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基于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广泛实践,提出了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及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化 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enQiming
  Abstract:Ecolog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city will enhanc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push the whole society onto a path to civilized development featur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on,an affluent life and a sound ecosystem.Ecological cit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achieve the civilization,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tensiv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ty building at home and abroad,put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should be correctly handled which is under the the framework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Ec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ty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17-02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1.城市的生态化趋势及其意义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超越,从城市建设来看,生态化发展模式注重复合生态的整体效益,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1.1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由此促使人们开始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生态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制约,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基本要素,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枢纽。生态城市的提出基于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到城市研究中,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设生态平衡、景观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生态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目标的理性选择。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
  1.3 建设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建设生态城市,实质上就是调控城市生态系统,遵循城市社会功能整体性平衡发展规律,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生态城市市建设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1.4 建设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往那种不可持续、自然环境难以为继和支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既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又追求改善环境、社会公平,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所包涵的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追求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市建设目标,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尽管各地的生态状况各有其特征,对生态城市的指标设计也有不同。但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其共同的要求就是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
  2.1 广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
  公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对生态城市建设至关重要,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此,就要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企事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管理决策者的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2.2 做好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实现城市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城市规划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尽快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产业、生态景观,深化生态文化建设,改善城市建设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现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转变。特别要切实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实践经验表明,规划环评是控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
  2.3 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人居环境最突出的问题,要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必须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强化对环境的监控。在监管方法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创新法律手段,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创新经济手段,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三是创新行政手段,强化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
  2.4 拓展环保领域,推进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建设生态城市,应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形成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加强水土保持与河流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和重要功能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公共绿地和绿化养护的生态化修复,达到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
  2.5 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循环经济。
  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广泛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努力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拉长产业链条,使之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推开。生态城市建设很重要的是强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注重工业可再生资源利用,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防治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培育优美的生态景观,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6 建立完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城市在地理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差异,生态城市既具有共同的生态系统特征,还应该有个性的相关指标。对于建设部制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可以作为参考,同时结合实际,综合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要求,制定本地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扩展和丰富其内容,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2.7 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了加强机构间的横向联系,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强化政府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完善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建立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机制。建立起多元主体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构筑生态文明坚实的社会基础。
  
  3.建设生态城市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已在我国广泛展开,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就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作为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发展。
  3.1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承载能力相适应,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3.2 正确处理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生态城市有很多共性的标准,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要充分利用城市的特点,突出文化等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要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彰显城市个性,避免“千城一面”现象。
  3.3 正确处理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下,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恢复和建设。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优先建设对城市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生态环境重点工程,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3.4 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建设生态城市,要加快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运用法律、政策、行政、舆论的手段,充分调动和释放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生态建设的合力。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破解生态建设中的难题。加快管理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5 正确处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和市场运作的关系。生态问题属于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及个人行为方面。市场运作主要是通过市场手段明晰产权、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企业和公众认识自然的生态价值。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动员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居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祥荣、李伟娟等著.《环境友好型城市》[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6)
  [2]李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N]人民日报,2008-6-11
  [3]马锋.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11)
  [4]薛晓源、李惠斌主编.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R]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5]崔雪松、李海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
其他文献
本文关注的是散发着艺术光芒的广告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这种科学思想又以逻辑推理与模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广告而言,逻辑推理与模式化就是广告科学思想中的合理观念与推断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个体由于受到不同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导致英语学习差异很大。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以多元化的视角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英语教学中真正收获快乐和成功,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64-01  【关键词】喉罩 妇科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创口小、恢复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妇科手术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外孕等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且因其手术微创,腹部没有瘢痕,深受广大女性患者喜爱。但是腹腔镜手术中需要用人工气腹来充分显露术野,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由于病人意识始
秀水河子镇位于沈阳市法库县西部区域中心,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有19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8227户,人口3.4万人。秀水河子镇社区教育中心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农业、
中图分类号:R56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69-02   【关键词】老年性肺炎 护理    老年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危重疾病,死亡率很高,由于老年身体素质的变异,肺炎表现不典型,常给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带来很大困难,现根据其护理特点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1 老年人的某些生理特点    1.1 老年后肺泡管、肺泡腔弹性蛋白减少,导
【正】提倡素质教育,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它是表现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探索启发式教学的策略有助于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师
电视剧《红高粱》相比较于三十年前的电影《红高粱》,在叙事策略上,如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场景和叙事语言,都有很大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文本呼唤
本实验考察了硕士生运用自然数码数序形象挂钩法记忆300位圆周率数字的记忆效果。结果表明:(1)硕士生运用此法识记和回忆顺序性很强、数量大、难记住的材料,能达到快速高效,并能倒
文章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名校,即优质校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了教育公平视野下名校责任的深刻内含,全面阐释了教育公平和名校责任的紧密关系,并就名校责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