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时评价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对于学生某一行为表现,给以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它往往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和指导。它与行为观察、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相比,具有更直接、明确、简易、激励性、广泛性等特点。因而,即时评价是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合理、灵活使用即时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助跑器”,反之则阻碍学生的发展,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误区1:时过境迁
[现象]有些年轻教师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密度和教学理念的种种因素影响,在教学中忙得不可开交、顾此失彼,在良好的教育契机出现时,往往不善于识别,不能及时施以有效的评价。再则,有些教师为了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把在课堂中批评学生当成了禁忌,否定性评价更是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在教育调皮捣蛋学生、锉杀优秀生的骄气、引导学困生等方面,教师一般选择在课后个别进行。这些错失教育契机、“马后炮”式的评价,有效吗?
[对策]及时性
即时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立即评价,马上评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事过境迁的评价行为,很难让学生信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评价契机,及时捕捉评价的最佳时机,利用言语的即时性特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正确处激发动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例如,有位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造句怕错的心理,在练习中积极性不高。但同时他却发现有一名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练习非常投入,当该同学正确造句后,这位老师突然鼓起掌来,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说:“看,小红多勇敢,通过刻苦努力,她终于战胜了自己,我想其他同学就更没问题了。”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大胆尝试,踊跃练习。教师的一个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既肯定了小红,又为全班同学驱逐了笼罩在心头的恐惧阴影。
误区2:泛滥成灾
[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若学生只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真聪明”“真能干”“奖小红花”,这样的评价,就能“点化”学生吗?
[对策]针对性
“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和随声附和的“你真棒”,这种笼统模糊的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实际上,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评价学生就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效实施针对性评价,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多少,能力发展的强弱,兴趣爱好的不同及个性特点的差异等等。在评价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确很有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其次,评价的事例要具体化。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学生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批评学生要谨慎,“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分析原因,不揭伤疤,不翻老账,不搞“秋后算账”。
误区3:迷失方向
[现象]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要求只能表扬或正面引导,不能否定与批评。于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便含糊其词。如:有个学生口答一具体问题时,教师却说:“你的回答已接近正确答案了”。这种评价虽然委婉,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他无法从这句话中判定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再如:在一次英语游戏中,两个同学因游戏规则不够清楚而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教师面对此情景却笑道:“我们来举手决定吧!”课堂上“好”声一片,好话不绝于耳,学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不但学生不知道,甚至连老师也不清楚,这对学生发展有利吗?
[对策]导向性
评价学生,犹如给河里挣扎的人,投去一块救生的木板;为陷入泥沼的人,递去一块块可以铺路的方砖;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盲目、过激的即时评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善于捕捉学生发言或练习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好”,应该指出好的地方,为什么好;“进步”,进步在哪,还要注意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即时评价可以使评价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从客观公正评价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自身道德认知发展。导向性还表现为在学生消沉、最需要激励的时候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表现在学生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在用英语造句时能联系生活实际,如果这时老师只是说“你真棒!”,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明白“真棒”指什么。你不妨说:“造句时你能联系生活,我真高兴。如果你能注意使用句型,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中的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会使学生在接受诚恳批评中自尊心受损,同时让学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但学生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误区4:平淡无味
[现象]许多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之词来评价学生,像“很好”“继续”“不错”“太棒了”之类的话似乎成了“万古常青”的“真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给学生不痛不痒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这是我们想要的点评吗?
[对策]艺术性
评价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孩子就像是来这溪流中饮水的小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点点滴滴。因为老师的一个微笑,学生感受到了信任;因为老师的赞许,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因为老师的言辞,学生感受到了出错的不愉快;因为老师的急躁,学生感受到了犯错的可怕……评价要有艺术性,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美中找出积极因素。教师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神态、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等,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就会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教师可以说:“快来和老师握一下手吧,把你的智慧传到我的身上。”当内向学生表现积极时,教师可以抚摸孩子的头说:“你终于敢大胆地表现你自己了。”当学生蹒跚不前时,教师送上一个期待、信任的眼神;而当学生在默默地刻苦练习时,教师可用无声的激励,向他竖起大拇指,朝他会心一笑。这些评价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它能使课堂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解决,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参与意识,也能沟通师生情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组织学生间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评中求自悟,在互评中促发展。
(责任编辑:符 洁)
误区1:时过境迁
[现象]有些年轻教师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密度和教学理念的种种因素影响,在教学中忙得不可开交、顾此失彼,在良好的教育契机出现时,往往不善于识别,不能及时施以有效的评价。再则,有些教师为了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把在课堂中批评学生当成了禁忌,否定性评价更是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在教育调皮捣蛋学生、锉杀优秀生的骄气、引导学困生等方面,教师一般选择在课后个别进行。这些错失教育契机、“马后炮”式的评价,有效吗?
