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将镜头对准一群生活在杭州的外国人家,从2015年年底开始,拍摄了一组名为“杭州人家”的照片,记录生活在杭州的外国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故事,并且还将继续拍摄下去。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屠春说,他想以这样的角度,把杭州展现给世界,和世界相连。“这本身就是一次很有趣的文化多样性融合实验。”
Alex
韩国首尔,设计师
我来杭州三年了,现在在KHU THE SHOP担任创意总监兼首席设计师。虽然在很多国家做过设计,但是杭州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杭州的四个季节有不同的味道,每个季节都能使我回想起过去的生活,也促成了我的多样设计。我的新店会在杭州开业,希望以后一直从事服装设计领域的工作。
Christopher & David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留学生
我叫刘又铭,英文名是Christopher Linardi,在杭州已满一年了,目前在浙江科技学院学食品科学。我想要当科学家,然后为我的国家作贡献。
我叫David Krisnadi,中文名是刘又铨,在杭州快一年了,我是本科生,国际贸易专业。我想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努力工作,游遍中国。
Anke Kaltenbach
德国柏林,德文老师
1998年第一次来到杭州,那时候市民多数还骑着自行车,滨江是一片空地,西湖边找家咖啡馆都不容易。这18年来,我与大家一起见证了杭城的变迁与成长。现在,周末时刻我会约朋友在梅家坞喝茶,漫步中山路历史街区,感受城市的历史与宁静。希望在将来可以永久居留,因为杭州是我的家,离开太久会伤心的。
Conrad
澳大利亚悉尼人,公务飞机机长
太太Rebecca
美国密西根人,心理学教授,现在家享受全职主妇生活
我们一家从美国迁移来杭州,我们有两个孩子Camilla和Jude,我们花很多时间在陪伴教育孩子上,学习如何吃饺子和面条。周末一家会去湖滨逛街、购物、登山。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会带他们去梅家坞喝龙井、进寺庙、望保俶塔,泛舟西湖。觉得杭州市民很开放、友好、乐于助人。对太极、广场舞、遛鸟的悠闲生活很好奇和陌生。
Domenico
意大利佛罗伦萨,公司经理、水下摄影师
我与家人生活在中国快十年了。我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上海。我的太太Miriam是德国人,在家里我们用意大利语交谈。我们在杭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汉语,这使得我们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四种语言。我们希望孩子将来面对更丰富、多样和独特的文化体验,希望杭州这个多元包容的城市,为他们提供探索与实践的机会。
Stefano
意大利,披萨厨师、业余足球教练
我来中国14年了,现已落户杭州,经营着一家美食餐吧,希望在中国传播地中海美食文化,同时教中国的孩子踢足球。在杭州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中国功夫。
田中爱己
日本福冈,篆刻家、书法家、印纽家
我喜欢去西湖断桥走走,因为刚来杭州时看了《新白娘子传奇》的缘故。
Massimo Jamila
意大利拿波里,学生
因为喜欢中医针灸,我和太太Marta一家五口来到杭州学习生活。2015年圣诞节,爸爸妈妈从老家来看望我们,这是在杭州家里拍的第一张全家福。
白伟
波兰,画家
从中国美院国画系毕业后,我在一所中学当美术老师。我喜欢打水漂、冬泳和速写,喜欢去解放路一家餐厅用餐,那里做菜用心,气氛很好,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我希望通过艺术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Lee Hyun-joo
韩国首尔,美术史专业在读博士
我是李昡周,2005年我一个人来到杭州,那时候地铁还没有开通。现在,我和老公夏庆红(安徽籍)在这里成家立业,儿子夏宇灿刚过1周岁,妈妈特地从韩国过来帮我们照料孩子,在韩国我还有爸爸和姐姐。我喜欢杭州的桂花茶,因为在韩国体验不到。梦想能画出我自己的画,当老师教学生,希望有一天能开自己的美术学校。
Tim Vukan
德国汉堡,中医翻译、网站负责人
我的中文名叫吴狄赫。17岁时,我在老家的中国书店淘到一本《中国功夫》的图书,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24岁因为对中国武术的痴迷,我离开故土,独身一人前往少林寺学习咏春拳。最后我选择在杭州学习中医,因为杭州自然环境好,适合居住。目前,我在杭州从事养生旅游和临床翻译,开办了吴山中医网站,把中医介绍给外国人。
Glenis Arlene Paul
巴巴多斯布里奇顿,英文老师、跨媒体艺术家
我的中文名叫博兰,周末经常会和家人去京杭大运河游玩,水上巴士、运河广场、信义坊一带景点都很迷人。我的新年愿望是成为著名艺术家。
Raul Andres Avendano
智利圣安东尼奥,主厨
我的中文名是罗纳德,目前在西湖边的杭州凯悦酒店咖啡厅担任主厨工作。喜欢杭州的原因是,杭州在中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我与家人住在滨江,享受着十分宁静的居住环境。我的梦想是希望留在杭州和晋升更高的职位。我最喜欢的食物是金牌扣肉。
Zena
伊拉克,家庭主妇
初到杭州,十四岁,距今已有十年,曾就读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在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先生在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在欧洲开办工厂。在杭州的生活很舒适安宁,人民很友好、开放、包容。孩子在安全环境中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一次我的小女儿在欧洲,有人问她:“从哪里来?”她回答说:“我来自中国。”在这里,我们找到了认同与归属。谢谢杭州!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屠春说,他想以这样的角度,把杭州展现给世界,和世界相连。“这本身就是一次很有趣的文化多样性融合实验。”
