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度量与抵押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力资本实现所有权的复杂性
  
  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因为单个资本无法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出现了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联合,股份制企业得到发展。此时,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剩余权利的完全占有,所有权安排的实现需要在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企業的全部剩余权利。
  在股份制企业中,实物资本所有者以其投入共担风险,投资多就意味着所有者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份额多,与之相应,拥有更多的对企业联合生产的剩余控制权,否则就可能承受其他投资者转嫁的风险;同时,为实现剩余权利的对称安排,也应该给予其相应较多的剩余索取权。所有权的实现首先通过股东会集中企业的剩余权利,它既拥有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也享有决策成功带来的全部收益或承担决策失误带来的全部损失,而且以其拥有的全部实物资本保证能够实现这种承担。其次,股东会的组成采用同股同价、同股同权与同股同利的原则,体现了在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企业全部剩余权利的公平与效率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股份制企业比较容易地实现了非人力资本的企业所有权。
  分享制企业的出现使得非人力资本所有权安排的实现变得比较复杂,因为这时要求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权利。理论上,一旦满足了全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享有的总的剩余权利能够被确定的前提,剩下的只是像股份制企业一样根据实物资本的投入多少来分配这个总的剩余权利。
  但是,如何确定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全体应该享有的总的剩余权利呢?由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对其所含有的经济价值的精确衡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此有一些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与实物资本价值的评估方法相去甚远,类似于股份制企业中的同股同价原则很难实现,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安排缺乏必要的前提。这种情况下非人力资本所有权安排的实现转化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安排的实现问题。对分享制企业,需要首先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如何分享企业的剩余权利。
  
  二、人力资本实现所有权的基本前提——度量与抵押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衡量人力资本所包含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力的多寡。衡量问题一方面决定了如何在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剩余权利,另一方面决定了如何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剩余权利。度量的目的在于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使剩余索取权的多少体现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不匹配的剩余权利表现在两种不对等的权利安排,(1)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对企业的实际贡献程度大于给予剩余索取权的比例;(2)小于给予剩余索取权的比例。第一种情况意味着对人力资本包含的经济价值的评价偏低。如果人力资本流动性较强,它将转移到对其评价合适的地方,企业将失去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如果人力资本的流动性较差,人力资本所有者会自动实现实际上的剩余索取,因为人毕竟有处理各种“非均衡”的能力,这是其中一个表现。
  国有企业就存在过这方面的问题,管理者对企业的作用与其报酬不相称,虽然作为“内部人”实际上控制了企业,但只是通过年终奖或年薪制等形式不稳定地分享企业的一部分剩余,而实际上管理者通过在职消费等方式稳定分享了更多的剩余并对企业造成了损失。第二种情况意味着对人力资本能力的评价偏高,类似于自然垄断的现象在人力资本的开发方面将会发生,可以类比地说,人力资本的有价值的能力会较少地被“生产”出来,过多的激励反而限制了积累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上述两方面对企业效率的影响说明度量人力资本含量的重要性,但是,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性意味着在它被使用的过程中,外界无法在量上和质上进行有效测量,而且人力资本所包含的能力本身是在变化着的,精确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剩余权利的对称安排,应该尽可能提高个人能力的可观察度,这是实现人力资本剩余权利安排的必要前提。
  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剩余索取者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除了度量以外,还有抵押问题。设想一个企业,它的一部分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拥有剩余索取权从而共同分享利润,另一部分实物资本所有者拥有固定索取权,比如银行作为债权人。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所得除去机器折旧、原材料等的成本、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固定工资和对债权人的支付后,剩余的部分将分配给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当企业的经营所得不足以同时支付上述几项时,必须保证对债权人的支付。尚未补偿的机器折旧费用实际上实现了对债权人固定索取权的抵押功能,而由于固定工资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是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成本,因而,固定工资是必须支付的,无法实现抵押功能,机器所有者独自承担了抵押的费用,这种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是不承担亏损的索取权。这个例子中,负盈不负亏的剩余索取权违背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原则,此外,没有亏损对自身利益的潜在压力,剩余索取权容易成为消极的权利,无法引起对剩余控制权的积极使用。
  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一些企业为激励管理者积极性实行年薪制,由于没有相应的个人财产抵押而成效不大,甚至出现管理者粉饰利润的现象。理论上,没有任何固定索取者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契约可以不需要相应于剩余权利的抵押。但是,当企业契约中存在固定索取者,比如说银行,为了固定索取权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也使企业所有权对称安排的效率真正实现,人力资本拥有剩余索取权必须对固定索取者的权利有所抵押,而且这种抵押作用不能简单地依靠普通的工资形式。
  
