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得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尝试从突破区域活动传统形式出发,以文学作品为切入口,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来创设具有游戏性、情境性、探索性的区域活动,实现文学作品与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自我发现,推动主动学习的发生。请老师们结合本学期的主题游戏开展情况,围绕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提供、幼儿的参与等方面,谈谈您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与感悟。
交流主题:游戏材料的灵动投放
经验分享:
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这种教育主张,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自然、自发的活动。对幼儿来说,产生动手欲望的主要因素是他们对活动材料的兴趣。
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结合本学期游戏主题“兔子和枪”。我们先进行了班级门头的设计,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与幼儿一起讨论了在门头上最想呈现的内容,通过投票表决一致认为要有一只大大的兔子和一把枪。孩子们在激烈的探讨中他们想要完成的是给兔子和枪涂颜料,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各种造型的折纸枪。门头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已经初步成形。
然后就是班级环境的创设,班级环境创设“从幼儿出发,孩子是环境的创造者,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孩子们知道了故事发生在大森林里,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观看一些关于大森林的视频,因此将班级环境创设成了以大树为背景,班级主色调调整为原木色加绿色,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孩子们在一个以森林风的背景下度过了愉快的一学期。不管是从每一个区域名称的设置还是到各个区材料环境的投放处处以孩子的作品为主,教师只是加以了一个简单的装饰,或者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区域。
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环境创设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对每一个区域里面材料的投放。首先结合园内的要求收集八种以上自然物。丰富适宜的自然物活动活动材料,特别是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及废旧材料,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其次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第三满足了幼儿活动的愿望;第四可以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成功感。
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如搜集妈妈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学编织,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体验了妈妈织毛衣的辛苦。用旧挂历裁成纸条编成美丽的图案,使幼儿体会到旧挂历还有其他利用的价值。用各种瓜子皮、鸡蛋壳、毛线头、冰糕棒等装饰制作成的演出服装在孩子的眼里不比精美的成品逊色。用各种纸盒做成的狐狸的家摆在表演区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喜欢这些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乐趣。正如陈鹤琴所说:“自制玩具起着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故事盒:
为了充分利用孩子们绘画和制作的人物形象,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把它们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故事盒,故事盒的玩偶和背景图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这样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每次游戏过程中孩子总是能做出各种造型的动物造型,有站的、有跪的、有拿兵器的……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摆弄着玩偶,说着对话。故事盒的形式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巩固了对话,也为之后的表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还用到了建构区中,在游戏中孩子们用积木、自制动物辅助物,使用各种技能搭建了各种造型,各种场景的狼堡园,孩子们分工合作一座座造型各异,功能齐全的狼堡森林狐狸家拔地而起。
道具头饰
那衣服到底怎么制作呢?我们和孩子讨论制作服装的材料、方法、工具、制作流程并让孩子们制作成展板放在小兔创意坊里,设计院里分为:选布、裁剪、缝制、装饰四个流程。通过剪、缝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在缝制过程中孩子们还想出了多种缝制方法,如胶棒、针线、毛根等等。在装饰过程中孩子大胆想象和创作,渐渐地孩子们装饰的服装颜色搭配越来越协调、还有意识对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当狐狸剧场的小演员们穿着小兔创意坊里的小朋友亲手制作的服饰,孩子们成功感油然而生。
我的困惑:
游戏进行到后期可能会出现更新材料不及时或者是想不出投放什么材料的时候会去模仿其他班级的材料copy一个。
我的意见或建议:
当我看到其他班投放时很受幼儿欢迎的材料对我们幼儿也会受幼儿欢迎;二是见他人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很有创意,于是就照搬到自己班上来,这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经过后期与材料不断的碰撞中我觉得可以加以利用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选择有变化的投入。这时候就要求把材料投放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我的收获: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讓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同一种材料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课程实施下来发现很多孩子更加自信,提高了全班幼儿整体的绘画能力与水平。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多方面挖掘出教育资源,让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在观看表演中学会互相尊重,幼儿学习安静地倾听观看,利用掌声来鼓励演员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社会性得到提升。在整个微课程实施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合作、团结、友爱、努力的表现,他们在快乐、自由的成长,这就是童话剧的魅力,童话剧的力量。
