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是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最核心的战略资源,发展白色农业是国家大力扶持和培育的重点资源类第一产业。对农业科研院所而言,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秀,业务水平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农业科研院所在未来的发展中赖以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本质上是农业科研院所组织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而进行的有计划、有完整开发培训系统的一系列组织学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本文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方面的特点和现状,并对农业科研院所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 科研院所 人力资源 培训 开发
农业科研院所是国家发展规模农业的排头兵,温家宝总理指出:“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着很大的影响。农业科研院所如何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其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农业科研院所必须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适应现代农业科研应用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式,以实现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工作特点分析
1、现代农业科研管理模式变革更新加快,普通员工技能水平提高比较滞后
现代农业科研技术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的应用与依赖越来越强,对新技术的普及也越来越高,目前处于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新设备、新技术对管理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普通员工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环节不断更新管理里模式的情况下,普通员工很难尽快适应。这就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对普通员工技能水平的又一考验。
2、一般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基地地域环境较偏僻,给农业科研院所员工造成了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
农业科研的一些基础性实验都是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处环境比较复杂的郊外、田间、工厂污水口等地。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的特殊,会给工作人员造成文化和习惯的不适应。对性别、年龄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3、员工队伍结构年轻化,员工思想呈现多元化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发展白色农业对于农业科研基础人员高素质的要求,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就被录取到农业科研院所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年轻人数量,这些年轻人有着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同时那些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另外,青年员工特有的特立独行、思维敏捷、时尚新潮的多元化群体性特征,无疑为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构建思路
1、要以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为根本宗旨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要密切结合农业科研院所的自身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生产管理方式和地域特点因素,以打造“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开展以管理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加速培育专业领军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员工,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开发体系,同时,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与院所的共同成长。
2、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础建设,构建多渠道、深层次的员工培训开发平台
结合大规模、高辐射度的科研实验需求,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组织机构;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优化组织管理、经费管理、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流程;充分评估内部人力资源,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建立内部培训师、技术专家队伍,规范管理发挥最大效能;加强培训与教学软件的建设,建立专业的培训教材与专业题库,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论坛共同讨论、多媒体教室、技工训练室等开发建设,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级培训平台。
3、以评促改,认真落实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际效果的评估
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三个环节。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及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目标,以“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针,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加强过程监督与考核。采用前期座谈、调查、考核后期用人部门评价、工作业绩考核等评估培训效果,通过改进措施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员工参与兴趣及降低培训成本。
三、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实践分析
1、加强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重视
现代科研院所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科学管理,而管理是离不开人的,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人员要能够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培训理念、技术和方法,实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各方面的管理方法及模式;
(2)掌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3)根据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分析其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计划;
(4)快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的应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合理展开培训,增强培训的理想效果。
2、建设以服务企业和员工为目标的管理体系
结合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培训与开发管理组织机构,由院长直接领导和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有效实施;完善员工培训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形成了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多媒体教室、检测分析品台等结合网上学习等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专家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自主学习。 四、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员工培训与开发效果的具体实施分析
1、全方位的岗位技能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是为提高和改善一线科研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岗位技能及管理水平而实施的培训,具有人数多、专业广、形式多样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培训工作的重难点。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专家课题、导师带徒、实践课堂、考问讲解”等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快速解决了一线科研工作岗位的人员操作需求。
2、分层次的管理教育培训
坚持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业科研院所长久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按核心管理、中层管理以及一般管理三个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核心管理人员主要进行与分管工作相关的战略管理、领导艺术、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而一般管理人员则主要进行与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沟通、时间管理、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3、系统性的技能达标管理
