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分为普及型舞蹈教育和专业型舞蹈教育两部分,《舞蹈作品赏析》课是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及人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该论文主要对舞蹈专业《舞蹈作品赏析》课的教学目的进行解析,将授课内容与舞蹈赏析的教学目的结合论述,以期《舞蹈作品赏析》课的教学能更好的开展,提高舞蹈专业《舞蹈作品赏析》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舞蹈赏析;教学目的
《舞蹈作品赏析》对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具备学习舞蹈的基础知识,能具有初步的舞蹈赏析能力和基本的舞蹈文化素养;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继续学习舞蹈的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舞蹈作品赏析》课所包含的舞蹈种类具有多样性,舞蹈风格上不仅包括中国的民间舞、古典舞,还包括国外的芭蕾舞、现代舞及国际流行舞蹈;舞蹈形式上不仅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还包括舞剧、舞蹈诗。从舞蹈发展的时间顺序上不僅包括现在近年来的经典剧目,还应包括古代舞蹈、近现代的舞蹈。舞蹈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像机电视机产生之后,舞蹈的流存更加直观,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舞蹈赏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往往选择各舞种各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舞蹈剧目以及近年来在各种大型比赛上的获奖剧目及高水平剧目,还可以根据近年来出版的各种舞蹈赏析书籍及互联舞蹈的热门程度来选择相应的剧目。此外,由于舞剧时间较长,可选择其中的经典片段或其中一幕在课堂上赏析,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自己先看,并写下观后感,课堂在进行片段性赏析,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使学生赏析到多样的舞蹈,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不同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
舞蹈是美的艺术,对一个经典舞蹈剧目的赏析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是不够的,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要引导学生去赏析舞蹈形式“美”美在哪里,内容“美”美在哪里,情感“美”美在哪里,还有舞台灯光、道具、服饰、音乐在表现舞蹈作品的“美”上是如何运用的等等。具体来说包括舞蹈的动作美是如何体现的?例如造型美在哪里?动作的连接变化美在哪里?高难度技巧在剧目中的运用美在哪里?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服饰美在塑造舞蹈美的形象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音乐美与舞蹈美是如何相辅相成的?等等。只有把这一系列的关于美的问题在具体的舞蹈剧目赏析中解决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
二、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
舞蹈赏析活动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舞蹈赏析水平及认识能力即舞蹈文化素养。因此,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是該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要求教师在讲授舞蹈赏析时需先结合舞蹈艺术概论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舞蹈作品的赏析,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赏析活动,将赏析课堂逐渐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
《舞蹈作品赏析》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包括舞蹈的分类,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的形式,舞蹈作品的意境,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舞蹈作品的构图特点,舞蹈所包含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等等。而所有这些舞蹈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舞蹈作品赏析》课中不应该靠授课教师单独的枯燥的讲授,而是应该结合相关经典的舞蹈剧目,按照一定的顺次如舞蹈的地域顺序或舞蹈的发展的时间顺序逐步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并可以活学活用于自己独立的舞蹈赏析活动中。例在赏析剧目《酥油飘香》时,应传递给学生的舞蹈知识包括:首先从舞蹈形式上,该舞蹈属于群舞,其次在舞蹈风格上,它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藏族舞,藏族舞蹈的传统风格特点,民族性格如何,该舞蹈的编创用到哪些藏族传统动作动律,作者是如何创新的,该舞蹈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叙事手法有何高明之处,该作品的音乐有何特点,该作品可分为几段,作者通作该剧目要传达给大家什么样的情感,要表达什么等等知识,这些都是舞蹈剧目所包含的舞蹈文化,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弄清楚,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三、为其他舞蹈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经典舞蹈作品的表演和编创是一流的,风格是明显而强烈的,观赏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能够激发人的跳舞欲望。在《舞蹈作品赏析》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表演和编创进行赏析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舞蹈表演水平。舞蹈表演的好坏不仅体现在肢体动作的优美,还有情绪的运用,面部表情的运用,气息的运用等等。一个好的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好的舞者的表演,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性艺术,舞蹈表演的好坏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舞蹈的抒情性高于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身体语言来传递,因此赏析课上学生通过对优秀剧目的赏析,可以很好的体会、学习舞蹈表演,大到力量的运用小到眼神及气息的运用。
经典作品具有强烈的风格性,这种风格性体现在动作的姿态上、动作的动律上以及音乐及服饰上等等。一般来说,为了让学生在赏析舞蹈时可以和自身的专业学习进行结合,大多数院校舞蹈赏析课的开设是在学生至少经过了一学期到两学期的专业学习之后才开设,而在此期间,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民间舞、芭蕾基训,因此在课堂上赏析已经学过的舞种时老师就会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去观察舞蹈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动作姿态中,主题动作是如何体现风格的等等。例如在赏析蒙古族舞蹈剧目《盛装舞》时,学生就会发现虽然已经学过蒙古族舞蹈,但是盖剧目中舞蹈风格还可以通作不同的动作去体现,进而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风格性。
此外,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学生可以间接学习到一定的舞蹈编导知识。舞蹈编创是否优秀直接关系一个舞蹈作品是否成功,因此经典的舞蹈作品其编创往往是很具特色很有特点的,通过舞蹈剧目的赏析,学生可以观摩多种多样的舞蹈编创手法,为今后舞蹈编导课的教学活动积累大量的舞蹈素材,开阔学生的编舞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舞蹈教师的舞蹈作品表演与编创等其他舞蹈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魏娅.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3) .