交流主题:游戏材料的灵动投放
经验分享:
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这种教育主张,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自然、自发的活动。对幼儿来说,产生动手欲望的主要因素是他们对活动材料的兴趣。
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结合本学期游戏主题“兔子和枪”。我们先进行了班级门头的设计,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与幼儿一起讨论了在门头上最想呈现的内容,通过投票表决一致认为要有一只大大的兔子和一把枪。孩子们在激烈的探讨中他们想要完成的是给兔子和枪涂颜料,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各种造型的折纸枪。门头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已经初步成形。
然后就是班级环境的创设,班级环境创设“从幼儿出发,孩子是环境的创造者,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孩子们知道了故事发生在大森林里,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观看一些关于大森林的视频,因此将班级环境创设成了以大树为背景,班级主色调调整为原木色加绿色,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孩子们在一个以森林风的背景下度过了愉快的一学期。不管是从每一个区域名称的设置还是到各个区材料环境的投放处处以孩子的作品为主,教师只是加以了一个简单的装饰,或者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区域。
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环境创设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对每一个区域里面材料的投放。首先结合园内的要求收集八种以上自然物。丰富适宜的自然物活动活动材料,特别是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及废旧材料,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其次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第三满足了幼儿活动的愿望;第四可以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成功感。
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如搜集妈妈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学编织,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体验了妈妈织毛衣的辛苦。用旧挂历裁成纸条编成美丽的图案,使幼儿体会到旧挂历还有其他利用的价值。用各种瓜子皮、鸡蛋壳、毛线头、冰糕棒等装饰制作成的演出服装在孩子的眼里不比精美的成品逊色。用各种纸盒做成的狐狸的家摆在表演区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喜欢这些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乐趣。正如陈鹤琴所说:“自制玩具起着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故事盒:
为了充分利用孩子们绘画和制作的人物形象,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把它们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故事盒,故事盒的玩偶和背景图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这样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每次游戏过程中孩子总是能做出各种造型的动物造型,有站的、有跪的、有拿兵器的……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摆弄着玩偶,说着对话。故事盒的形式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巩固了对话,也为之后的表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还用到了建构区中,在游戏中孩子们用积木、自制动物辅助物,使用各种技能搭建了各种造型,各种场景的狼堡园,孩子们分工合作一座座造型各异,功能齐全的狼堡森林狐狸家拔地而起。
道具头饰
那衣服到底怎么制作呢?我们和孩子讨论制作服装的材料、方法、工具、制作流程并让孩子们制作成展板放在小兔创意坊里,设计院里分为:选布、裁剪、缝制、装饰四个流程。通过剪、缝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在缝制过程中孩子们还想出了多种缝制方法,如胶棒、针线、毛根等等。在装饰过程中孩子大胆想象和创作,渐渐地孩子们装饰的服装颜色搭配越来越协调、还有意识对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当狐狸剧场的小演员们穿着小兔创意坊里的小朋友亲手制作的服饰,孩子们成功感油然而生。
我的困惑:
游戏进行到后期可能会出现更新材料不及时或者是想不出投放什么材料的时候会去模仿其他班级的材料copy一个。
我的意见或建议:
当我看到其他班投放时很受幼儿欢迎的材料对我们幼儿也会受幼儿欢迎;二是见他人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很有创意,于是就照搬到自己班上来,这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经过后期与材料不断的碰撞中我觉得可以加以利用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选择有变化的投入。这时候就要求把材料投放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我的收获: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讓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同一种材料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课程实施下来发现很多孩子更加自信,提高了全班幼儿整体的绘画能力与水平。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多方面挖掘出教育资源,让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在观看表演中学会互相尊重,幼儿学习安静地倾听观看,利用掌声来鼓励演员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社会性得到提升。在整个微课程实施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合作、团结、友爱、努力的表现,他们在快乐、自由的成长,这就是童话剧的魅力,童话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