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乡村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承载着乡村的独特记忆。目前,中央政策明确提出促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升级。依托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做出改进。

一、乡村旅游产业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乡村旅游业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现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的融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乡村经济振兴。市场会驱动现代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作为市场内生动力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具有文化特色、历史特色的乡村旅游,为人们的绿色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乡村地区可以更好地为旅游市场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进一步走向繁荣。
  (二)乡村旅游业促进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业具有低污染、高附加值、少能耗的特点。文化旅游业作为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三产业,适合我国新的时代条件下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文化旅游业有助于优化我国原本的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符合当下提倡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乡村发展情况和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来说,要强化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乡村地区的旅游业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相互融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符合我国现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迎合文化与旅游渗透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实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方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与促进民生的重要组成内容。面对新时代提出的发展要求,文化与旅游产业两者的渗透与融合需要迎接挑战,做出调整与变革。旅游与文化两者存在天然的联系与互动,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其中,旅游产业的文化特征十分突出,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能够促进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文化提供滋养,同时,文化要想更好地传承,需要借助旅游这一重要载体。因此,在实现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文化特色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满足文化与旅游相互渗透的实际需要。

二、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的可行性


  (一)乡村地区独特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乡村地区生态环境适宜、生活环境绿色怡人,民风淳朴,与城市地区单一枯燥的现代化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乡村地区是现代人旅游的重要选择之一。以著名的旅游城市丽江为例,丽江境内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气候温润适宜,景色优美秀丽,境内遍布江河山川等天然景色,具有丰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如著名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云南石林、梅里雪山等。云南境内少数民族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丰富的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体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交通设施的完善为乡村地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地区逐渐建立了完善的交通设施,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外出,更为乡村地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目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都修建了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乡村地区道路硬化全覆盖。乡村交通设施的建立与完善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同时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地区旅游业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便利。

三、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地方特色文化存在脱节现象
  特色文化产业与当代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但是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遵循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缺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出现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地方文化特色脱节的现象。乡村旅游只有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稳定当地客源市场。现代人推崇乡村旅游主要看中了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体验,只有保持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才能保持当地旅游的内驱力、推动力。但是就目前来说,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文化,使乡村当地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以及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甚至摈弃了最有价值的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比如,农耕文化、原生态的乡村民俗文化,城乡文化差异逐渐消失,很多地区的旅游项目都以观光为主,這很容易使乡村旅游失去存在的根基。
  (二)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监管面临困境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在乡村旅游业的监管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某些乡村旅游的景点卫生问题、住宿情况等质量都不达标,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未能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随着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对乡村旅游业的监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衍生了更多的利益群体,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逐渐增加,日益深化,这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更完善、合理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导致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链监管的范围逐渐加大、监管难度逐渐增加。   (三)资金投入限制乡村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
  依托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是以往主要的发展模式,当今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产业与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前落后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资金投入导致建设落后,例如,交通建设不够完善,住宿设施比较简陋,餐饮接待设施建设落后,服务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客流量。由于缺乏足够的开发资金,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缺失了发展活力,使一些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乡村旅游项目很难被利用,当地旅游产业总体发展动力不足。
  (四)产业融合加大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管理压力
  乡村旅游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扩张,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参与管理,这要求管理人才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与特点。目前,我国对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了解的人才比较稀缺,且经营管理人才在专业素质与管理理念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這主要是由于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愿意深入乡村地区进行旅游产业管理,当地的村民缺乏学习乡村旅游管理知识的能力与途径。

