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世明与《人民日报》的故事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谈到流淌在自己与《人民日报》间的深厚情感,苗世明家庭藏报馆馆长苗世明感慨地说。

结缘于抄写《人民日报》


   苗世明,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一个偏僻山村——原庄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父亲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过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从他记事起,就常听父亲给他讲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闹革命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他懂得:人是要有信仰的,要有追求。
   家贫父病,1970年春天,苗世明过早地离开了校园,成为家中的“劳力”。但爱学习的世明放不下对知识的渴望,白天,他和社員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晚上,则在煤油灯下坚持抄写《人民日报》。回忆起抄报的经历,苗世明这样讲述自己的心得,“抄报纸,一来可以练习写字,二来可以识字,再者对其中好的句子加以琢磨,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此,他与《人民日报》为伴,以《人民日报》为师,走上抄报、集报之路。
   苗世明记得,他抄写的第一份报纸是1970年6月15日的《人民日报》。自从加入全国集报队伍后,对报纸有了一定研究后,他才得知,这竟然是《人民日报》创刊22周年当日的一份报纸。这份《人民日报》苗世明保存至今,他说,“这份报纸,对我来说特别有纪念意义,这是我的镇馆之宝。”

废品站拣到《人民日报》创刊号


   集报初始,苗世明还没有想到收藏报纸会对人生有什么意义,更谈不到认识到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他收集报刊的目的,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他的知识基本上来源于报纸。为了收集到所缺的报刊,他常常将生活上节省下来的那一点钱,用来买报纸。除了每年订报、买报,他觉得最经济实惠的就是到废品站去淘“宝”——拣自己所需的报纸。那时,左权县的废品站是他休息日必去的地方,以至与站上的工作人员成为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另外,河北省的邢台和武安等地,也是苗世明隔三岔五要光顾的地方,特别是邢台,更是他集报的“福地”。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他已记不清楚是第几次到邢台市的废品站淘“宝”了。就在他准备返程将要离开废品站的那一刻,不经意间听到站里的员工说,“今天下班的时间要推迟,领导说了,有一大卡车的‘纸品’正在路上往回赶呢。”一听“纸品”,苗世明就来了精神。等那辆满载纸品的卡车一到,他一头扎到废纸堆里,两手不停地翻着、拣着,两眼直直的盯着,饥饿、劳累早已跑到九霄云外,甚至连返程之事也忘得一干二净,就是在这样的忘我之境中,他幸运地淘到了《人民日报》创刊号。

请《人民日报》老领导题词、题诗


   苗世明说,“《人民日报》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我集报的信心和动力来源于《人民日报》。”
   在集报的道路上,他得到了报社记者、编辑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曾三次赐墨鼓励,为藏报馆题写馆名——苗世明家庭藏报馆、苗世明藏报博物馆,并题写藏报馆馆训——精品报国。《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为藏报馆题诗——“集珍纳粹走天涯,远绍旁搜亦足夸,斗室三椽容报海,神州独步属君家。”苗世明藏报馆开馆前后,《人民日报》社老领导胡绩伟、李庄、安岗等还以不同方式祝贺,以资鼓励。
   《人民日报》曾多次报道过苗世明收集报纸的事迹,我本人曾以《小屋大世界》为题,报道苗世明的集报经历,1998年7月1日,又以《华北首家家庭藏报馆——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对外开放》为题报道其开馆的消息。苗世明说,“《人民日报》的每次报道,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激励和鞭策,惟有尽心尽力将50年收藏成果惠及大家,以此感恩一路走来《人民日报》从社长、总编辑到记者、编辑同志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爱。”

