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充分运用问题探究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保证数学学习的高效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与智力发展相得益彰。
关键词:问题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愿望,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科学把握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和探究未知的欲望与能力。
问题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初步发现并且明确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假象和猜测;通过实验、调查和文献查阅等多种方法搜集有效科学依据;综合处理搜集到的证据,并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得出合理的结论;对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作出科学评价;将所得结论撰写成文字报告,交流并推广。现在,笔者就问题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问题情境设置要结合生活实际。概念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涩、抽象的典型特征,如何才能把概念所要表达的含义准确无误地揭示出来,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否有效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生活素材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用通俗生动的实例引入新概念,使学生逐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建立数学知识的网络化结构,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
2.问题情境设置要抓住重点。例如:在研究一个数学定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检验既得定理的准确性。表面上看,此举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其实不然,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始终把问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数学核心问题进行探索,偏离了数学概念学习的实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锻炼,缺乏实效性。
3.问题情境设置要难易适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鼓励性评价原则。“跳一跳,摘桃子”,要始终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始终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最大限度地维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形势下,教师作为指导者,有责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分析,在互动合作和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各抒己见,有利于多维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两个角和夹边可以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成立。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也可以证明此问题……如此种种,教师就可以使学生了解证明问题的思路不止一种,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教师态度过于严厉,课堂氛围过于拘谨,都会造成学生束手束脚,不敢发表意见,学生身心得不到放松,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自然也不会得到发展。反之,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时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富有个性的疑问和看法,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表扬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对于失败的例证,要深入研究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自觉形成良性循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四、合作探究,总结交流
斯托里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重视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探究和总结交流是问题探究模式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积极促成合作探究,形成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氛围。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向导,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走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这种方法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利用亲身经历去探寻新知,从而获得知识积累。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峰.问题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2):36.
[2]赫晓瑞.基于电子白板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1.
关键词:问题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愿望,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科学把握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和探究未知的欲望与能力。
问题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初步发现并且明确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假象和猜测;通过实验、调查和文献查阅等多种方法搜集有效科学依据;综合处理搜集到的证据,并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得出合理的结论;对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作出科学评价;将所得结论撰写成文字报告,交流并推广。现在,笔者就问题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问题情境设置要结合生活实际。概念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涩、抽象的典型特征,如何才能把概念所要表达的含义准确无误地揭示出来,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否有效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生活素材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用通俗生动的实例引入新概念,使学生逐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建立数学知识的网络化结构,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
2.问题情境设置要抓住重点。例如:在研究一个数学定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检验既得定理的准确性。表面上看,此举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其实不然,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始终把问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数学核心问题进行探索,偏离了数学概念学习的实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锻炼,缺乏实效性。
3.问题情境设置要难易适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鼓励性评价原则。“跳一跳,摘桃子”,要始终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始终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最大限度地维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形势下,教师作为指导者,有责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分析,在互动合作和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各抒己见,有利于多维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两个角和夹边可以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成立。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也可以证明此问题……如此种种,教师就可以使学生了解证明问题的思路不止一种,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教师态度过于严厉,课堂氛围过于拘谨,都会造成学生束手束脚,不敢发表意见,学生身心得不到放松,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自然也不会得到发展。反之,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时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富有个性的疑问和看法,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表扬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对于失败的例证,要深入研究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自觉形成良性循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四、合作探究,总结交流
斯托里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重视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探究和总结交流是问题探究模式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积极促成合作探究,形成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氛围。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向导,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走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这种方法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利用亲身经历去探寻新知,从而获得知识积累。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峰.问题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2):36.
[2]赫晓瑞.基于电子白板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