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高能对手,痛悔“不伦之恋”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可謂人人喊打,防“小三”、斗“小三”也成为很多原配的必修课程。其实,驱逐来犯之“敌”并不只是正牌人妻一个人孤军奋战的事,每位誓死保家卫国的家庭成员都有义务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到底有多正确,成都白领卢珊的体会可谓刻骨铭心,因为不久前她便扮演了“小三”的不光彩角色,结果却在一位高能对手的伏击暗战中败下阵来。

趁虚而入


  刚接到柳倩打来的电话,我就知道她要跟我说什么。柳倩是我最好的初中同学,前两天,我和陆青滨在春熙路的一家日料店吃饭时,和她不期而遇。虽然没聊上几句,可柳倩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我和陆青滨的关系。她在电话里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决定不吐不快:“那位大叔都能当你的‘干爹’了,有必要这么委屈自己吗?”柳倩的话戳到了我的痛处:我又何尝想委屈自己,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两年前,我从一所211大学毕业,尽管学校的名头不小,可因为我学的会计专业并非学校的热门主打专业,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特别理想的工作,心灰意冷之时,我接到了陆青滨的电话。他说人力专员把我的简历推荐给了他,问我第二天是否可以接受面试。我这才想起不久前曾向一家大型连锁酒店投递过简历,由于一直石沉大海,原本已经不抱希望,没想到对方的人力总监居然会亲自联系我。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虽说这份工作也谈不上称心如意,但屡战屡败之后仍能坚持屡败屡战的人毕竟不多,我决定先入职,再另谋人生大计。去酒店总部报到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陆青滨。他看上去55岁上下的模样,待人亲切和善,完全感受不到做人力资源这行的人传说中的笑里藏刀和口蜜腹剑。尤其是后来我私下里和其他几个刚入职的同事交流,竟然发现我的薪酬标准比他们都要略优厚一些,这让我不由对陆青滨产生了一丝莫名的信任和好感。


  职场犹如战场,同行彼此排挤,上下级相互倾轧,一个不小心就会中招潜规则。作为职场新人,我慢慢学会了走一步看三步。遇到拿不准的事,便会在单位QQ群里恭敬地向陆青滨讨教。同事知道我跟人力总监探讨职场困惑,都觉得无法理解:“别人遇到主管一级的领导都敬而远之,你怎么还主动往前凑啊?难道你不害怕吗?”
  奇怪的是,我真的不害怕陆青滨,隐隐约约的,我觉得他对我也十分关照——我的绩效考核从来都是一等,晋级培训也开始得比同期同事早,每次遇到我,陆青滨总是不笑不说话,我感觉自己潜意识里对他产生了某种依赖。
  有一次和柳倩说起这件事,她吓了一跳:“他比你大那么多,还有家庭,你不要误入歧途。”我不由自主地替陆青滨辩解:“年龄大怎么了?比年轻男人成熟可靠,也更懂温存。最重要的是,大叔们已经过了事业打拼和财富积累的阶段,不会为了吃一份鹅肝酱节衣缩食,更不会因为住一晚酒店就勒紧腰带。我可不想跟我妈一样,大半生和我爸清贫度日,直到去世也没享受几天好日子。你没听人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而且陆青滨现在正跟太太分居,他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这倒是真的。陆青滨有个收藏古玩字画的爱好,这种风险大的投资保不齐要交点学费,他太太因为这件事常和他闹,子女对他的败家行为也时常摆出臭脸,陆青滨为躲清静,后来干脆住到了南城的另一所房子。家人都把他往外推的时候,如果能有一只温柔的手把他往回拉,估计他是无法抗拒的。
  我的判断没有错,大家都是成年人,没过多久,我就和陆青滨捅破窗户纸,心照不宣地走到了一起。为了避人耳目,他通过人脉帮我在另一家酒店找到一份薪酬更可觀的工作,幽会时,他也总是把每件事都策划得天衣无缝。可这毕竟是段见光死的关系,我不免内心忐忑,但陆青滨对此却满不在乎:“我做事很小心。况且我家那位是个粗线条,年轻时把孩子大头朝下抱出门都不知道,你就放心吧。”
  我相信了陆青滨。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的生活的确风平浪静,我和陆青滨过得如胶似膝,比新婚夫妇还要甜蜜。后来想想,那时的我真像一个傻瓜,怎么会天真地以为这种偷来的恩爱能够长久?又怎么会自信能从这段不伦关系里全身而退?