[对策]及时性
即时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立即评价,马上评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事过境迁的评价行为,很难让学生信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评价契机,及时捕捉评价的最佳时机,利用言语的即时性特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正确处激发动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例如,有位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造句怕错的心理,在练习中积极性不高。但同时他却发现有一名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练习非常投入,当该同学正确造句后,这位老师突然鼓起掌来,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说:“看,小红多勇敢,通过刻苦努力,她终于战胜了自己,我想其他同学就更没问题了。”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大胆尝试,踊跃练习。教师的一个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既肯定了小红,又为全班同学驱逐了笼罩在心头的恐惧阴影。
误区2:泛滥成灾
[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若学生只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真聪明”“真能干”“奖小红花”,这样的评价,就能“点化”学生吗?
[对策]针对性
“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和随声附和的“你真棒”,这种笼统模糊的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实际上,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评价学生就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效实施针对性评价,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多少,能力发展的强弱,兴趣爱好的不同及个性特点的差异等等。在评价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确很有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其次,评价的事例要具体化。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学生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批评学生要谨慎,“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分析原因,不揭伤疤,不翻老账,不搞“秋后算账”。
误区3:迷失方向
[现象]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要求只能表扬或正面引导,不能否定与批评。于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便含糊其词。如:有个学生口答一具体问题时,教师却说:“你的回答已接近正确答案了”。这种评价虽然委婉,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他无法从这句话中判定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再如:在一次英语游戏中,两个同学因游戏规则不够清楚而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教师面对此情景却笑道:“我们来举手决定吧!”课堂上“好”声一片,好话不绝于耳,学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不但学生不知道,甚至连老师也不清楚,这对学生发展有利吗?
[对策]导向性
评价学生,犹如给河里挣扎的人,投去一块救生的木板;为陷入泥沼的人,递去一块块可以铺路的方砖;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盲目、过激的即时评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善于捕捉学生发言或练习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好”,应该指出好的地方,为什么好;“进步”,进步在哪,还要注意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即时评价可以使评价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从客观公正评价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自身道德认知发展。导向性还表现为在学生消沉、最需要激励的时候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表现在学生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在用英语造句时能联系生活实际,如果这时老师只是说“你真棒!”,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明白“真棒”指什么。你不妨说:“造句时你能联系生活,我真高兴。如果你能注意使用句型,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中的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会使学生在接受诚恳批评中自尊心受损,同时让学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但学生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误区4:平淡无味
[现象]许多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之词来评价学生,像“很好”“继续”“不错”“太棒了”之类的话似乎成了“万古常青”的“真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给学生不痛不痒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这是我们想要的点评吗?
[对策]艺术性
评价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孩子就像是来这溪流中饮水的小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点点滴滴。因为老师的一个微笑,学生感受到了信任;因为老师的赞许,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因为老师的言辞,学生感受到了出错的不愉快;因为老师的急躁,学生感受到了犯错的可怕……评价要有艺术性,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美中找出积极因素。教师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神态、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等,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就会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教师可以说:“快来和老师握一下手吧,把你的智慧传到我的身上。”当内向学生表现积极时,教师可以抚摸孩子的头说:“你终于敢大胆地表现你自己了。”当学生蹒跚不前时,教师送上一个期待、信任的眼神;而当学生在默默地刻苦练习时,教师可用无声的激励,向他竖起大拇指,朝他会心一笑。这些评价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它能使课堂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解决,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参与意识,也能沟通师生情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组织学生间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评中求自悟,在互评中促发展。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