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贫困。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也对此出台了相关政策,并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在扶贫过程中有很多成绩,也有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价值建设;可持续发展;创业指导
一、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对象的确立仍不够精准
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包括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两类。贫困区域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依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发生率来确定,一般分片区、县(重点县和片区县)、乡(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村等四个层次,其确定相对容易【1】。贫困群体则由基层根据扶贫标准来确定,而扶贫标准往往用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衡定。这样就会产生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地方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存在夸大和多报的情况,造成国家扶贫资金的流失或浪费;二是由于现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不可测性,贫困群体的识别就显得十分困难;三是致贫或脱贫是个动态过程,而我们的信息及管理机制相对滞后,造成该纳入的未纳入,该摘帽的未摘帽;四是部分好逸恶劳、赌博酗酒者、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致生活无着者被纳入扶贫对象,从而带来价值导向错误,一部分勤劳者或尽孝者会降低热情,产生攀比和坐等要的心理。
(二)、对贫困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发动不足
由于贫困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加之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門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所以,一些扶贫组成员往往自视高人一等,认为贫困人群没有文化和眼界,与他们沟通费时费力,没什么意义,故而什么都喜欢大包大揽,大到扶贫规划,小到具体项目建设,品种规格,不征求群众意见,排斥群众参与,以致要么群众意见不统一,看不到发展前景,不愿配合,要么脱离实际,不实用,产生不了效果,降低了群众的热情。
(三)、短期项目多,缺乏扶贫长效机制
由于贫困村多处于偏远山区,土地及其相关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等、技术不到位,运输成本高,扶贫项目中多以种植养植为主,小而散,这类项目短期效应尚可,短时间内就可看到牛羊满坡,瓜果蔬菜遍地,但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大,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加之,一哄而起造成区域内过剩等因素,这年度的兴旺不一定能持续到下一年度,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能人大户的引领作用,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因而贫困村缺乏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扶贫不扶志,对贫困户没有进行脱贫思想引导,未能使其树立自立的志向。发展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对扶贫对象,既要扶贫又要扶志,才能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帮扶人员忽视思想引导,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愿进行细致的调研帮其梳理发展策略,由于农村经济收入不高,不须过多资金即可得到很大改善,而帮扶人员相对富裕,所以,为求简单,大都是直接给钱走人。此类做法只是扬汤止沸,不可持续,不解决根本问题,同时带来价值错位和对扶贫意义的错误理解。
二、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对贫困对象加强正确的价值引导
一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以对象的精准来凸现扶贫的真正意义。可考虑开发扶贫专用软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管用的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信息联网和动态管理机制,要把那些借机搭车,希望扶贫资金均沾的富裕家庭剔出来;要把那些因懒致贫的对象剔出来。
二是对扶贫对象自力精神的培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要加强对他们自立精神的培育,只有借助于扶贫的通道,通过自己奋斗才能真正阻断穷根,走上富裕之路。
(二)、细化、实化项目方案,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对一些符合本地发展实际,又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要加强论证,带动就业,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都要有翔实的数据分析,以保证其可行性。同时,对具体实施的程序路径也要有详尽的设计—包括资金来源、原料种子的品质、等级、产地,项目开发过程中土地的流转征用、补偿和利益的分配等。只有将项目规划做实,才能保证不流于形式,避免走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三)、发挥龙头支柱产业引领作用和能人回乡创业的政策引导
龙头支柱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就业和方方面面的配套产业发展,并且长效机制明显。一个地方既有农户各自的小、散种植、畜牧项目,又有支柱企业,必然经济发展有较大提升,脱贫致富有望。
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村青壮年人员多外出务工,且外出务工无需资本投入,收入也较高,而家乡的脱贫又不能依靠留守老弱病残人员,所以如何吸引他们回乡创业致富,既要给以配套的基础条件,也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2】让他们解决起步的困难,更看得到发展前景,让他们创业有基本的资金和配套条件,从而让一些真正有志向、有能力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走上致富之路,并发挥表率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
(八)、考核的重点应在阻断致贫机制,可持续性发展方面。
考核是督促和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因为考核指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对一些短期的、显性的工作考核指数的权重应减轻。如争取资金的多少,道路水渠硬件建设多少等等。因为争取资金往往强势行政部门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弱势行政部门却苦于无门。要重点考核扶贫工作是否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参考文献:
[1]关于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督查的通知
