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初中思品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为了适应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有用人才,就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抛弃以前教学中一些陈旧过时的方法,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全面革新。构建和谐的初中思品课堂,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1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滞后、教学观念陈旧的地区,就是老师高高站在讲台上,讲理论,说大道理,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和知识的容器强行灌输,“要你怎样,不要你怎样”,一切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学生稍有偏颇便严加指责,甚至大打出手。这种情况下,思想品德课老师就是一个“封建式的家长”。而事实情况正好相反,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好动的成长阶段,具有很强的“叛逆”意识,教师的空洞说教和高压政策就恰恰激活了这种“叛逆”。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就完全站到了对立面,而这种“敌对”状况的存在,一定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从“圣坛”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心、交朋友,彻底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2 校内和校外的关系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德育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紧密结合服务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思想品德课内在规律、便于操作的德育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在狠抓校内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校外的影响作用,校外的情况形形色色、复杂多样,要教会学生杜绝不良诱惑,远离网吧、淫秽影视、书刊和所有不健康场所,避免受到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每学期初,科任老师要走村入户,实地调查,摸清本地存在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家庭具体情况,通过信息采集,建立学生资料信息卡片,以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3 课上和课下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鉴于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运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明白道理,同时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在讨论中、甚至在争论中明辨是非、明白事理,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氛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当然,思想品德工作不能单靠课堂这一个渠道,而要辅之内容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主旨积极向上、手段新颖直观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再现、延伸、巩固和深化。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乐中学”,在“做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实际行动当中。
  4 教材和资料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依据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其健康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整个思品教育过程的一条主线,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除了统编教材,还应开发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现实案例,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开放性”考试形式的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向学生展示的各种资料,一定要真实具体,具有典型性,教育性,千万不能不加选择的滥用。只有紧扣“教材是线、资料是面;教材为经、资料为纬”的原则,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5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而把传授知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过分强调培养能力,忽视知识传授的提法显然有失偏颇。因为只有量(知识)的积累,才能达到质(能力)的飞跃,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对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国策的基本知识做到掌握,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量化与评价结合。
  6 开卷与闭卷的关系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采用全开卷的考试形式,按理说这时再提“闭卷”已意义不大。可我认为“闭卷”考查仍然是必要的,不过这种“闭卷”是在平时考查中运用的。因为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常识应该是烂熟于心的,这是评价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本条件,再者,不可能每回答一个问题,每分析一个案例,都要去翻教材、查资料,况且如果连起码的理论知识头脑中都没有储备,又何谈把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另外,考试时间是有限的,甚至是紧迫的,如果题无巨细都去翻书找答案,又怎能按时完成呢?基于此,思想品德可考试应把平时的闭卷考查和学期末的开卷考查结合起来,既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夯实基础、提高素质的教学目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联系、矛盾的观点贯彻始终,切实处理好上述六对关系,既要转变观念,大胆革新,又不能走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1 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威,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
期刊
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是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里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期刊
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最关键的挑战是“适应”。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压力,不会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将会被时代所淘汰。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这是何等残酷无情的现实!现在的学生心理有问题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出走、自杀、甚至杀父母现象一件件一桩桩警示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才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字词教学已不再重要了。课堂实施中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语文课堂上提出生字新词、查注解释生字新词、设计有关生字新词运用的巩固练习浪费了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再者,只要学生有阅读活动,无论是课内课外,都会涉及到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学生完全应该并且也能够自主去完成积累。更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觉得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课
期刊
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它在试卷中占分比重高,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直翻实词。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略分析,把句子中的所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同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探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关键。  我在语文阅读教
期刊
怎样才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时刻保持着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  1.1 运用多媒体建立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教学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如果教师用电脑在屏幕上展现语言环境,使音、形、意于语境融为一体,再加一些直观的教具,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屏幕上显示打电话、商店购物等情景和对话,使学生学起来印象
期刊
幽默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教学中的幽默不仅能给课堂带来轻松与欢笑,而且能促进学生启迪与思考,它就是巧妙思考和深刻体会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  1 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导入,内容枯燥难学时,幽默是“开胃菜”,可以“活跃课堂,
期刊
专家说:“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心,认为强调朗读就是死记硬背,会让学生成为“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的书呆子,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教材教法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必须明确,民族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民族教育的沃土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理由如下:  1 诵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