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整个世界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即对立又相互统一,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辩证世界。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物质的普遍运动形式和物质的基本结构,寻找各种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达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呢?首先应该研究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题材,进而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来阐述物理知识,向学生揭露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指明物理知识、规律的内在辩证关系。这样就把物理教学建筑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通过宏观物体的运动(地球绕太阳、月亮绕地球转)、分子的热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电荷在电场或磁场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说明运动的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无处不有,亦就是不存在不运动的物体,即运动是物质的最根本属性,即绝对性。
进一步地,我们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单纯地谈一物体在运动是无实际意义的,总是以一所谓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说明一物体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从某种意义讲,机械运动是具有相对性的,但这和运动的绝对性并不矛盾,因为运动的绝对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相对运动是物物间的各自绝对运动的相互联系,即运动的绝对性通过运动的相对性得以反映,没有运动的绝对性,亦就没有运动的相对性。
二、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电磁波的形成、运动和静止、光和实物都是微粒和波德统一体的教学,阐明对立统一的规律。
进一步地,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这时矛盾就存在于分子之间,既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矛盾、斗争的结果,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又:变化的电场要在它周围产生同频率的磁场而这个磁场且又要阻碍产生它的电场的变化,亦就在它本省阻碍电场变化的同时它又产生了电场。这一对矛盾着、对立着的双方,又统一起来,形成了交变的电磁场。这正像马克思所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这就是辩证的实质,这就是对立的统一。”
三、通过物质三态变化、绝对零度、弹性限度、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不同的性质、透镜成像(物距变化引起成像变化)等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相互转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恩格斯说:“纯粹的量的分割是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区别。”
如:金属的导电性和物态随温度的变化,某金属当其在绝对零度时(附近)(有些金属不达到绝对零度)其电阻为零,若逐渐升高温度,由于金属内部原子平均动能的增加,必然导致原子核的热运动加剧,致使其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差。对给定的金属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由于原子本身热运动的加剧,分子力不能把其束缚在其原来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仍能相互制约,将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导电性亦随着发生变化,若继续加热,等超过一定限度,分子力亦几乎不起作用,物体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此时,物体导电性亦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原来的导电特性(即计算公式)亦不复存在。由此可见,没有温度在量的积累,亦就没有物态的变化和导电性在质上的变化。
四、通过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力和运动的关系、原子结构的历程、哥白尼日新说的建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都是不断地通过否定错误的假设或理论,而逐步深入的。即:认识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认识是无限的。
五、物理学研究对象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研究者在进一步认识和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规律,并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为理论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本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因而也就带有阶级性。人类在探索物理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价展,充满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合在一起的,没有什么具体分科。当时,人们虽然对自然的认识很肤浅,但是却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上的对立和斗争。例如,大约公元前11世纪,在我国产生了把水、火、木、金、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是世界即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世界物质本原之思想,称为五行说,这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最早形式。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等也主张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而不是由神创造的,还认为万物运动的粮源、世界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着对立斗争的东西,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公元5 世纪到14世纪时期,在欧洲,由于统治者与教会互相勾结,建立神学体系,用神创论来为教义辩护,用宗教迷信的观念来解释自然界,因而,较长历史时期,科学和唯物论的哲学受到窒息,停滞不前。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等科学家遭受教会的残酷迫害,就是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同神学进行尖锐斗争的激烈表现。“太阳中心说”对“地球中心说”斗争的胜利,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高中物理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是丰富的,我们应该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配合实验,使物理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阵地。使他们掌握“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把他们培养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一代新人。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呢?首先应该研究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题材,进而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来阐述物理知识,向学生揭露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指明物理知识、规律的内在辩证关系。这样就把物理教学建筑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通过宏观物体的运动(地球绕太阳、月亮绕地球转)、分子的热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电荷在电场或磁场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说明运动的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无处不有,亦就是不存在不运动的物体,即运动是物质的最根本属性,即绝对性。
进一步地,我们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单纯地谈一物体在运动是无实际意义的,总是以一所谓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说明一物体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从某种意义讲,机械运动是具有相对性的,但这和运动的绝对性并不矛盾,因为运动的绝对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相对运动是物物间的各自绝对运动的相互联系,即运动的绝对性通过运动的相对性得以反映,没有运动的绝对性,亦就没有运动的相对性。
二、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电磁波的形成、运动和静止、光和实物都是微粒和波德统一体的教学,阐明对立统一的规律。
进一步地,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这时矛盾就存在于分子之间,既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矛盾、斗争的结果,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又:变化的电场要在它周围产生同频率的磁场而这个磁场且又要阻碍产生它的电场的变化,亦就在它本省阻碍电场变化的同时它又产生了电场。这一对矛盾着、对立着的双方,又统一起来,形成了交变的电磁场。这正像马克思所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这就是辩证的实质,这就是对立的统一。”
三、通过物质三态变化、绝对零度、弹性限度、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不同的性质、透镜成像(物距变化引起成像变化)等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相互转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恩格斯说:“纯粹的量的分割是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区别。”
如:金属的导电性和物态随温度的变化,某金属当其在绝对零度时(附近)(有些金属不达到绝对零度)其电阻为零,若逐渐升高温度,由于金属内部原子平均动能的增加,必然导致原子核的热运动加剧,致使其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差。对给定的金属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由于原子本身热运动的加剧,分子力不能把其束缚在其原来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仍能相互制约,将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导电性亦随着发生变化,若继续加热,等超过一定限度,分子力亦几乎不起作用,物体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此时,物体导电性亦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原来的导电特性(即计算公式)亦不复存在。由此可见,没有温度在量的积累,亦就没有物态的变化和导电性在质上的变化。
四、通过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力和运动的关系、原子结构的历程、哥白尼日新说的建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都是不断地通过否定错误的假设或理论,而逐步深入的。即:认识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认识是无限的。
五、物理学研究对象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研究者在进一步认识和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规律,并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为理论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本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因而也就带有阶级性。人类在探索物理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价展,充满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合在一起的,没有什么具体分科。当时,人们虽然对自然的认识很肤浅,但是却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上的对立和斗争。例如,大约公元前11世纪,在我国产生了把水、火、木、金、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是世界即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世界物质本原之思想,称为五行说,这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最早形式。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等也主张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而不是由神创造的,还认为万物运动的粮源、世界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着对立斗争的东西,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公元5 世纪到14世纪时期,在欧洲,由于统治者与教会互相勾结,建立神学体系,用神创论来为教义辩护,用宗教迷信的观念来解释自然界,因而,较长历史时期,科学和唯物论的哲学受到窒息,停滞不前。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等科学家遭受教会的残酷迫害,就是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同神学进行尖锐斗争的激烈表现。“太阳中心说”对“地球中心说”斗争的胜利,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高中物理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是丰富的,我们应该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配合实验,使物理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阵地。使他们掌握“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把他们培养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