  三、职工持股度量与抵押的产权安排
  
  功用职工持股计划意指企业内职工个人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份并委托企业内持股会进行集中管理的剩余权利分配形式,很多职工持股方案还与养老计划结合使用。持股会是一个基金法人,由它对外融资,再投资到本企业股权,企业用现金回报偿还贷款本息,持股会为每个职工设立账户,职工离开企业时可以获得个人账户的股票。
  通常情况下,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能力与股票市值的相关度比较低,因为在现代企业中,这些能力需要通过管理组织得以体现,而股票市场一般只能作为直接衡量企业组织管理业绩的参照系。对职工人力资本的能力评价缺乏通过股票价格波动来实现偏差自动调节的工具,校准人力资本的评价偏差需要在企业内进行,而难以像经理股票期权那样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
  在实行持股计划时,如果职工人力资本所含的实际能力普遍较多,对企业剩余的贡献多,并通过利润的增减指标体现。那么,持股会将得到充裕的现金回报,其资金运作趋于良好,继而意味着职工实际上拥有更多的剩余索取权。
  反之,职工的剩余索取权会减少。一旦对职工离开企业的时间加以限制,例如把持股股权作为养老金的一部分,那么,与经理期权制的短期性相比,持股计划更像是适应性调整的长期工具,能及时发现对人力资本评价的偏差并通过持股会的资金运作调整剩余权利的分配。职工持股计划能够顾及人力资本价值在长期中变化的特征,这恰恰是相对固定的剩余权利安排力所不及的。比如,对于利润分享制,剩余索取权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职工能力高、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固然可以分享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但是在职工能力低的时候,剩余索取权也不至于下降,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不对称性加大,导致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效率损失。
  在职工持股计划中,职工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安排在抵押的实现上与经理股票期权制类似,包括承担人力资本的套牢风险等因素。不同的是,职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抵押主要体现在持股计划开始时,以认购股权的支出方式进入企业。这是因为,相对而言职工人力资本比管理人员的更容易度量,表现在一般劳动力有相对独立的市场而所谓“经理市场”往往有“市”无“场”。
  另外,对人力资本增量的抵押也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通过分配到个人账户的企业剩余逐步实现。即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在离开企业前委托给持股会,与人力资本投资增量对应的不仅是企业利润的增量,以及职工剩余索取权比例的增量,还有个人账户里资金的增量。抵押实现存在的长期性的主要原因是,对职工人力资本增量的评价由于缺乏直接的工具而无法像经理股票期权一样在短期内自动增减抵押资金量,而更适宜于通过增量的长期均值来实现。而在利润分享制中,没有利用个人账户的均衡功能,职工容易成为“负盈不负亏”的剩余索取者,这样会降低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使用的积极性,事实上的剩余权利不对称在长期中仍会引起企业效率低下的情况。
  通过动态和均值的手段,职工持股计划具有人力资本度量与抵押的产权安排功能。但是,在人力资本所有权实现方式上,职工持股尚没有普遍运用,其主要原因是股权分散带来决策权不集中引起的困难。正如亨利·汉曼斯的观点,企业职工所有制之所以不能在多数行业推广,主要原因是职业与技能存在异质性,造成职工集体决策的协调成本过高。
  对实物资本所有者,决策权的分散可以通过董事会的集中职能或“用脚投票”得到较好解决,而对人力资本,持股计划中的股权一般不能轻易转让。在长期持有的约束下,“用脚投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职工股权可以委托给职工持股机构以解决决策分散问题,持股机构的大部分成员应该由职工代表组成。当然,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引起另一个问题的产生,持股机构内部控制权的过度竞争会使职工剩余权利的安排事与愿违,几乎所有在企业治理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都将在职工人力资本剩余权利安排时出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职工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安排更复杂,适合实际的设计需要在评价、抵押以及决策分散等问题之间权衡利弊。虽然诸如持股计划、利润分享制等不同探索方式已经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得以实施,也有所成效,但理论和实践的任务依然艰巨。
  
