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施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这一局面,实现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各大型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采购是目前国际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管理措施,它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采购管理方式。
关键词:集团;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引言
目前,集中采购已在各大型施工企业广泛推行,但主要是采取通过集中招标,增大标的规模,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这类操作模式。在深挖集中采购内涵,系统化、多样化集中采购模式,将集中采购管理提升至供应链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集中采购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集中采购能够实现降本增效
集中采购通过整合企业内部需求一致对外,提升企业在采购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获得具有竞争力的采购价格;通过供应商资源的整合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实施集中采购能够提升管理水平
集中采购是开展战略采购与策略采购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开启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实施集中采购有利于企业汇集全过程采购数据形成大数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实施集中采购能够实现反腐倡廉
集中采购能够从制度上实现采购、使用、监督的三权分离。集中采购能够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透明,且由于采购活动的高度集中有利于监督检查,从而有效降低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集中采购的推进模式
(一)需求集中
需求集中的推进模式主要是通过加强需求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图纸等,预算一段时间的物资采购需求,集中竞价采购,以此减少采购次数,提升单次采购规模,从而提升议价能力获得较低价格的同时减少实施采购产生的交易成本。
需求集中强调的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的重点是需求分类。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需求存在品类多、规格型号杂,需求分散、不连续等特点。那么要提高企业物资需求管理水平,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历史采购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物资需求进行合理分类,以便区别管理,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采购供应方案。
(二)供应集中
供应集中的推进模式主要是集中供应渠道。通过縮减供应商数量,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仅从少数供应商处采购物资,使公司成为在供应商处占有一定份量的大客户,从而获得较为优惠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服务。制造业的集中采购管理普遍采用供应集中模式,如“1+1”或“1+2”的供应商队伍结构。
供应集中强调的是供应商管理。建筑施工材料的多样化与工程建设项目的区域化,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物资供应商的庞大数量。建筑施工材料部分可以直接从厂家购买,部分却不得不依赖贸易商采购。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的管理难度比制造业要更为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在精减、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的操作方式上,可以从制造业获取灵感。
(三)品类集中
品类集中推进模式的重点也是需求管理,但区别于需求集中推进模式。品类集中比上述两种模式取得的效果更明显,可持续性也更强,是企业采购管理高水平的体现。品类集中充分借鉴了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思想,通过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标准化、通用化设计或选型(简称标通化)来减少建筑施工材料所需的种类、规格型号等,从而达到提高单项施工材料总体需求量,提升需求规模的目的。建筑施工行业仅有少数集团型施工企业具备完整的EPC建造能力,因此品类集中在建筑施工行业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制约。
三、集中采购的具体措施
(一)以“信息化”作为集中采购的支撑
集中采购与信息化相伴而生,信息化是集中采购全面实施与开展的基础保障。集中采购涉及众多单位、人员及资源,覆盖面广且与其他业务均存在关联,只有借助信息化方能将众多资源与业务进行集成与整合。通过信息化覆盖整条供应链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达到内部需求和外部供应资源的双向整合,实现工作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协作。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已不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建筑施工企业粗放式、分散化的管理现状。集中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只局限在集中采购管理本身,需要站在供应链的高度整体规划。需要兼顾集团层级、建设单位层级、工程项目层级等各级管理应用需求。需要明确采购信息系统的管理边界与功能定位,理清采购信息系统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关系。
(二)以“标准化”作为集中采购的关键
标准化可分为技术标准化与管理标准化。集中采购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主要指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从层次上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标准化的管理架构;②标准化的业务流程;③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语言。管理语言统一的过程就是,标准化定义基础数据单元,标准化业务数据分类,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化的数据体系。这套结构化的数据体系是信息系统持续有效运行的血液。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前进。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应用水平远低于制造业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乏优秀的施工企业集团。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可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水平选择自主建设或直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若选择自主建设标准化工作,则需同时主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若选择借鉴其他优秀企业,则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一套成熟的采购信息系统,其中基本都内置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与基础数据。
