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化学课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存在难教难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利用多媒体优势,梳理知识脉络,结合临床应用,开设一定比例的实验课,再加上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调动同学们的主动学習积极性,必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专科 生物化学 教学体会
生物化学课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复杂且相互联系,所以学生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中一门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怎样将这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代谢反应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生化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实际教学过程,现将教学体会分析如下。
1.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层中应予区别对待。比如专升本,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以及乡村医生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有的对生物化学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的对医学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不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层次,要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2.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点,使生化课中许多抽象的内容被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这些生物化学基本内容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强及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复杂的结构,看到形象的过程,这远非靠一些模型,靠教师口述所能比拟的。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
3. 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模式固定的“框架”,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一一对照,填充其中,这种方法为“框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图表,再配以简短的分析、说明,既有利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验课时数应该达到总学时数的一定比例。首先是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同学们操作的规范性。生物化学是一门归纳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决定该课程在理论教学工作同时需有高强度的实验课程作为支持。因此,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显的尤为重要。生化实验指导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第二部分为生化四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首先可以减少验证性的以及临床检验中己经不用的陈旧实验,加强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与操作,培养科学思维和自学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生化实验课基本上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在课前作好准备,上课时先由教师对实验原理、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后,学生“照方抓药”地按步操作,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是不利于培养同学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的。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由学生讨论完成的内容,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引导分析整理出正确的答案,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6.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止于传授本领,而在唤醒、鼓舞和激励”。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绪论是课程的开篇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利用实例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夜盲症与维生素A的关系,佝偻病与维生素D的关系,DNA分析技术和亲子鉴定,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等。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教材,精心润色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变性前,先与学生一起列举出日常生活及临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烈日曝晒、煮沸、碘酒、紫外线等。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其原理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人体的大分子的生物氧化分解和生物合成直接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在讲述这些分解合成反应的时候穿插一些医学知识,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过程,也能为今后的医学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和一些病理现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讲授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后,给予同学们一些真实的临床生化检验报告,请同学们分析该病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应用,与简单地反复强调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相比,同学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7. 形成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成绩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学生对成绩的评定总是非常关注的,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不能只靠一张生物化学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该包括实验课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可以促使同学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学会协作,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大家协同完成的;平时成绩的评定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变得比较紧张,学生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又要在课余仔细阅读教材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总结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使大学生活成为真正的“读”大学,而不是考时“背”大学,平时“玩”大学,考后将知识“还”给老师。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在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春秋.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科学教育论坛[J].2005,10-189
[2]张春晶.“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3]尹文清.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0(3):87-89
关键词:专科 生物化学 教学体会
生物化学课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复杂且相互联系,所以学生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中一门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怎样将这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代谢反应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生化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实际教学过程,现将教学体会分析如下。
1.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层中应予区别对待。比如专升本,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以及乡村医生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有的对生物化学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的对医学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不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层次,要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2.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点,使生化课中许多抽象的内容被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这些生物化学基本内容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强及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复杂的结构,看到形象的过程,这远非靠一些模型,靠教师口述所能比拟的。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
3. 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模式固定的“框架”,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一一对照,填充其中,这种方法为“框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图表,再配以简短的分析、说明,既有利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验课时数应该达到总学时数的一定比例。首先是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同学们操作的规范性。生物化学是一门归纳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决定该课程在理论教学工作同时需有高强度的实验课程作为支持。因此,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显的尤为重要。生化实验指导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第二部分为生化四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首先可以减少验证性的以及临床检验中己经不用的陈旧实验,加强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与操作,培养科学思维和自学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生化实验课基本上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在课前作好准备,上课时先由教师对实验原理、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后,学生“照方抓药”地按步操作,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是不利于培养同学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的。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由学生讨论完成的内容,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引导分析整理出正确的答案,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6.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止于传授本领,而在唤醒、鼓舞和激励”。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绪论是课程的开篇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利用实例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夜盲症与维生素A的关系,佝偻病与维生素D的关系,DNA分析技术和亲子鉴定,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等。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教材,精心润色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变性前,先与学生一起列举出日常生活及临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烈日曝晒、煮沸、碘酒、紫外线等。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其原理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人体的大分子的生物氧化分解和生物合成直接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在讲述这些分解合成反应的时候穿插一些医学知识,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过程,也能为今后的医学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和一些病理现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讲授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后,给予同学们一些真实的临床生化检验报告,请同学们分析该病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应用,与简单地反复强调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相比,同学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7. 形成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成绩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学生对成绩的评定总是非常关注的,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不能只靠一张生物化学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该包括实验课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可以促使同学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学会协作,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大家协同完成的;平时成绩的评定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变得比较紧张,学生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又要在课余仔细阅读教材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总结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使大学生活成为真正的“读”大学,而不是考时“背”大学,平时“玩”大学,考后将知识“还”给老师。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在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春秋.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科学教育论坛[J].2005,10-189
[2]张春晶.“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3]尹文清.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