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一去,漫画飘零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厚人久,丁聪即如是。
  说“小丁”,非为不敬,而是老人家从19岁刚开始画漫画时就用这个作笔名,本来就不计较长幼之别,丁还有人的意思,小丁取其“小人物”之意。老人家活到93岁,“小丁”也叫了几十年,始终乐呵呵一谦和小老头儿,也不拿架子,自我定位向来不是外面人唤的泰斗名家,一个“小”字倒也符合一生浮沉,一辈子画的小人物,做的小人物。
  说小丁,得先说“老丁”丁悚。丁悚是民国上海滩画界名角儿,师从周湘,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画会就是他与黄文龙、叶浅予等朋友创办,连这漫画会的招牌也挂在丁家黄陂南路天祥里的门口,家里沙龙聚会自然不少,“漫画”一词的流行气候都与他们推动息息相关。老丁的漫画老辣讽刺,自成一体,当时《申报》、《新闻报》、《神州日报》等大报都争相刊登,现下还能收集一千有余。老丁的好处不仅在画的多画的快,境界亦佳,散文家汪曾祺70多年前看过一幅,诗画绝配,至今尤历历在目,原因无他,惟今“ 笔意在国画和漫画之间”作画之大家已似乎绝迹。
  如此家教,1916年出生的小丁画漫画好像顺理成章,4岁时就公开发表作品,但据说老丁并不那么同意,可小丁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发表了大量作品。战火连天,文人意气,漫画和文学一样成左联文艺宣传战线一员,肩负了时代的救亡任务。丁聪当时的漫画不少主题就以抗日反蒋争民主为主题,从内地到香港,从30年代到40年代,丁聪不仅才华崭露头角,以画坛新锐为人熟知,也开始接触夏衍等地下党人士。
  1949年后,丁聪担任《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但“反右”斗争一开始,丁聪亦难得消停,从北京到北大荒,然后是各地干校,垦荒养猪不在话下,直到1779年才得以平反,其间自然也无法在内地公开发表漫画。随后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详了。80年代的启蒙热潮重来,63岁的丁聪再度上岗,迎来创作高峰,不仅创作了大量讽刺漫画,为大众所喜,同时与《读书》杂志20多年的“诗画话”栏目也使他成为几代内地知识阶层的集体记忆。
  小丁、老丁的漫画各成风格,行家评论丁聪为现实主义,而丁聪也始终认为漫画是讽刺的工具,他曾表示“漫画与时代应该是紧跟的,不同时期的漫画应该有不同风格。”所以,一方面他的画作针砭时弊,可鉴时事,另一方面主题也不得不局限于此,时代症候过于鲜明。80年代是丁聪一生创作的黄金时代,他认为那个时代创作自由,“只要有机会、有氛围,我就会画。”大时代风转云变,娱乐时代来临,讽刺漫画也日薄西山,代之是动漫兴起。几年前,丁聪就同意“中国漫画已死”这一定论,这个自认是个守规矩不惹麻烦的小老头,自谓漫画往往也只是“小夸张”,但他创作前提始终是能够讲真话,“非要说不好的人好,我也做不到。”
  提起丁聪,漫画之外,不得不说“二流堂”,这名号除了代表丁聪北京朋友圈子,也有着不少往事。抗战时期的重庆,围绕着热心华侨唐瑜的居所“碧庐”,自发形成一个文艺小圈子,盛家伦、吴祖光、丁聪、黄苗子、冯亦代等人在此交游迎合,自得其乐,郭沫若戏称之“二流堂”,极一时之盛。建国后,这个小圈子移到北京,换了些面孔,但聚会依旧。50年代,政治气候突发变化,“二流堂”瞬间成为“裴多菲俱乐部”,反右斗争后不少人更被划分为右派,生死囹圄可谓遭遭经受。几十年后,丁聪谈起这件事,尤大呼糊涂账,无人可算。“寄意儿孙戒玩笑,一生误我二流堂。”这是丁聪友人吴祖光的诗句,多少沧桑,无可言语。
  文革结束后,“二流堂”旧人重聚,据说,“二流堂”灵魂人物夏衍去世时,黄苗子夫妇送了挽联,其中有言“旧梦懒寻翻手作云覆手雨,平生师生一流人物二流堂”。时移事往,老人们一个个都走了,逐渐风流云散。如今丁聪一走,就是黄苗子尚在病榻,且身陷“告密”传闻,令人喟叹。
  最近上海饭局,谈到名动一时的“高陶事件”。以史为鉴,马家辉先生坦言,如果置身当时当地的历史人物处境,他自嘲难保不做汉奸,而止庵先生则笑言应学废名,到乡下当个中学教员为妙。马生可谓真诚,止庵先生亦是通透,但老老实实的丁聪倒给了一个“小人物”的掌故。文革时期,丁聪被判右派,循例被严苛要求检举朋友黄苗子。丁聪自身难保,但也不愿出卖好友,即使被关黑屋子,也只肯说“黄苗子这人真不好,干反革命一桩都不告诉我,要不我也可以讲一讲嘛。”结果自然被暴打一顿,但他不怒反喜,“因为再苦我也没有瞎讲话,没有害过朋友,我安心。”
  天道不仁,时代无情,个人不过草芥浮萍,即使如黄苗子夫妇、丁聪夫妇,或一时可谓浪尖豪杰,而大潮每变幻时,亦无几多还手之力,均属大历史中小人物。不过,如一切归于体制,个人的自由选择又置于何地?莫怪时代冷酷,或不敢苟言螳臂当车或遗世独立,亦可效法丁老,做不了一流人物,还可以选择做一个良心清白的小人物。
其他文献
1     妈妈第N次逃跑时,我6岁。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去上学,刚到教室,就看到邻居王婶心急火燎地向我跑来,说:“清儿,你妈又跑啦,快跟我一起去找她。”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把目光盯向了我。   6岁的我漠然地抓起书包,就跟着王婶往外走。我妈妈跑了,这是这个家反复上演的故事。我习惯了她不断地逃跑,以及家人不断地去寻找她。   我到家时,奶奶正抱着只有20多天的弟弟,一次次向门口张望。见到我,奶奶一把把
期刊
