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能够吸引学习注意力,提升能动情感,推进双边活动。有效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设置典型性、概括性问题,需要开展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提问。本文作者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提升提问活动效能的方法举措。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误区;对策
  一、引言
  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育功能学说认为,提问,能够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能够将学习对象的能动情感有效提升,能够将教与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有效推进。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处于成长塑造期,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波动性较大,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纠偏”。提问活动,看似简单,容易,但如何科学、高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析的话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提问已成为教师课堂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是课堂提问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形式提问活动,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数学探知意识和分析情感,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增强。同时,课堂提问过程没有互动性,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探究”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之间分离,降低了提问效果。
  二是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提问所具有的激趣、提神、引导、点拨等功效,未能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对象学习实情,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出现提问随意性、提问肤浅性问题,导致提问效果较差。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部分教师设置提问内容时,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作为提问的重点,而没有针对初中生理解掌握判定定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致使初中生不能深刻认知判定定理,混淆判定定理。
  三是课堂提问缺乏深刻性。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具有显著的深刻性,提问活动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推进学生实践、探知进程,解决学习疑难困惑。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活动紧紧局限在“提”这一层面,没有将“提”和“问”进行有效的融合,片面的认为,提问是教师独有的活动,而没有将课改标准要求渗透其中,没有将学生反思提问融入到教师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反思能力和探析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创新提问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问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内在情感,吸引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习情感的增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要树立创新精神,将优化提问形式,作为吸引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针对课堂实际,设置形式多样的提问形式,增强初中生的学习集中度。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提问的形式,而是采用操作演示法教学形式,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实践的步骤,引导初中生逐步围绕“边、角、线”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通过操作、探析活动,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点?”,从而使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深入参与探析。
  二是重视提问的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精髓。笔者以为,教师提问内容肤浅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教材研析不透,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教育学认为,提问,应有的放矢,紧扣教材,便于更好的讲授数学知识,便于更好的探析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提问内容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凭经验办事,而应该紧扣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认知易错点,设置针对性、精确性的提问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的精髓要义。如在“菱形的性质定理1.2”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本节课教材的重点和学习难点,设置了“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观察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提问内容,让初中生既能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探知,又能够借助于提问内容认知掌握教材的关键要义。
  三是发挥提问的功效,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研。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提问活动时,要发挥提问的促进指引功效,通过设置典型、精当的提问内容,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活动,让提问成为促进初中生深入、有效探研的“助推器”。如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指导初中生探析案例过程中,通过提问形式,围绕案例解题要求,逐步向初中生提出:“该问题条件中隐含了哪些数学关系条件?这些条件关系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练习?”、“要解决问题要求,需要抓住哪些问题条件关系?”、“你能归纳得出问题的解答策略吗?”,逐步引导和推进初中生探析案例的进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所做的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清提问的教学意义,将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实现教与学在提问进程中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房正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3期
  [2]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9期
  [3]袁成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的设置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年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引入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并基于我国1990年12月-2015年1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以"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一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为代理的名义利率与通货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中。如何构建生本教育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预习空间、预设课堂出现的可能、抓住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等选点预设,互动生成。  【关键词】构建;生本教育课堂;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是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如何构
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创伤修复”为基本目标的调解模式,它代表着一种崭新和科学的少年司法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司法制度和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使活动实践教学成为各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在活动教学中取得积极的成效成为广大教学者的一大挑战。活动实践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教学是指由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只有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笔者通过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活动、校园活
常州港录安洲夹江大桥主墩采用钢吊箱围堰施工,文章结合夹江大桥钢吊箱特点,介绍了急流中:钢吊箱围堰的主要施工步骤,指出吊箱安装、封底、承台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