Alex
韩国首尔,设计师
我来杭州三年了,现在在KHU THE SHOP担任创意总监兼首席设计师。虽然在很多国家做过设计,但是杭州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杭州的四个季节有不同的味道,每个季节都能使我回想起过去的生活,也促成了我的多样设计。我的新店会在杭州开业,希望以后一直从事服装设计领域的工作。
Christopher & David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留学生
我叫刘又铭,英文名是Christopher Linardi,在杭州已满一年了,目前在浙江科技学院学食品科学。我想要当科学家,然后为我的国家作贡献。
我叫David Krisnadi,中文名是刘又铨,在杭州快一年了,我是本科生,国际贸易专业。我想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努力工作,游遍中国。
Anke Kaltenbach
德国柏林,德文老师
1998年第一次来到杭州,那时候市民多数还骑着自行车,滨江是一片空地,西湖边找家咖啡馆都不容易。这18年来,我与大家一起见证了杭城的变迁与成长。现在,周末时刻我会约朋友在梅家坞喝茶,漫步中山路历史街区,感受城市的历史与宁静。希望在将来可以永久居留,因为杭州是我的家,离开太久会伤心的。
Conrad
澳大利亚悉尼人,公务飞机机长
太太Rebecca
美国密西根人,心理学教授,现在家享受全职主妇生活
我们一家从美国迁移来杭州,我们有两个孩子Camilla和Jude,我们花很多时间在陪伴教育孩子上,学习如何吃饺子和面条。周末一家会去湖滨逛街、购物、登山。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会带他们去梅家坞喝龙井、进寺庙、望保俶塔,泛舟西湖。觉得杭州市民很开放、友好、乐于助人。对太极、广场舞、遛鸟的悠闲生活很好奇和陌生。
Domenico
意大利佛罗伦萨,公司经理、水下摄影师
我与家人生活在中国快十年了。我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上海。我的太太Miriam是德国人,在家里我们用意大利语交谈。我们在杭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汉语,这使得我们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四种语言。我们希望孩子将来面对更丰富、多样和独特的文化体验,希望杭州这个多元包容的城市,为他们提供探索与实践的机会。
Stefano
意大利,披萨厨师、业余足球教练
我来中国14年了,现已落户杭州,经营着一家美食餐吧,希望在中国传播地中海美食文化,同时教中国的孩子踢足球。在杭州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中国功夫。
田中爱己
日本福冈,篆刻家、书法家、印纽家
我喜欢去西湖断桥走走,因为刚来杭州时看了《新白娘子传奇》的缘故。
Massimo Jamila
意大利拿波里,学生
因为喜欢中医针灸,我和太太Marta一家五口来到杭州学习生活。2015年圣诞节,爸爸妈妈从老家来看望我们,这是在杭州家里拍的第一张全家福。
白伟
波兰,画家
从中国美院国画系毕业后,我在一所中学当美术老师。我喜欢打水漂、冬泳和速写,喜欢去解放路一家餐厅用餐,那里做菜用心,气氛很好,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我希望通过艺术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Lee Hyun-joo
韩国首尔,美术史专业在读博士
我是李昡周,2005年我一个人来到杭州,那时候地铁还没有开通。现在,我和老公夏庆红(安徽籍)在这里成家立业,儿子夏宇灿刚过1周岁,妈妈特地从韩国过来帮我们照料孩子,在韩国我还有爸爸和姐姐。我喜欢杭州的桂花茶,因为在韩国体验不到。梦想能画出我自己的画,当老师教学生,希望有一天能开自己的美术学校。
Tim Vukan
德国汉堡,中医翻译、网站负责人
我的中文名叫吴狄赫。17岁时,我在老家的中国书店淘到一本《中国功夫》的图书,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24岁因为对中国武术的痴迷,我离开故土,独身一人前往少林寺学习咏春拳。最后我选择在杭州学习中医,因为杭州自然环境好,适合居住。目前,我在杭州从事养生旅游和临床翻译,开办了吴山中医网站,把中医介绍给外国人。
Glenis Arlene Paul
巴巴多斯布里奇顿,英文老师、跨媒体艺术家
我的中文名叫博兰,周末经常会和家人去京杭大运河游玩,水上巴士、运河广场、信义坊一带景点都很迷人。我的新年愿望是成为著名艺术家。
Raul Andres Avendano
智利圣安东尼奥,主厨
我的中文名是罗纳德,目前在西湖边的杭州凯悦酒店咖啡厅担任主厨工作。喜欢杭州的原因是,杭州在中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我与家人住在滨江,享受着十分宁静的居住环境。我的梦想是希望留在杭州和晋升更高的职位。我最喜欢的食物是金牌扣肉。
Zena
伊拉克,家庭主妇
初到杭州,十四岁,距今已有十年,曾就读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在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先生在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在欧洲开办工厂。在杭州的生活很舒适安宁,人民很友好、开放、包容。孩子在安全环境中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一次我的小女儿在欧洲,有人问她:“从哪里来?”她回答说:“我来自中国。”在这里,我们找到了认同与归属。谢谢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