面临诱惑


  2017年7月,一个人开始执着地添加我的微信,申请理由是“高价交易古玩珠宝”。见我拒绝,他又几次三番地添加,第四次的时候,我通过了,心里想着或许陆青滨会感兴趣,将来能帮上他的忙也说不定。
  通过才两秒钟,对方就问我是否有珍贵珠宝,他能以旧换新,我说没有。过了一会儿,他又突然问我是不是实验小学毕业的,是不是叫卢珊。
  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对方介绍说他叫徐新,和我是小学同学,只是二年级时转学了,刚刚看了我的头像才认出来。“你不记得了吗?我还跟你借过笔记呢。你那时候学习就很好,老师都很喜欢你。”天底下竟会有这么巧的事?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既然把人拉进了朋友圈,关注对方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渐渐的,我发现徐新来头不小,貌似是个混迹富人圈的有钱公子,个人动态完全就是用钱堆出来的——今天开着宾利去重庆玩,明天参加豪华珠宝展,一起出镜的哥们儿也清一色的霸道总裁范儿,机场VIP候机室留影更是家常便饭……
  看着看着,我的疑问也来了:有钱男人的身边总少不了女人,可徐新晒出的照片却完全不见莺莺燕燕。我把问题抛给他,他的回答竟然让我突然有些心动:“媳妇因为车祸去世。这两年钱没少赚,就是身边没个好女人。要不,干脆你跟了我吧。”见我半天没有回复,他又貌似轻描淡写地扔来一句:“开玩笑的,你别在意,我哪儿有那么好命?”
  他那边口称一派戏言,我这边心里却翻江倒海。从照片上看,徐新属于有本钱靠脸吃饭的类型,身材也是脱衣有肉,穿衣显瘦。这样的男人偏偏是自由之身,还经常为钱花不出去发愁,说不动心,那是骗人的。但我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毕竟他还没正式对我表白过。我心里隐隐对此暗藏期待,因为这个缘故,我对陆青滨也不像从前那么上心了。   有一次,陆青滨约我出去吃饭,我第一次提出了拒绝,他虽然面露不快,但语气仍努力保持和缓:“怎么?哪里不舒服吗?吃完饭咱们去买上次你看中的那条项链,前几天你不是一直在念叨吗?”我不为所动:“最近工作有点忙,身体一直没缓过来,下次吧。”陆青滨变得敏感起来:“你该不是有了别的心思吧?认识‘小鲜肉’了?比我更有钱?”我知道这种谈话如果继续下去,必定会变得不可收拾,急忙连哄带劝,将陆青滨送回了家,可内心的天平却向徐新更加偏移了。
  恰巧晚上徐新在微信上联系我,我要求开视频,他以出差在外,怕影响同事休息为由拒绝了。必须承认,徐新的撩妹功夫很有一套,他从不跟我视频聊天,这种故作神秘让我对他更添好奇;他和我聊天也从不超过一小时,虽然绝口不说“我爱你”,但其他令女人心跳加速的甜言蜜语却毫不吝惜,这种有进有退的策略常令我欲罢不能。
  那晚的情话聊到最后,徐新突然变得有些迟疑:“我想问件事,你千万不要生气。”我的情绪正佳,自然不会拒绝:“说啊,什么事?”徐新开始单刀直入:“听说你正和一个有家室的男人走得很近,有这回事吗?”我有些慌乱,心想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但躲是躲不过的,我决定对徐新实情相告。
  “是真的,你一定很失望吧?他帮了我很多,我很感谢他,至于爱情,那是没有的事,你知道我们之间年龄差距挺大,不和谐的地方不止一个两个。我跟他在一起,其实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徐新半天沒有回应,似乎在下最后的决心。“那你跟他做个了断吧,我不能允许跟了我的女人还和其他男人藕断丝连。”我忙不迭地回答:“那是当然,我肯定不会再跟他联系,你放心吧。”
  此时让我在陆青滨和徐新之间做出选择,已经比1加1还要容易。只是我不会想到,事情进行到这一步,我早已跌入陷阱多时,而且注定无缘“生还”。