为有效解决员工队伍技能与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农业科研院所全面开展了生产技能达标上岗工作。坚持量化、细化、准则、具体的完整,编制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对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标准以及培训内容作出规范。通过技能达标认定方案,对认定时间、形式、程序等进行规定,使员工技能考核、岗位水平认定等工作有章可循。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分类考核,并及时反馈成绩、集中讲解,确保员工查漏补缺,有目的地学习提高。
4、有效性的技术专家打造
为适应白色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研院所要积极培养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创建技术和管理“双跑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心钻研技术、技能,拓宽技术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技术专家库,通过参与技术交流、项目谈判、田间试验、项目检测、质量监察等工作,为其提供技术决策、专业咨询、行政管理的机会;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培训、专家讲坛、技术评审等活动,促进其开阔视野、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通过参与行业标准、规程编制,结合重点课题攻关、发明专利创造、技术优化建议等活动,有效提升专家科技创新的能力。
5、针对性的青年骨干培养
根据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要,针对青年员工比例日益增加、其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要积极探索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方法。在工作中采取参与重点工作研究、参与重要会议筹备、参与重点项目申报、提拔任用等形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技能有事。通过倒是带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提升技能;加大青年元欧冠参建力度,有效降低培训成本,提前掌握设备的管理能力;以互讲促学、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提高岗位工作技能。同时,根据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定点博士培养,院所员工交流,组建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
6、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培训是一项持续长期性的工作。无论新老、各个岗位的员工都要定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发展。对于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一开始是难以接受自己工作范围外的其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的。但是面对人力资源市场对新型农业科研人才的种种挑战,使的他们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很多人员意识都了培训的重要性,自主地接受培训,不断确立自己的新目标,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农业科研院所要对于员工的培训有明确性的文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便利。对于在职员工,参与或接受与各种相关的业务培训时,院所应该在学习时间或学习费用方面给予资助。对于新入职员工,农业科研院所还可以采用轮岗轮训的形式来培养员工的综合技能,在把员工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的同时,实现双赢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业科研院所想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在提高人才素质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院所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增强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持续而稳定地向前发展。目前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和多元化,农业科研单位要想不断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包括制度创新、人本创新、理念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以及战略格局创新等等。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创新不是复制,经济管理创新更是一门管理艺术。必须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2]王云访.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山东经济》1997第五期,31-36
[3]罗晚文.建立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国培训,2008
[4]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作者简介:
陈 莉 (1981-),女,湖南长沙人,工程师,农业推广硕士,从事农业微生物科研人事管理工作,现就职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办公室担任人事劳资工作。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湖南长沙市 410009)
关键词:农业 科研院所 人力资源 培训 开发
农业科研院所是国家发展规模农业的排头兵,温家宝总理指出:“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着很大的影响。农业科研院所如何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其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农业科研院所必须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适应现代农业科研应用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式,以实现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工作特点分析
1、现代农业科研管理模式变革更新加快,普通员工技能水平提高比较滞后
现代农业科研技术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的应用与依赖越来越强,对新技术的普及也越来越高,目前处于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新设备、新技术对管理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普通员工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环节不断更新管理里模式的情况下,普通员工很难尽快适应。这就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对普通员工技能水平的又一考验。
2、一般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基地地域环境较偏僻,给农业科研院所员工造成了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
农业科研的一些基础性实验都是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处环境比较复杂的郊外、田间、工厂污水口等地。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的特殊,会给工作人员造成文化和习惯的不适应。对性别、年龄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3、员工队伍结构年轻化,员工思想呈现多元化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发展白色农业对于农业科研基础人员高素质的要求,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就被录取到农业科研院所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年轻人数量,这些年轻人有着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同时那些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另外,青年员工特有的特立独行、思维敏捷、时尚新潮的多元化群体性特征,无疑为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构建思路
1、要以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为根本宗旨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要密切结合农业科研院所的自身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生产管理方式和地域特点因素,以打造“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开展以管理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加速培育专业领军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员工,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开发体系,同时,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与院所的共同成长。
2、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基础建设,构建多渠道、深层次的员工培训开发平台
结合大规模、高辐射度的科研实验需求,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组织机构;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优化组织管理、经费管理、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流程;充分评估内部人力资源,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建立内部培训师、技术专家队伍,规范管理发挥最大效能;加强培训与教学软件的建设,建立专业的培训教材与专业题库,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论坛共同讨论、多媒体教室、技工训练室等开发建设,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级培训平台。