  參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荣兆梓.企业性质研究的两个层面[J].经济研究,1995(5).
  3、陈凌,姚先国.论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J].经济科学,1997(4).
  4、王红霞,刘建刚.试论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权问题[J].经济科学,1998(6).
  5、奥利弗·威廉姆斯等.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马丁·威茨曼.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其他文献
意外伤害,已成武汉7岁以下儿童的第一大死因,其中六成以上意外发生在家里。5月21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发布研究成果时表示,大多数所谓“意外”都可避免。在家具四角绑上“防撞角”、窗户安装防护栏,总花费不过500元,但大多数家长却没有做到。  儿童跌落伤居意外伤害之首  近日,由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发布一项研究成果——武汉市0-7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干预对策研究,列出了儿童受伤原因的前五名。居于
期刊
一年一度毕业季脚步临近,家有学子的家长们可得留个心,别因找升学捷径上当受骗。记者昨日从蜀山区检察院获悉,该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诈骗案已审理,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张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骗取了大量财物。  2004年,23岁的张某从合肥某高校毕业。2009年9月,张某从朋友李某那听说有个搞钱事。李某告诉他,认识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想读张某母校的研究生,家人愿意出大价钱。张某自知没此能耐,但听说对方开出28
期刊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微博)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
期刊
青岛市12个区、市近日发布了幼儿园招生方案,其中,3个区、市划定了36所“就近入园”试点幼儿园,部分农村区、市主城区也向社会公布了“就近入园”幼儿园的名单。此次试点工作主要将户籍作为划定区域招生,实施“就近入园”的标准。  根据招生方案,试点幼儿园将从5月24日开始向社会发布招生简章,并统一规定报名时间,各幼儿园不得提前报名。参与“就近入园”的试点园将参考小学往年就近入学的形式,结合幼儿园周边居民
期刊
内容提要:三主体教育作为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家长主体互相联动的,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师主体、学生主体联动机制的不足,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三主体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基本内容为学生身体发展的质量、学生理性发展的质量、学生非理性发展的质量。三主体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基本途径为对话、合作。三主体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基本方式为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三主体教育:学校:教学
期刊
1950年10月,几个迫于生计的石匠、木匠、泥水匠,在蓬溪县城自发组合,扯起蓬溪县建筑工会(蓬溪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前身)这面旗帜的时候,他们绝对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这面旗帜,在饱经五十七年风雨之后,不仅没有丝毫褪色,甚至还变得如此光彩夺目,成为四川省集体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1992年,排名49位)、建设技术创新先进单位(2001年)、建筑先进企业(2005、2006年)和重合同
期刊
摘要: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消费品行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企业制定差异化战略要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量体裁衣,并且应当是动态的,要适时修改。制定和实施差异化战略要注意回避差异化陷阱。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优势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首先必须在自己的竞争战略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制胜有三大基本战略(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
期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身为父母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谁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呢?有谁不希望“儿成龙,女成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难怪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教育好孩子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的怠慢,因为人是天底下最高级的动物,他的成长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供给,还包括身体的、心灵的、情感的、学业的、工作的等
期刊
第一: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发展到家庭教育是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事情;  第二:从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指导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发展到家庭教育是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三: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父母大人)对于子女的教育,发展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甚至是家长要向孩子学习方向转变;  第四: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对学前孩子的教育,发展到终生教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活动的缘起及过程、主要特点及相关评价、引发的思考等三个维度对2012年历时7个月的“金华市十大智慧父母评选活动”进行解剖,并从中提炼出“选择恰当的主题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有热情、有专业、能整合是第三部门作用发挥的关键”、“平等、互动、正能量是本次全媒体传播的特点”三点思考。  主题词:智慧父母;评选活动;思考;报告  引导父母科学育儿、引领家庭教育健康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