我们一家三口看电视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女儿鲁鲁郑重地说:“爸、妈,我有一件重要事情和你们商量。”我这个马上要读高三的女儿,宣布了一个让我们窒息的消息:“我已经怀孕两个月了。”鲁鲁不等我们答复,接着再丢“炸弹”:“我俩决定留下这个孩子。谁劝也没有用,我们不想做杀人犯。”  然后,女儿转身走了,留给我们一个坚定的背影。老公当晚高压冲到了220,昏倒在地。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强忍眼泪对老公说:“你只负责将血
期刊
爱是夫妻永葆恩爱的基本前提,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技巧和细节。其中以下两个方面是每一对夫妻都必须关注和务必做到的,做到这两点夫妻恩爱就有了持续的保障,永葆恩爱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一、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个人魅力。  大多数人在恋爱期间都会努力改变自己,包括个人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的修养期望引起恋人的注意,婚前的男人女人都有保持自己魅力的强烈愿望,所以很难见到脏乱差的男人,婚前的女人也个个都是
期刊
爱情或者婚姻里遇到的麻烦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这一阵在看女性频道的一档《百年婚恋》的台庆大戏。与其说这是戏,不如说这是一桩又一桩的轶事。每个故事都有一对男女,每一对男女都拥有着显赫的声名。我总是建议大家多看传记书,如果没有时间,看看这种传记纪录片也是好的——你们会发现,你的困苦也曾是他人的困苦,而他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目前的阴霾——爱情面前人人平等,他们
期刊
他们结婚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反对的。她柔美妩媚,嗓音甜美,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是县剧团小有名气的角儿。唯一的不足是不能好好走路——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要坐轮椅。他是名普通的士兵,黑壮敦实,沉默寡言。那一次,她去他们的部队演出,歌声一起,满场皆惊,他更是心魂俱迷,从此不能自拔。  双方父母都反对,他是家中独子,虽然木讷沉默,但要找个能帮他洗衣做饭的女子,也不是难事;她虽身有残疾,可是能歌善画,身边也
期刊
眼前的“功夫皇帝”把运动帽甩在了沙发上,黑夹克、牛仔裤,手里拿着一听饮料,笑起来像个大男孩。这样的李连杰走进人群,多数人不会认出他来。  李连杰在《中国经营报》创刊25周年的典礼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演讲,掌声几乎始终未断,台下是400多名企业界和媒体界的老总。李连杰声称幸福快乐是他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比武术、电影、公益更为长久,后者都是阶段性的事业。李说,幸福快乐的秘诀就是忘掉自我。这句话当晚就
期刊
肖恩·斯蒂芬森成长于芝加哥市郊区的拉格兰奇村庄。一生下来就被确诊患上了成骨不全病——种罕见的疾病,患者的骨头非常容易折断和碎裂,一个咳嗽就能让肋骨折断,医生曾预言,斯蒂芬森“最多只能存活24小时”。   能将生命之线拉到30岁,是斯蒂芬森创造的第一个奇迹,目前他的身高只有3英尺,体重大约47磅。   他不能跟其他人一样走路;坐车得坐在婴儿座位;要借助棍子才能按电梯按钮;如果不用轮椅,步行时就像只企
期刊
出生在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的我,8岁就离开了河北老家独自在外闯,能有现在像童话一样的经历,或许只能用“傻人有傻福”来形容。生命中遇到贵人和机遇是我必须承认的,但“傻福”背后挂满的泪花,也许只有我和哥哥才看得到。  老实说,我从小就羡慕哥哥。哥哥是家里的老大,比我大4岁,什么都是他用过的才轮到我用;他很会读书,做起农活体力又比我强,父母都更喜欢他。有时我甚至猜想,我8岁向父母提出要去嵩山少林寺做俗家
期刊
朋友林勇对我说,上周,他在他哥开的店外边坐着,旁边的饭店有一对新人举行婚礼,这是他第一次看别人结婚。婚礼一点都不隆重,看着看着,当着他哥的面,他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因为他想起以前处过的那个女友,早已嫁作人妻。看着新郎新娘,他在想像她的婚礼。她的婚礼会是什么场景?她完完全全幸福吗?女人是现实的动物,只有空间感,没有时间感,过去的就过去了,她会不会有一丝一毫地想起我?我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呵!  我说
期刊
青年谈家桢有一个“怪癖”,为了喂养实验室里的鸟儿,这个燕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总是半夜两三点钟起来抓虫子。   这个“怪癖”,给他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在谈家桢的毕业纪念册上,有人悄然写下了一句话:“中国的摩尔根[注: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美国遗传学家,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却在不久后成为事实。因为一篇生物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