3、以评促改,认真落实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际效果的评估
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三个环节。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及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目标,以“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针,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加强过程监督与考核。采用前期座谈、调查、考核后期用人部门评价、工作业绩考核等评估培训效果,通过改进措施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员工参与兴趣及降低培训成本。
三、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实践分析
1、加强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重视
现代科研院所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科学管理,而管理是离不开人的,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人员要能够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培训理念、技术和方法,实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各方面的管理方法及模式;
(2)掌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3)根据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分析其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计划;
(4)快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的应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合理展开培训,增强培训的理想效果。
2、建设以服务企业和员工为目标的管理体系
结合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培训与开发管理组织机构,由院长直接领导和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有效实施;完善员工培训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形成了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多媒体教室、检测分析品台等结合网上学习等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专家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自主学习。 四、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员工培训与开发效果的具体实施分析
1、全方位的岗位技能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是为提高和改善一线科研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岗位技能及管理水平而实施的培训,具有人数多、专业广、形式多样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培训工作的重难点。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专家课题、导师带徒、实践课堂、考问讲解”等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快速解决了一线科研工作岗位的人员操作需求。
2、分层次的管理教育培训
坚持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业科研院所长久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按核心管理、中层管理以及一般管理三个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核心管理人员主要进行与分管工作相关的战略管理、领导艺术、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而一般管理人员则主要进行与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沟通、时间管理、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3、系统性的技能达标管理
为有效解决员工队伍技能与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农业科研院所全面开展了生产技能达标上岗工作。坚持量化、细化、准则、具体的完整,编制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对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标准以及培训内容作出规范。通过技能达标认定方案,对认定时间、形式、程序等进行规定,使员工技能考核、岗位水平认定等工作有章可循。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分类考核,并及时反馈成绩、集中讲解,确保员工查漏补缺,有目的地学习提高。
4、有效性的技术专家打造
为适应白色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研院所要积极培养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创建技术和管理“双跑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心钻研技术、技能,拓宽技术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技术专家库,通过参与技术交流、项目谈判、田间试验、项目检测、质量监察等工作,为其提供技术决策、专业咨询、行政管理的机会;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培训、专家讲坛、技术评审等活动,促进其开阔视野、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通过参与行业标准、规程编制,结合重点课题攻关、发明专利创造、技术优化建议等活动,有效提升专家科技创新的能力。
5、针对性的青年骨干培养
根据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要,针对青年员工比例日益增加、其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要积极探索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方法。在工作中采取参与重点工作研究、参与重要会议筹备、参与重点项目申报、提拔任用等形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技能有事。通过倒是带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提升技能;加大青年元欧冠参建力度,有效降低培训成本,提前掌握设备的管理能力;以互讲促学、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提高岗位工作技能。同时,根据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定点博士培养,院所员工交流,组建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
6、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培训是一项持续长期性的工作。无论新老、各个岗位的员工都要定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发展。对于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一开始是难以接受自己工作范围外的其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的。但是面对人力资源市场对新型农业科研人才的种种挑战,使的他们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很多人员意识都了培训的重要性,自主地接受培训,不断确立自己的新目标,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农业科研院所要对于员工的培训有明确性的文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便利。对于在职员工,参与或接受与各种相关的业务培训时,院所应该在学习时间或学习费用方面给予资助。对于新入职员工,农业科研院所还可以采用轮岗轮训的形式来培养员工的综合技能,在把员工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的同时,实现双赢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业科研院所想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在提高人才素质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院所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增强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持续而稳定地向前发展。目前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和多元化,农业科研单位要想不断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包括制度创新、人本创新、理念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以及战略格局创新等等。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创新不是复制,经济管理创新更是一门管理艺术。必须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2]王云访.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山东经济》1997第五期,31-36
[3]罗晚文.建立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国培训,2008
[4]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作者简介:
陈 莉 (1981-),女,湖南长沙人,工程师,农业推广硕士,从事农业微生物科研人事管理工作,现就职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办公室担任人事劳资工作。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湖南长沙市 4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