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学科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s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1.50米快速跑2.游戏:支援前线水平目标:水平三 课型:新授
  二、教学理念与方法
  以“健康第一、快乐至上”为指导思想,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预习演示、教师启发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自主地投入到学练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在运动中做快乐的主人,和平的使者。
  三、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课标”水平三速跑的教学部分,由于学生对跑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运用多种辅助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四、教学目标
  1.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尝试,初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速度,寓教于乐。
  2.营造学生自己喜闻乐见的练习空间,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合作的伙乐。
  3.利用游戏组织的纽带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亮点评说
  1.课前预习 感受新知
  课前,教师把本课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及变脸中制作面具所需的手工任务布置给学生,面具做好经教师认可后放在学生身边备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快速跑,再利用课间给小组中的同学讲解演示自己心目中的快速跑,通过预演,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快速技术。
  亮点评说:课前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教学的知情权,学生知道了教学内容,就会主动参与,积极地寻找有关快速跑的视频、文字知识。面具制作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做起来就会更加认真、细致。
  2.情感引导 经典诵读
  (1)学生成两纵队,两队分别以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进行文字传递,在相反方向的走跑行进中听到自己所报的文字,立刻以走或者跑的方式走跑到排头,当两队相遇时,相互击掌,鼓励。走跑中跟着教师一起说,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
  (2)学生以两纵队入场,在教师的手势指引下,教学队形由两路纵队变成两路横队,再由两路横队转换成四路横队,教师以1,2;2,3;3,4;4,5;5,6;6,7;7,8;8,9;9,10;100;牵手;拉手;放手的口令以及文字的指引形式配合学生变换队形,队形完成后,学生齐诵《三字经》的前十句。
  亮点评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学生自小就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吟咏《三字经》,用国学经典特有的韵律取代传统的口令教学,教学方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通过“我是中国人 我们是一家人”的走跑练习教育学生爱国、爱家。
  3.韵律健身 做唱结合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做健身操,①伸展的臂膀;②运动的颈项;③大河之舞;④甲流操;⑤一闪一闪亮晶晶;⑥刘翔加油;⑦让我们荡起双桨。
  亮点评说:教师根据健身操的特点编剧、编歌,歌剧合一,踢踏、数星星,划桨边做边跳,边跳边唱,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说唱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以奥运冠军刘翔为教学的榜样,学生在做跨栏的时候,边做边说,刘翔1、2;刘翔,加油!加油声越来越急促,动作越做越快,如此反复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从侧面引导学生,刘翔取胜的法宝是“快”字当头,为以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4.选用传统 古为今用
  (1)预习展示
  学生自主展示快速跑动作,展示结束,教师请两名学生上前再展示,其他学生点评,对于展示正确的学生,让他带着同学一起做,对于做得不太正确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踊跃点评,直至学生的动作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正确动作。学生大致掌握了快速跑的技术要领,教师把快速跑分成上下两部分,让学生采用相互帮助的方式自主练习上下两部分的动作。
  (2)变脸
  学生个体演示快速跑的完整动作,学生分组向不同的方向体验快速跑。在学生体验结束后,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过变脸吗?学生说,看过,变脸是四川的。教师说,想玩吗?学生说,想玩!教师说,好,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面具,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变脸。教师请学生把面具贴在脸上(注意面具要和脸面吻合),体验戴面具的快速跑,学生跑完归队后,针对有的学生抱怨面具容易丢失的现象,教师及时点拨,在跑的过程当中,如果跑速稍慢,面具就会掉下,强调快速跑“快”字当头的教学重、难点。继续指引学生把面具贴在胸前,改进跑的方法,提高跑速。学生完成后,师生探讨,最后形成快速跑“快”字当头的教学共识。
  (3)支援前线
  教师简要讲解“支援前线”的游戏方法,学生分组游戏,首先采用手推车运输货物支援前线(爬行),接着采用两轮车运输货物支援前线(爬行),最后采用飞机运输货物支援前线(四肢伸展,模仿飞机做不同形式的快速跑),学生在游戏中边做边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师指挥,提示歌声要欢快、有力。
  亮点评说:快速跑从上到下,从南到北,从分解到结合,学生始终是学习、探究的主体,从自己的不断练习体验中,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形成对快速跑的正确认识,自己得出的结论印象最为深刻。快速跑部分通过吸收巴蜀地方的变脸文化,把地方戏曲的特色与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式新颖,效果明显。游戏教学不分男女,不分性别,用多种方式团结协作,支援前线,歌曲的演唱采用了联唱、对唱、二部轮唱等形式,用歌声唱出对敌人的恨,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游戏运输方式的演变,说明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游戏的最终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我们团结合作,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5.“全家福”一家亲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做放松练习,放松结束后,老师说,同学们,今天高兴吗?学生说,高兴!老师说,高兴用英语怎么说?学生说,HAPPY。教师大声说,HAPPY!学生会附和,HAPPY!教师说,HAPPY、HAPPY。学生大声响应。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把今天的快乐永远定格在影像上,好吗?学生响应并摆好POSE,教师摄影,学生齐说,棒、棒、棒,我最棒,耶!
