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堵”北京越治越堵,卖车的疯狂了,车牌子也疯了。东京人口面积比例与北京相似,也有拥堵的过去,为什么现在畅通无阻?香港弹丸之地人群密集,为什么却一点也不堵?东京议员坐地铁,香港私车不出行,在它们“不堵车”的表象背后,还藏了什么重要的法宝?
东京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大堵车时代。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企业活动频繁,业务往来密集,街上的车辆自然也就拥堵不堪。
但现在东京和北京的路况,却是有着天壤之别。
地铁网络:私车替代品
2009年,我初到东京,看到像蜘蛛网一样的地铁线路,我第一感觉就是“太强大了”。除了被称为“毛细血管”式的立体化地面交通外,就是东京便利、准时、相对便宜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东京的上班族都依赖公共交通上下班。近20条线路把整个东京覆盖得严严实实。我的老师米雪千寻家中虽然有车,但每天也是坐地铁上班,因为500米之内就能找到地铁站。据了解,在早高峰时的东京市中心区,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乘坐小汽车的仅为6%。
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都不需要走上地面另寻入口,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搭乘公共交通?方便快捷是其一。我发现,东京的公共交通有很多人性化的地方,这是一些国内交通不能比拟的。
先说说公共汽车。每当公共汽车停到公车站后,司机就会按一个装置,这时车身就会倾斜一些,上下车台阶和路面台阶就会尽量贴近。原来这是为了方便上车的老人,以免磕碰。
而每天搭乘的地铁人性化措施更不少:地铁站里一般装有镜子,以供工薪族或者需要的人整理仪容仪表;地铁里还有专门的时刻表,这是因为日本地铁都很准时,所以时刻表都印在一张小纸上给乘客看;地铁列车里还有座位专门留给孕妇……
关于换乘,更是方便——不管是市内地铁换乘市内电车,还是由市内电车、地铁换乘城郊电车或新干线,大都在站内就可实现。不少车站出站口直通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和公司大楼,避免了人流二次拥堵,对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非常有效。
高额重罚:交通治理狠招
治理交通,高昂停车费是一个狠招。
东京停车场的费用一般在每月2万至4万日元之间,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月收入的1/10。出门办事停车一般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如果在新宿、品川等大站附近停车,费用更高。因此,日本农村家庭汽车拥有量远远超过东京等大都市的家庭汽车拥有量。
东京的各大会社都有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公司“常务”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上下班不准乘坐专车,只能乘坐电车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实际上,不仅是“常务”等高级管理人员,许多议员上下班或办事也都是乘坐电车或地铁的。
在大街上,有不少停车监督员。这些人大多是退休的老警察,两人一组,配备数码相机和记录仪器,发现违章的车辆就拍照贴条,一次罚款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扣2分(日本驾照满分6分)。重罚让东京的车流畅通了不少。
礼让精神:不堵源于气和
交通拥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路面交通秩序混乱。在东京,我看到的都是彬彬有礼的司机,这或许也是东京交通状况“还可以”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开车,在东京和北京的驾驶心态完全不同。东京开车“心平气和”,开到目的地完全能够做到血压不升,心跳不变。而在北京驾车则需要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见缝插针”的“战斗精神”。
例如,在主干道上行驶时,需要下辅路的车辆很早就变线到慢车道上排队,虽然此车列行进缓慢,但并不影响其余车道的畅通。而且出主路车辆与辅路直行车辆实行间隔各走一辆的做法,避免了靠“技术”进行贴身逼抢的危险方式。
此外,日本人驾丰“礼让”精神贯彻得很到位,绝没有看见前车打灯并线后车却紧踩油门的怪现象。被让的车辆也都会闪两下双蹦灯以示感谢。有调查显示,用双蹦灯表示“谢谢”或“抱歉”,对于缓解后车被加塞儿后的不爽心态具有明显“疗效”。