[2]刘解龙 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4):156
作者简介:
曹燕,女,1984年9月11日出生, 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
关键词:精准扶贫;价值建设;可持续发展;创业指导
一、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对象的确立仍不够精准
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包括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两类。贫困区域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依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发生率来确定,一般分片区、县(重点县和片区县)、乡(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村等四个层次,其确定相对容易【1】。贫困群体则由基层根据扶贫标准来确定,而扶贫标准往往用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衡定。这样就会产生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地方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存在夸大和多报的情况,造成国家扶贫资金的流失或浪费;二是由于现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不可测性,贫困群体的识别就显得十分困难;三是致贫或脱贫是个动态过程,而我们的信息及管理机制相对滞后,造成该纳入的未纳入,该摘帽的未摘帽;四是部分好逸恶劳、赌博酗酒者、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致生活无着者被纳入扶贫对象,从而带来价值导向错误,一部分勤劳者或尽孝者会降低热情,产生攀比和坐等要的心理。
(二)、对贫困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发动不足
由于贫困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加之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門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所以,一些扶贫组成员往往自视高人一等,认为贫困人群没有文化和眼界,与他们沟通费时费力,没什么意义,故而什么都喜欢大包大揽,大到扶贫规划,小到具体项目建设,品种规格,不征求群众意见,排斥群众参与,以致要么群众意见不统一,看不到发展前景,不愿配合,要么脱离实际,不实用,产生不了效果,降低了群众的热情。
(三)、短期项目多,缺乏扶贫长效机制
由于贫困村多处于偏远山区,土地及其相关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等、技术不到位,运输成本高,扶贫项目中多以种植养植为主,小而散,这类项目短期效应尚可,短时间内就可看到牛羊满坡,瓜果蔬菜遍地,但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大,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加之,一哄而起造成区域内过剩等因素,这年度的兴旺不一定能持续到下一年度,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能人大户的引领作用,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因而贫困村缺乏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扶贫不扶志,对贫困户没有进行脱贫思想引导,未能使其树立自立的志向。发展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对扶贫对象,既要扶贫又要扶志,才能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帮扶人员忽视思想引导,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愿进行细致的调研帮其梳理发展策略,由于农村经济收入不高,不须过多资金即可得到很大改善,而帮扶人员相对富裕,所以,为求简单,大都是直接给钱走人。此类做法只是扬汤止沸,不可持续,不解决根本问题,同时带来价值错位和对扶贫意义的错误理解。
二、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对贫困对象加强正确的价值引导
一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以对象的精准来凸现扶贫的真正意义。可考虑开发扶贫专用软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管用的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信息联网和动态管理机制,要把那些借机搭车,希望扶贫资金均沾的富裕家庭剔出来;要把那些因懒致贫的对象剔出来。
二是对扶贫对象自力精神的培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要加强对他们自立精神的培育,只有借助于扶贫的通道,通过自己奋斗才能真正阻断穷根,走上富裕之路。
(二)、细化、实化项目方案,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对一些符合本地发展实际,又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要加强论证,带动就业,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都要有翔实的数据分析,以保证其可行性。同时,对具体实施的程序路径也要有详尽的设计—包括资金来源、原料种子的品质、等级、产地,项目开发过程中土地的流转征用、补偿和利益的分配等。只有将项目规划做实,才能保证不流于形式,避免走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三)、发挥龙头支柱产业引领作用和能人回乡创业的政策引导
龙头支柱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就业和方方面面的配套产业发展,并且长效机制明显。一个地方既有农户各自的小、散种植、畜牧项目,又有支柱企业,必然经济发展有较大提升,脱贫致富有望。
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村青壮年人员多外出务工,且外出务工无需资本投入,收入也较高,而家乡的脱贫又不能依靠留守老弱病残人员,所以如何吸引他们回乡创业致富,既要给以配套的基础条件,也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2】让他们解决起步的困难,更看得到发展前景,让他们创业有基本的资金和配套条件,从而让一些真正有志向、有能力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走上致富之路,并发挥表率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
(八)、考核的重点应在阻断致贫机制,可持续性发展方面。
考核是督促和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因为考核指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对一些短期的、显性的工作考核指数的权重应减轻。如争取资金的多少,道路水渠硬件建设多少等等。因为争取资金往往强势行政部门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弱势行政部门却苦于无门。要重点考核扶贫工作是否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参考文献:
[1]关于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督查的通知
[2]刘解龙 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4):156
作者简介:
曹燕,女,1984年9月11日出生, 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