(三)建立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科学理性的采购运行机制
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是集中采购得以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涉及众多成员单位、项目公司或工程项目,因此需要在集团层面有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与明确的集中采购规划,同时编制发布集团公司顶层制度文件。集团公司的顶层制度文件至少需要明确集中采购的具体内涵、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模式、供方的集中管理、各层级职责划分与定位等内容。各所属建设单位以集团公司的顶层制度文件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现状,建立各自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集中采购运行机制的有效建立取决于明确的职责划分与定位,以及明确的集中采购操作模式,同时有赖于集中采购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情况。科学理性的采购运行机制可以使集中采购活动高效、有序运行,增强集中采购的内在活力与对外应变能力,确保集中采购涉及的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业务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借助闭环的运行机制所内生的动力,推动集中采购活动的有效运转与持续优化。
(四)建立供方动态量化考核机制,整合优化供应资源
高效的供应商管理需要形成从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考核,至供应商培训与供应商考核结果应用的闭环管理。其中,供应商准入是门槛,供应商培训是提升,供应商考核与结果应用是关键。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机制是精减、优化供应商退伍结构的有效措施。通过动态量化考核来引导订货,形成在保证规模前提下的少数供应商的充分竞争与良性循环。
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供应商所供材料的种类,供应商是厂家还是贸易商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与管理措施。供应商实施动态考核是手段,最终将考核结果应用到采购环节是目的。根据考核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评定越高在后续招标采购活动中所获额外加分越多,从而达到扶优劣汰的目的。
(五)建立数据积累与分析机制,引领科学决策
一切以数据说话,数据统计与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数据积累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前提。首先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采购全过程数据乃至供应链全流程数据的积累,借助历史采购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平台对市场行情、产品价格组成等进行分析。如数据分析可以为材料设备的标通化提供选型依据,为区域招标的区域划分、标包划分以及评分规则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市场行情走势提供预测等。
参考文献:
[1]刘施成.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徐涛.神华集团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煤炭,2016,42(06).
[3]刘施成.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曾磊,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集团;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引言
目前,集中采购已在各大型施工企业广泛推行,但主要是采取通过集中招标,增大标的规模,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这类操作模式。在深挖集中采购内涵,系统化、多样化集中采购模式,将集中采购管理提升至供应链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集中采购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集中采购能够实现降本增效
集中采购通过整合企业内部需求一致对外,提升企业在采购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获得具有竞争力的采购价格;通过供应商资源的整合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实施集中采购能够提升管理水平
集中采购是开展战略采购与策略采购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开启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实施集中采购有利于企业汇集全过程采购数据形成大数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实施集中采购能够实现反腐倡廉
集中采购能够从制度上实现采购、使用、监督的三权分离。集中采购能够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透明,且由于采购活动的高度集中有利于监督检查,从而有效降低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集中采购的推进模式
(一)需求集中
需求集中的推进模式主要是通过加强需求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图纸等,预算一段时间的物资采购需求,集中竞价采购,以此减少采购次数,提升单次采购规模,从而提升议价能力获得较低价格的同时减少实施采购产生的交易成本。
需求集中强调的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的重点是需求分类。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需求存在品类多、规格型号杂,需求分散、不连续等特点。那么要提高企业物资需求管理水平,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历史采购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物资需求进行合理分类,以便区别管理,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采购供应方案。
(二)供应集中
供应集中的推进模式主要是集中供应渠道。通过縮减供应商数量,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仅从少数供应商处采购物资,使公司成为在供应商处占有一定份量的大客户,从而获得较为优惠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服务。制造业的集中采购管理普遍采用供应集中模式,如“1+1”或“1+2”的供应商队伍结构。
供应集中强调的是供应商管理。建筑施工材料的多样化与工程建设项目的区域化,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物资供应商的庞大数量。建筑施工材料部分可以直接从厂家购买,部分却不得不依赖贸易商采购。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的管理难度比制造业要更为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在精减、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的操作方式上,可以从制造业获取灵感。