[2]李进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舞蹈赏析;教学目的
《舞蹈作品赏析》对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具备学习舞蹈的基础知识,能具有初步的舞蹈赏析能力和基本的舞蹈文化素养;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继续学习舞蹈的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舞蹈作品赏析》课所包含的舞蹈种类具有多样性,舞蹈风格上不仅包括中国的民间舞、古典舞,还包括国外的芭蕾舞、现代舞及国际流行舞蹈;舞蹈形式上不仅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还包括舞剧、舞蹈诗。从舞蹈发展的时间顺序上不僅包括现在近年来的经典剧目,还应包括古代舞蹈、近现代的舞蹈。舞蹈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像机电视机产生之后,舞蹈的流存更加直观,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舞蹈赏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往往选择各舞种各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舞蹈剧目以及近年来在各种大型比赛上的获奖剧目及高水平剧目,还可以根据近年来出版的各种舞蹈赏析书籍及互联舞蹈的热门程度来选择相应的剧目。此外,由于舞剧时间较长,可选择其中的经典片段或其中一幕在课堂上赏析,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自己先看,并写下观后感,课堂在进行片段性赏析,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使学生赏析到多样的舞蹈,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不同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
舞蹈是美的艺术,对一个经典舞蹈剧目的赏析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是不够的,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要引导学生去赏析舞蹈形式“美”美在哪里,内容“美”美在哪里,情感“美”美在哪里,还有舞台灯光、道具、服饰、音乐在表现舞蹈作品的“美”上是如何运用的等等。具体来说包括舞蹈的动作美是如何体现的?例如造型美在哪里?动作的连接变化美在哪里?高难度技巧在剧目中的运用美在哪里?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服饰美在塑造舞蹈美的形象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音乐美与舞蹈美是如何相辅相成的?等等。只有把这一系列的关于美的问题在具体的舞蹈剧目赏析中解决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
二、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
舞蹈赏析活动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舞蹈赏析水平及认识能力即舞蹈文化素养。因此,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是該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要求教师在讲授舞蹈赏析时需先结合舞蹈艺术概论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舞蹈作品的赏析,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赏析活动,将赏析课堂逐渐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
《舞蹈作品赏析》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包括舞蹈的分类,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的形式,舞蹈作品的意境,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舞蹈作品的构图特点,舞蹈所包含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等等。而所有这些舞蹈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舞蹈作品赏析》课中不应该靠授课教师单独的枯燥的讲授,而是应该结合相关经典的舞蹈剧目,按照一定的顺次如舞蹈的地域顺序或舞蹈的发展的时间顺序逐步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并可以活学活用于自己独立的舞蹈赏析活动中。例在赏析剧目《酥油飘香》时,应传递给学生的舞蹈知识包括:首先从舞蹈形式上,该舞蹈属于群舞,其次在舞蹈风格上,它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藏族舞,藏族舞蹈的传统风格特点,民族性格如何,该舞蹈的编创用到哪些藏族传统动作动律,作者是如何创新的,该舞蹈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叙事手法有何高明之处,该作品的音乐有何特点,该作品可分为几段,作者通作该剧目要传达给大家什么样的情感,要表达什么等等知识,这些都是舞蹈剧目所包含的舞蹈文化,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弄清楚,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三、为其他舞蹈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经典舞蹈作品的表演和编创是一流的,风格是明显而强烈的,观赏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能够激发人的跳舞欲望。在《舞蹈作品赏析》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表演和编创进行赏析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舞蹈表演水平。舞蹈表演的好坏不仅体现在肢体动作的优美,还有情绪的运用,面部表情的运用,气息的运用等等。一个好的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好的舞者的表演,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性艺术,舞蹈表演的好坏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舞蹈的抒情性高于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身体语言来传递,因此赏析课上学生通过对优秀剧目的赏析,可以很好的体会、学习舞蹈表演,大到力量的运用小到眼神及气息的运用。
经典作品具有强烈的风格性,这种风格性体现在动作的姿态上、动作的动律上以及音乐及服饰上等等。一般来说,为了让学生在赏析舞蹈时可以和自身的专业学习进行结合,大多数院校舞蹈赏析课的开设是在学生至少经过了一学期到两学期的专业学习之后才开设,而在此期间,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民间舞、芭蕾基训,因此在课堂上赏析已经学过的舞种时老师就会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去观察舞蹈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动作姿态中,主题动作是如何体现风格的等等。例如在赏析蒙古族舞蹈剧目《盛装舞》时,学生就会发现虽然已经学过蒙古族舞蹈,但是盖剧目中舞蹈风格还可以通作不同的动作去体现,进而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风格性。
此外,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课,学生可以间接学习到一定的舞蹈编导知识。舞蹈编创是否优秀直接关系一个舞蹈作品是否成功,因此经典的舞蹈作品其编创往往是很具特色很有特点的,通过舞蹈剧目的赏析,学生可以观摩多种多样的舞蹈编创手法,为今后舞蹈编导课的教学活动积累大量的舞蹈素材,开阔学生的编舞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舞蹈教师的舞蹈作品表演与编创等其他舞蹈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魏娅.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3) .
[2]李进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