展出《人民日报》献礼党百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苗世明专门聘请4个大学毕业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自己几十吨的藏报中,精心挑选出300多份珍品报刊,分为早期党报、历届党代会、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辉煌成就等十五个板块,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100年的光辉历程中的关键节点、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突出和重点展示了《人民日报》报道的重大新闻,第一届全国人代会召开,首部宪法颁布,党的八大至十九大胜利召开,抗美援朝,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强军战略、大国外交等,真实再现了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和一件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闻。
   今年3月,苗世明被选聘为晋中市“永远跟党走,百业百人讲百年宣讲团”成员。举办展览的同时,他还应邀走进机关、学校等,以“百年党报,再现百年党史”为主题宣讲70余场次,深受听众喜爱。今年7月,左权县委将“苗世明家庭藏报馆”确定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如今,颇有名气的“集报大王”苗世明所办的家庭藏报馆藏有古今中外报刊6万多种,数量已多达百万余分册。主要珍品有:明朝万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邸报;咸丰、光绪年间的申报,京报、晋报、时务报、万国公报等老报刊百余种;中华民国时期的报纸千余种,各类创刊号和号外报纸500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报纸以及金报、银报、丝绸报、竹报等质地不同的报纸。时间跨越五个多世纪,地域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苗世明分别在左权县和平遥古城创建了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和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为社会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两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记者邰丰 11月22日,2021年农业经理人(种业)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举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薛志省,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院)长李步高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正处长级干部李岳峰,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任志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姚宏亮,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红建参加会议。山西农业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王小静 劝阻13万群众免受电信诈骗,挽回经济损失8486万余元,电信诈骗案件大幅下降;搭建了“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伤员致死率、致残率;开通电子驾照,更好地便利群众办事出行;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工作,有力确保了全省校园安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顽瘴
期刊
网络社会环境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网络文明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随着网民规模不断壮大,网络空间日益复杂,网络空间治理难度持续加大,顽瘴痼疾亟须加以解决。  
期刊
科学导报讯 11月16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屬中煤科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我国首个露天矿边帮煤“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回收示范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矿边帮煤开采示范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我国露天煤矿压覆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以平朔安太堡矿为代表的国内400多座露天煤矿普遍存在边帮遗存“呆滞煤”问题,造成大量煤炭资源浪费和边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对拟试點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公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的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在入选名单内,为山西唯一入选园区。   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该馆由山西文旅集团统筹投建,是国内首座省级文化旅游融合的数字化综合体验展馆,实现了数字化承载、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传播,曾被评为“2020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   该馆以“华夏古文
期刊
谭西梅,我国著名金融科技專家,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资深二级IT工程师。从事金融行业20余载,曾获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敬业标兵”荣誉并多次荣获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先进工作者”荣誉,为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创下了不俗的业绩。凭借自身出色的专业底蕴,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中成就斐然。   谭西梅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随后又以出色的能力和专业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
期刊
11月3日,北京的深秋阳光明媚,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光电研究所所长张靖教授领衔的项目“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对山西而言,这一奖项难能可贵。   11月5日,笔者见到张靖时,他正与团队其他三位主要成员——王鹏军教授、黄良辉教授、孟增明副教授在布满仪器的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
期刊
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远远就能闻到空气中刺鼻的气味;老百姓冬天烧煤泥取暖,炉具简单、污染严重,煤气中毒成了不少家庭的梦魇;煤矸石令所有煤炭企业发愁,无处安放,堆积如山,经常自燃,污染大气环境和地下水……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忧,煤矸石、煤泥、粉煤灰作为煤炭开采、洗选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曾给山西产煤地和矿区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   10余年来,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咬定这些固体废弃物
期刊
这是世界公路建筑史的不朽奇迹,这是中国军民波澜壮阔的逐梦征程,这也是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奋勇前行的历史壮举——10多万名筑路军民劈开悬崖峭壁,征服重重天险,建成修通川藏、青藏公路,打通西南边陲的交通动脉。   2014年8月,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
期刊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对山西而言,仰韶文化考古从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掘开始,95年间一路向北,不断探寻文化起源。   11月20日上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二级研究员薛新明在太原市博物馆讲述了山西仰韶文化的考古历程。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1926年于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的遗存属于仰韶中期,这里是中国学者最早主持田野考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