真相大白


  2017年9月,徐新突然主动约我喝咖啡,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我为和他的关系取得实质性突破而兴奋不已。下午两点,我准时来到咖啡厅,还没找位置坐下,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就跑过来,把我拉到了她的座位上。
  “在等人吧?认识一下,我就是你要见的‘徐新’。”女孩的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我半天没反应过来,脑子里的信息像断了线的珠子,完全穿不起来。“你可能真的以为自己遇到年轻多金的财阀二世了吧?就算天底下真有这样走运的好事,恐怕也落不到你这种女人头上。”女孩的笑意更浓了。
  “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陆青滨的女儿陆爽,也是你相见恨晚的新欢‘徐新’。我老爸已经看了咱俩的所有聊天记录,他对你送给他的评价,还有跟‘徐新’撒娇撩汉的内容印象深刻,所以在知道我这次约你出来摊牌之后,他也未加阻止,你大概了解这是什么意思了吧?所以今后不要出现在我的家人面前,如果你还顾及颜面的话,否则,后果自负。”
  直到此时,我才彻底想明白这一切原来都是陆爽精心设计的局,也终于搞懂为什么“徐新”从来只肯和我文字聊天,始终不开语音和视频的原因,这样既能详细留下我的“罪行”证据,也能保全“徐新”的身份不至于败露,这小丫头策划这一切,还真是费尽脑力,用心良苦。
  其实陆爽的精明并不止于此。按照她的说法,她用一盒巧克力“贿赂”了她老爸的下属,调取到我当初的入职档案,并成功获得了我的小学信息;那些炫富的照片,是她多方动用朋友资源,然后跑到机场和4S店拍的;至于“徐新”本尊的个人照,则由她大学室友的老哥友情提供。为了引我入局,陆爽甚至还在网上搜集各种撩妹秘笈,虽说现学现卖,但用在我身上,的确相当奏效。
  见我呆坐着一言不发,陆爽仍不忘最后补上一刀:“别指望我老爸会回头。我已经给他和我老妈买了《蜘蛛侠》的电影票,这个时间,两个人肯定在电影院重续旧情呢。所以你还是省省吧。”
  我羞愤难当,可是这又能怪谁呢?我在花样年华将美好的时光挥霍在一段不伦之戀上,就注定会成为无言的结局。自酿苦果自己尝,后悔药是找不到的。
  (摘自《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其他文献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酷威文化  出版年: 2018-2  页数: 352  定价: 39.8元  装帧: 平装内容简介  设计公司女老板在酒店神秘失踪,几天后,她的尸体被煮熟切碎丢弃在城市偏僻角落,凶手作案手法竟与二十年前轰动一时的善立大学碎尸案极度相似。为尽快查清真相,冷案科和刑侦科联手展开调查,而他们唯一的线索,是尸块中残留的黑胶唱片碎屑……  富豪与情人惨死别墅,墙上留下神秘血字
期刊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译者: 杨军  出版年: 2018-03  定价: 30元  页数:216  装帧: 平装内容简介  新年夜,一声女人的尖叫打破了本该属于夜晚的宁静。当衣衫不整的摩子满身鲜血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时,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药品公司的会长、摩子的外公和辻与兵卫,已被刺身亡。会长生前风流成性,为了维护整个家族的名誉,不使家丑外扬,整个家族结成一道防线,伪造案发现场后报了警。  原以为
期刊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8-02  页数:312  定价:32.8元  装帧:平装内容简介  26岁的陪伴女郎凯瑟琳·汉密尔顿惨死在自己的公寓里。凶手用手枪从背后击中了她的后脑勺,并把她的财物洗劫一空后逃之夭夭,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警方对此束手无策。杰克·提尔退休前是一名优秀的资深探员,侦破过很多棘手的凶杀案,退休后当了一名私家侦探。凯瑟琳的父母找到提尔,预付了一大笔酬金,希望他能
期刊
