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看做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致力于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稳固的阅读能力。本文拟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后的小组交流、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技术的应用和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五个方面来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兴趣;小组交流;多媒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读书本数是4.3本,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广泛地阅读,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可以提高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阅读这一良好习惯的初始时期,同时也是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但是,阅读一直是学生比较惧怕的学习版块,有的学生甚至说:珍惜生命,远离阅读。因此,教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使命刻不容缓,不容易实现。本文拟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后的小组交流、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技术的应用和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探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任何人做任何事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力因素。没有兴趣,任何人都将难以取得某一方面抑或某几方面的成就。学习上,兴趣就更是不可缺少的了。众所周知,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经有过关于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著名言论:兴趣使学生最好的老师。是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往往吸引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开发相关的智力和能力,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小学时期,阅读能力的考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方面,也是重点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教师需要深思的教学探究内容。古人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里面有学生需要的东西,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学生自然就喜欢阅读书籍。小学时期,学生的心里身体都还完全不成熟,有的时候在学习上还是较多的呈现出稚子之气的一面,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时,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是在书上看到的,学生想要更多了解相关的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就会也选择在课下阅读书籍,这就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初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多,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小事,教师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发现和挖掘,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后的小组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我们屡试不爽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21世纪,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创造和交流的世纪,是合作和共赢的世纪。学生虽然还年龄较小,心智不完全成熟,但是对于友情的认识和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教师通过让学生交流的方式,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感情认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他人和谐交流的能力。在这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中,具体还可以分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组际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三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就平时的课外阅读展开小范围的交流,但是小学生还欠缺一些组织性和严密性,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参与其中,一定程度的引导学生的话题和内容,尽量使学生们交流地富有成效。小组讨论之后就可以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把小组探讨的成果与别人分享,共享成果,是教会学生与别人分享的重要为人处世能力。最后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方式比较随意,平时上课时,课间休息时,或者早自习时,学生有阅读的感想或者有阅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向教师交流和咨询。教师也要注意鼓励学生勤加阅读,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读物。在学生成绩取得进步或者其他方面有突破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赠送学生一些好的读物,一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二来是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下书中的知识或者观点,而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产出,有所创新。学生既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有句古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完全相信作者的观点,而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帮助学生开发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鼓励,摆脱传统教育中固定答案的弊端。小学时期,是学生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学生往往能够在一个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模式。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我们教师需要协助培养的正是学生的这种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帮助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一步,其实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一定要充分的重视。
四、现代阅读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阅读的方式早已不仅仅是书本的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和使用网络等更新颖的方式培养阅读的习惯。但是这个阅读一定要注意把握一定的时间和量。因为,过多的使用电脑等高科技,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视力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督促学生,同时适当地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帮助学生保护视力。
五、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是巨大的,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家长的很多习惯或者生活方式,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模式,尤其是小学时期,是学生一生之中许多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带孩子去书店,多给孩子阅读的机会,有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交流感想。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中国有句古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社会相关机构组织人员能够尽可能地多宣传一些阅读的相关内容,学生将会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取得阅读能力的进步,耳濡目染,深受其益。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兴趣;小组交流;多媒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读书本数是4.3本,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广泛地阅读,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可以提高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阅读这一良好习惯的初始时期,同时也是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但是,阅读一直是学生比较惧怕的学习版块,有的学生甚至说:珍惜生命,远离阅读。因此,教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使命刻不容缓,不容易实现。本文拟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后的小组交流、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技术的应用和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探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任何人做任何事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力因素。没有兴趣,任何人都将难以取得某一方面抑或某几方面的成就。学习上,兴趣就更是不可缺少的了。众所周知,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经有过关于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著名言论:兴趣使学生最好的老师。是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往往吸引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开发相关的智力和能力,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小学时期,阅读能力的考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方面,也是重点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教师需要深思的教学探究内容。古人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里面有学生需要的东西,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学生自然就喜欢阅读书籍。小学时期,学生的心里身体都还完全不成熟,有的时候在学习上还是较多的呈现出稚子之气的一面,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时,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是在书上看到的,学生想要更多了解相关的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就会也选择在课下阅读书籍,这就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初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多,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小事,教师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发现和挖掘,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后的小组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我们屡试不爽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21世纪,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创造和交流的世纪,是合作和共赢的世纪。学生虽然还年龄较小,心智不完全成熟,但是对于友情的认识和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教师通过让学生交流的方式,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感情认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他人和谐交流的能力。在这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中,具体还可以分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组际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三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就平时的课外阅读展开小范围的交流,但是小学生还欠缺一些组织性和严密性,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参与其中,一定程度的引导学生的话题和内容,尽量使学生们交流地富有成效。小组讨论之后就可以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把小组探讨的成果与别人分享,共享成果,是教会学生与别人分享的重要为人处世能力。最后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方式比较随意,平时上课时,课间休息时,或者早自习时,学生有阅读的感想或者有阅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向教师交流和咨询。教师也要注意鼓励学生勤加阅读,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读物。在学生成绩取得进步或者其他方面有突破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赠送学生一些好的读物,一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二来是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下书中的知识或者观点,而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产出,有所创新。学生既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有句古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完全相信作者的观点,而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帮助学生开发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鼓励,摆脱传统教育中固定答案的弊端。小学时期,是学生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学生往往能够在一个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模式。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我们教师需要协助培养的正是学生的这种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帮助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一步,其实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一定要充分的重视。
四、现代阅读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阅读的方式早已不仅仅是书本的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和使用网络等更新颖的方式培养阅读的习惯。但是这个阅读一定要注意把握一定的时间和量。因为,过多的使用电脑等高科技,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视力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督促学生,同时适当地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帮助学生保护视力。
五、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是巨大的,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家长的很多习惯或者生活方式,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模式,尤其是小学时期,是学生一生之中许多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带孩子去书店,多给孩子阅读的机会,有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交流感想。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中国有句古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社会相关机构组织人员能够尽可能地多宣传一些阅读的相关内容,学生将会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取得阅读能力的进步,耳濡目染,深受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