  亮点评说:照张相合个影,事情不大,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全家福”一家亲也预示着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的中国情结,起到前后呼应,结尾点题的效果。
  教学小结:
  借用学科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有机地借用了语文、数学、英语、戏曲等一系列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为本课服务。教学中大量采用说、背、唱的形式,巧妙搭配,有机结合,最大化地体现体育教育的价值。从开头的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到吟诵《三字经》,再到《让我们荡起双桨》,直至《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演唱,全课用象征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中国结”串接课的始终,让学生在练习中懂得真善美,甄别假恶丑。针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客观差距,大量地挖掘教材,充实教学,延展课本的宽度,依据课本,不局限于课本,变课本为脚本,利用地方戏曲的特色与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性地演示教材,为体育教学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
其他文献
案例(一)  1.认识  (1)(出示)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其中的一份涂上红色,问:红色的部分是圆的几分之一?  (2)表示什么意义呢?  (3)学生操作。  把一张三角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折一折,再涂一涂,每一份是三角形纸的多少?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怎样折?涂一涂。  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组想出的折法多。  讨论:这么折,每份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  为什么折法不同,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前提,能否合理开发与恰当使用教学资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已经意识到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师既要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一、廣泛取“材”——教学资源的开发    1.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
一、细心填一填。(共27分)    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右边第三位是( )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这是分数与整数的本质区别。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认识分子、分母不相同而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两个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呢?教学时,可以先通过故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操作实践,初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不同学生用不同方法来验证结论,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用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这样
有效的写字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写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于写字教学的改进和优化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实用与审美:写字教学目标的双维度取向  笔者通过对三个学段写字教学目标的逻辑分析和归类梳理,发现课标对写字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明显含有两个维度。  由上表可知,课标对写字目标的制订是从实用和审美两个维度上同时着眼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是写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画图”之旅,体悟“画图”的价值,形成“画图”策略。  2.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解决现实问题,感受“画图”的魅力,实现“智慧”生长。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实物图开始(一一出示四幅图)  师:(实物场景图)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吗?  师:(实物对应图)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
课上讲解这样一道题:毛毛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米,另一边是米。第三条边长是多少米?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一生板书:  1--=(米),答:第三条边长是米,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同意吗?  生:我认为应该补上=这一比较的过程,说明有两条边相等。  师:不错,现在可以得满分了吗?  生(众):可以。  生1:为什么不比较与,写上<。  (生众笑)  师:大家为什么
课改伊始,问题解决教学中对数量关系的教学一时忌讳极深,课堂上避而不谈,生怕被扣上“新瓶装旧酒”的帽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问题解决教学重新进行理性审视,我们发现数量关系不仅要教,而且需要浓墨重彩地教。这是因为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元素,学生只有基于所求“问题”,把握全体“框架”,找到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才能打开“解决问题”的正确通道。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低年级的问题解决结合数的运算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双基”到“四基”,是十年课改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但是许多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还是侧重于“双基”的达成。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课时,笔者经历了学习、实践与反思,尤其在如何突破笔算乘法算理上感触颇深。下面笔者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导。  一、两道典型试题测试结果比较的思考——为何测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