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算得上是门“豆芽学科”,内容比较多,但是教学时间极为有限。这样一来,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管理:有序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管理上多花点心思,注意细节,会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精巧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必须努力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案例:在教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思前想后不知道该怎么导入,用五四青年节导入吧,又觉得落入俗套,思量再三,最后用《我的1919》的视频片段: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最后拒签和约。这则视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一目了然,更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则视频换来了学生由衷的掌声。
  可见,对于历史课而言,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2.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给学生呈现清晰的脉络线索,这样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才不至于晕头转向,张冠李戴,这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对于初学中国通史的学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六要素”分析法,解析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同时应避免纠缠于中国古代某些艰涩难懂的历史概念,可以精选出少数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历史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结合起来,这样既深入浅出,又不至于让课堂陷入冗繁枯燥的僵局,从而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有效教学。
  案例:在教学《东汉的盛衰》一课时,在介绍完东汉建立的相关情况后,执教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光武帝刘秀是个‘数学家’”,学生很是好奇,怎么东汉的开国皇帝与数学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于“刘秀的治国方略”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疑问看看“刘秀为什么和数学有关系”。把刘秀的治国措施:释放奴婢、减免苛捐杂税等等,处理为“减束缚”“减税收”等,这些是“数学家”刘秀在“做减法”,同样“增设图书馆”等就被处理为刘秀“做加法”。这样处理,使得本来干巴巴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这也让我想起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老师,在评价他的课时,有人说:“一堂真正的好课,并不是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嘻嘻哈哈就很好,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学会思考,喜欢思考。袁腾飞的课好就好在,他的课学生爱听,并在从中学会了不属于课本的东西,比如知识、比如一种价值观、比如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相关热点新闻链接、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如果用得恰到好处,会对一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南郑县的一次阳光师训中,听到顾老师的一堂历史课,顾老师在处理这堂课时,巧妙地将标题设计为《改革开放与我们》,并且在开课后播放了一段约5分钟的视频资料,这段视频主要记录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随后顾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归纳在视频中出现的历史事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充分发挥了视频资源的优越性,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将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梳理清楚,实际上比教师讲授效果要好。
  总而言之,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能力,这是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努力研究的问题。这个切入点,必须要以教学的有效性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这应该是对历史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学是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愿这门艺术能一直激励我勇往直前,推陈出新,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龙岗学校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针对水电厂目前普遍开展的在线监测工作,从在线监测的目标、配置原则、系统功能、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水电机组开展在线监测应注意的几个
系统介绍了火力发电高温部件金属损伤形式和检测方法,并详细地阐述了非破坏性损伤检测的步骤、方法和剩余寿命估算技术,应用空洞面积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计算了某厂锅炉炉管和
叙述了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的功能及在益阳电厂的试验投运情况,并对加快系统负荷响应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总结了产后上门服务对年轻夫妇和家庭的影响。主要包括通过上门服务,以协助、指导、教育和调节的方式,进行婴儿护理、产妇的护理、健康教育和协调其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缓解其对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迭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高中新课改增加的《文化生活》教材更是雪中送炭,为我们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两方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第一。充分利用《文化生活》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有人曾说“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积累,才能培养稳定健康的人格。在教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感到脑子空空,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更不知如何下笔。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素材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