(三)品类集中
品类集中推进模式的重点也是需求管理,但区别于需求集中推进模式。品类集中比上述两种模式取得的效果更明显,可持续性也更强,是企业采购管理高水平的体现。品类集中充分借鉴了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思想,通过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标准化、通用化设计或选型(简称标通化)来减少建筑施工材料所需的种类、规格型号等,从而达到提高单项施工材料总体需求量,提升需求规模的目的。建筑施工行业仅有少数集团型施工企业具备完整的EPC建造能力,因此品类集中在建筑施工行业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制约。
三、集中采购的具体措施
(一)以“信息化”作为集中采购的支撑
集中采购与信息化相伴而生,信息化是集中采购全面实施与开展的基础保障。集中采购涉及众多单位、人员及资源,覆盖面广且与其他业务均存在关联,只有借助信息化方能将众多资源与业务进行集成与整合。通过信息化覆盖整条供应链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达到内部需求和外部供应资源的双向整合,实现工作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协作。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已不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建筑施工企业粗放式、分散化的管理现状。集中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只局限在集中采购管理本身,需要站在供应链的高度整体规划。需要兼顾集团层级、建设单位层级、工程项目层级等各级管理应用需求。需要明确采购信息系统的管理边界与功能定位,理清采购信息系统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关系。
(二)以“标准化”作为集中采购的关键
标准化可分为技术标准化与管理标准化。集中采购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主要指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从层次上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标准化的管理架构;②标准化的业务流程;③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语言。管理语言统一的过程就是,标准化定义基础数据单元,标准化业务数据分类,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化的数据体系。这套结构化的数据体系是信息系统持续有效运行的血液。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前进。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应用水平远低于制造业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乏优秀的施工企业集团。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可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水平选择自主建设或直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若选择自主建设标准化工作,则需同时主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若选择借鉴其他优秀企业,则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一套成熟的采购信息系统,其中基本都内置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与基础数据。
(三)建立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科学理性的采购运行机制
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是集中采购得以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涉及众多成员单位、项目公司或工程项目,因此需要在集团层面有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与明确的集中采购规划,同时编制发布集团公司顶层制度文件。集团公司的顶层制度文件至少需要明确集中采购的具体内涵、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模式、供方的集中管理、各层级职责划分与定位等内容。各所属建设单位以集团公司的顶层制度文件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现状,建立各自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集中采购运行机制的有效建立取决于明确的职责划分与定位,以及明确的集中采购操作模式,同时有赖于集中采购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情况。科学理性的采购运行机制可以使集中采购活动高效、有序运行,增强集中采购的内在活力与对外应变能力,确保集中采购涉及的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业务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借助闭环的运行机制所内生的动力,推动集中采购活动的有效运转与持续优化。
(四)建立供方动态量化考核机制,整合优化供应资源
高效的供应商管理需要形成从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考核,至供应商培训与供应商考核结果应用的闭环管理。其中,供应商准入是门槛,供应商培训是提升,供应商考核与结果应用是关键。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机制是精减、优化供应商退伍结构的有效措施。通过动态量化考核来引导订货,形成在保证规模前提下的少数供应商的充分竞争与良性循环。
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供应商所供材料的种类,供应商是厂家还是贸易商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与管理措施。供应商实施动态考核是手段,最终将考核结果应用到采购环节是目的。根据考核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评定越高在后续招标采购活动中所获额外加分越多,从而达到扶优劣汰的目的。
(五)建立数据积累与分析机制,引领科学决策
一切以数据说话,数据统计与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数据积累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前提。首先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采购全过程数据乃至供应链全流程数据的积累,借助历史采购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平台对市场行情、产品价格组成等进行分析。如数据分析可以为材料设备的标通化提供选型依据,为区域招标的区域划分、标包划分以及评分规则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市场行情走势提供预测等。
参考文献:
[1]刘施成.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徐涛.神华集团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煤炭,2016,42(06).
[3]刘施成.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曾磊,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