近日,武汉一对年近八旬的老夫妻成了网络红人。一年多前,为了锻炼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的老伴儿的思维,奶奶开了一个叫“开心奶奶”的直播间。每天早晚8点半至10点,奶奶就带着爷爷在直播间和网友热情互动,教爷爷说话、做脑筋急转弯,直播间的温情感动和温暖了众多网友……  奶奶叫曹雪梅,爷爷叫崔兴礼。曹奶奶说,她和老伴儿结婚54年了。1997年开始,老伴儿几次中风,身体大不如前,4年前,查出患有
期刊
近年来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劳动者遇到劳动纠纷时,往往会通过申请仲裁、到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别用人单位为了达到目的,费尽心机作虚假陈述、派员工作假证,尽管最后被识破并支付了相应的赔偿,但这些情况要引起职工朋友的注意。案例一 给证人通风报信儿被识破公司赔偿58万元  2017年2月底,达金厨餐饮公司16位厨师被集体辞退,他们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
期刊
母亲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为我们指路;母亲是一座精神的高山,让我们俯仰之间,涤荡灵魂,心灵纯净。  在这样一个秋阳高照的清晨,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谢玉堂先生的长篇怀念文化散文《平生难忘慈母恩》,我几次泪眼婆娑,几至哽咽。写母亲的文章感人者甚多,但像这篇文章这样动人心魄,令人心神激荡者并不多见。  作者是一个从基层走出来的高级干部,母亲一辈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可是她的勤劳朴实、
期刊
人最可贵之处在于,被残酷的生活剐了一刀,还依然去热爱和拥抱它。那些内心向阳、眼里有光的人,总能在平淡抑或困苦的日子里,活出最精彩的样子。  在邹翃燕家中,有一幅挂了近30年的画:一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依偎在妈妈怀里。这幅画是邹翃燕当年怀孕时买的,她也一天天期盼着自己的小天使降生。可是,儿子丁丁一出生,就被医生诊断为重度脑瘫,被一连下了5次病危通知书后,医生建议放弃救治。因为,即使救活,孩子以后也“
期刊
龙泉之质,温如玉、清如冰、色葱翠。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窑系。龙泉窑早在800年前就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畅销,影响十分深远。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龙泉青瓷走出了一波上
期刊
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的农村曾经养过一条黄狗。遗憾的是,终其一生也没给它起一个名字;而且,也从未顾及一下狗的自尊。那时候,每当我跨出家门到外面疯跑,它都试图跟在我身后。如果我不想带上它,就会朝它大叫:“回去!”或“滚回去!”尽管没有名字,它照旧能听出我的嫌恶,于是很知趣地停下来,或者半蹲下,以判断一下我进一步的态度。它很聪明,从未把吼叫当作呼唤。如果我的声音比往常高一些,它则会很害怕地迅速跑开,然后在
期刊
昨天,和学生在网上聊天,不知怎么,就聊起了大学时代。就忽然想起有首歌里唱道:“我亲爱的兄弟,陪我逛逛这冬季的校园,给我讲讲那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这首歌叫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这句话却一直记在心头,我对校园的理解也是如此,一个大学里应该有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  我上大学的时候,迎我们的学长感慨,中文系的女生一届不如一届啊。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们长得没有从前的师姐们漂亮了,后来有一次,我在一个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