四、优化乡村旅游与文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当地品牌特色
  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单一,未能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一,要了解当地市场的发展特点以及顾客的旅游偏好,结合当地的特色开发受欢迎的产品与项目,例如,可以在乡村旅游景观中增设具有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开发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第二,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与当地特色,增强游客对当地旅游特色与文化的认同,并加强对当地品牌与特色的保护,维持当地旅游资源的本土性与原始性。第三,要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不单发展旅游观光形式,更要注意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的监管
  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加紧建立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行业标准与质量发展体系,明确部门细化规则;推动建立符合质量标准的餐饮、住宿、消费与服务。具体来说,首先,政府为提高相应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完善相应的工作规范与奖惩机制。其次,要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投诉处理部门,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与服务质量,并保证监管机构在工作中的公平公正,减少监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
  (三)加大地方财政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保证乡村旅游业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要加大当地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成立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来支持当地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其次,要设计合理的乡村旅游补贴政策,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应的补贴与投入。最后,要优化与改进当地乡村旅游企业的税收政策,对乡村旅游企业实行相应的政策优惠,以此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新优化乡村旅游内部管理机制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促进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乡村旅游内部管理人才的素质与结构。首先,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在县、镇、乡村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当地村民的知识能力培训,鼓励村民到乡村旅游发展成熟的地方参观学习,提升当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为游客营造一个舒心的旅游环境。最后,当地政府与乡村旅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晋升机制,具体可以采用民主评议与绩效考核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旅游管理人才。

五、结语


  促进乡村旅游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两者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推进两者融合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资金、人力、资源等支持。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扫清障碍。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居民消费的能源代价研究”(编号:SSKIZDKT2019138);晋中学院创客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省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研究”(编号:jzxycktd2019015)。
其他文献
引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健康是人的基础需求;但从人的成长与发展角度而言,其是人在新的发展过程中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更高水平的综合。在现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认识到,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的游览观赏,旅游的意义在于自我的旅程体验、精神放松、愉悦快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等,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加速,形成了健康旅游新业态。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100个以上的国家和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以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专业人才为培养核心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在此背景下,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创意类的专业课程,构建一套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新时期
期刊
一、移民文化  (一)移民文化的由来  中东铁路的建造将哈尔滨市由一个小村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近现代化城市雏形的国际性商埠。哈尔滨市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和总管理署的设立处,吸引了大量工商业及人口在此地集聚,前后有30多个国家的十几万余人迁居至此,十几个国家设置领事馆。同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有了较大进步,建立了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确立了哈尔滨市的国际都市地位。  (二)移民文化——建筑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
期刊
引言  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相关学者对该旅游问题的研究逐步增多,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给出了民族村寨旅游的相关定义。学者罗永常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纯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其定义最具有代表性。分析定义可知,民族村寨旅游集中在少数民族社区,以异地游客为主要
期刊
引言  传统文化艺术衍生品既有艺术内涵,也有商品屬性,通过物化形态被推向市场,彰显了其艺术内涵和社会影响力,满足了大众新的审美需求。将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理念综合应用到传统文化艺术衍生品中,充分发挥该技艺的审美优势,可以弥补大众日常生活中传统艺术文化缺失的现实问题,丰富大众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元素,也为传承发展传统藏族文化和经典手工技艺探寻了新的合理路径。一、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
期刊
引言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于2018年正式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在这一重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旅游和科技融合、旅游和文化融合、旅游和农业融合、旅游和体育融合、旅游和康养融合等多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快速发展起来,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旅游业的内涵,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满足了当前人们高涨的多元化旅游需求。为了适应旅游业改革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等都应该随之
期刊
“荒野”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似乎是一个被弱化的概念,关于它的古籍甚少,在《书·说命下》中有提及:“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的字样,在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也只是引用“大荒山无稽崖”之说来增加小说的神秘色彩,而我们今天所提及的荒野,则是在欧美生态文学中为人所熟知的概念。  初始的“荒野”在人们心中是荒凉、可怕的所在,人们对荒野充满恐惧、敬畏。直到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中,荒野还是野蛮
期刊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并利用闲余时间去各国旅游,这对旅游行业提出了严格要求。只有培养大量的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而旅游相关专业也成为当前学生比较热爱的专业之一。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提出严格标准,且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一、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
期刊
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特色。高职院校旅游类大学生指在高职院校里就读的旅游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专业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质量,入职前具备一定的国际理解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提升高职旅游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视角下,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是旅游类专业建设中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46年第一次提出“国际理解”
期刊
一、玉林市乡村旅游人才的发展现状  广西玉林作为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素有“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的美称,有特色水果30多类150多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橘、番石榴、甘蔗、松香、禽畜的生产基地。玉林市药材和野生珍稀动物十分丰富,有“南方药都”的美誉。目前,玉林共创建了8个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镇,17个玉林市特色岭南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