一位常驻北京的日本记者曾说过,北京的司机总是埋怨政府路修得少、车道不够宽、道路设计不合理。其实北京多数道路都很宽,几条环路的作用也很大。但可惜的是所有人都在抢,如果开车时能按规矩来,让一秒而不是抢一秒,北京的堵车和事故可能会减少1/4。
东京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大堵车时代。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企业活动频繁,业务往来密集,街上的车辆自然也就拥堵不堪。
但现在东京和北京的路况,却是有着天壤之别。
地铁网络:私车替代品
2009年,我初到东京,看到像蜘蛛网一样的地铁线路,我第一感觉就是“太强大了”。除了被称为“毛细血管”式的立体化地面交通外,就是东京便利、准时、相对便宜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东京的上班族都依赖公共交通上下班。近20条线路把整个东京覆盖得严严实实。我的老师米雪千寻家中虽然有车,但每天也是坐地铁上班,因为500米之内就能找到地铁站。据了解,在早高峰时的东京市中心区,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乘坐小汽车的仅为6%。
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都不需要走上地面另寻入口,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搭乘公共交通?方便快捷是其一。我发现,东京的公共交通有很多人性化的地方,这是一些国内交通不能比拟的。
先说说公共汽车。每当公共汽车停到公车站后,司机就会按一个装置,这时车身就会倾斜一些,上下车台阶和路面台阶就会尽量贴近。原来这是为了方便上车的老人,以免磕碰。
而每天搭乘的地铁人性化措施更不少:地铁站里一般装有镜子,以供工薪族或者需要的人整理仪容仪表;地铁里还有专门的时刻表,这是因为日本地铁都很准时,所以时刻表都印在一张小纸上给乘客看;地铁列车里还有座位专门留给孕妇……
关于换乘,更是方便——不管是市内地铁换乘市内电车,还是由市内电车、地铁换乘城郊电车或新干线,大都在站内就可实现。不少车站出站口直通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和公司大楼,避免了人流二次拥堵,对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非常有效。
高额重罚:交通治理狠招
治理交通,高昂停车费是一个狠招。
东京停车场的费用一般在每月2万至4万日元之间,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月收入的1/10。出门办事停车一般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如果在新宿、品川等大站附近停车,费用更高。因此,日本农村家庭汽车拥有量远远超过东京等大都市的家庭汽车拥有量。
东京的各大会社都有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公司“常务”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上下班不准乘坐专车,只能乘坐电车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实际上,不仅是“常务”等高级管理人员,许多议员上下班或办事也都是乘坐电车或地铁的。
在大街上,有不少停车监督员。这些人大多是退休的老警察,两人一组,配备数码相机和记录仪器,发现违章的车辆就拍照贴条,一次罚款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扣2分(日本驾照满分6分)。重罚让东京的车流畅通了不少。
礼让精神:不堵源于气和
交通拥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路面交通秩序混乱。在东京,我看到的都是彬彬有礼的司机,这或许也是东京交通状况“还可以”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开车,在东京和北京的驾驶心态完全不同。东京开车“心平气和”,开到目的地完全能够做到血压不升,心跳不变。而在北京驾车则需要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见缝插针”的“战斗精神”。
例如,在主干道上行驶时,需要下辅路的车辆很早就变线到慢车道上排队,虽然此车列行进缓慢,但并不影响其余车道的畅通。而且出主路车辆与辅路直行车辆实行间隔各走一辆的做法,避免了靠“技术”进行贴身逼抢的危险方式。
此外,日本人驾丰“礼让”精神贯彻得很到位,绝没有看见前车打灯并线后车却紧踩油门的怪现象。被让的车辆也都会闪两下双蹦灯以示感谢。有调查显示,用双蹦灯表示“谢谢”或“抱歉”,对于缓解后车被加塞儿后的不爽心态具有明显“疗效”。
一位常驻北京的日本记者曾说过,北京的司机总是埋怨政府路修得少、车道不够宽、道路设计不合理。其实北京多数道路都很宽,几条环路的作用也很大。但可惜的是所有人都在抢,如果开车时能按规矩来,让一秒而不是抢一秒,北京的堵车和事故可能会减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