习进程,学生能自主安排,对于任课教师,学生也能自主选择,也就是学生能按照学分制培养方案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一定的选课原则。学生在进行选修课程的时候能跨过自己的专业,特殊情况下,学生还能跨本校进行选修课程。
2.2弹性设定学制
学分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弹性学制。是在学历教育要求的基本年限方面进行参考,学生如果学分修满了,毕业是可以提前申请的,在年限是不会受其限制的;或者是,在参考年限的时候在学业方面不能按期完成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也就是说毕业时间可以延迟;或者对于中途停学的,之后也能继续完成学业。在学制上,这样安排是更加灵活,更加任性化。
2.3灵活获取学分
在获取学分上是比较灵活的,学生选修的课程的学分,有两种情况,通过和不通过,通过的学生就能得到对应的学分,没有通过的学生能继续重修这门课程,或者也能选修别的课程去学习,一直到获得相同的学分,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一定限度内,学生能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需要,在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能起到培养作用。
2.4注重过程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发挥特长与培养综合素质都是属于学分制,要使学分制的优势得到真正发挥,一个很重要的保证的措施就是实行学业导师制。学生在进入院校后,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专业学习思想上,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建立学业指导小组;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规划,个人的每学期的选课计划要制定,学习进程要安排好;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帮助其正确解决;对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3.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3.1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有利的
院校工作的重心就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提高,这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学分制,是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适宜于社会经济的由大学构建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对教育培养规格、专业设置等等其他方面进行及时调整按照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使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效率能得到最大提高,使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3.2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利的
“学生为本”这方面学分制是能很好体现出来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为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这也是在成为多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
3.3对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有利的
在院校内,对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有帮助的,教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会有更大的工作压力,由于选课和选老师上,学生能自主进行选择,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管理制度和配套奖优罚劣的评价是能起到调动作用,这能使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上进行改变,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也能充分吸收,使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效率得到更好提高,让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对资源整合与共享是有利的
学分制的课程是以单元组织进行教学管理,这样以来,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能流通地利用师资、设备、图书、教室等教育资源,在教学资源的共享上得到有效实现,使全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3.5有利于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我国高等学校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重要步骤就包括加快学分制改革,这对于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有利的[2]。
结语
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对于学习的进程能自主安排,对于自己的发展的知识构架能自主进行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上也得到了培养,这就是学分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学分制上,需要进行科学构建。
参考文献:
[1]左树强,王倩.浅析学分制下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05).
[2]刘绍平,陈想平.我国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困难与对策[J].石油教育.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