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症不能只打120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您走在路上,突然遇到急症发作患者,应该怎么办?当然是要尽量施救。不过,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您,可能除了掐人中和打120外就不会其他方法,而这很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造成本可避免的悲剧。本文将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知识,介绍如何进行现场处理的简便办法,以备不时之需。
  
  先检查,再呼救
  抢救是个技术活,需要医生参与。在医生到达之前,应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如心跳、呼吸、脉搏和大动脉(颈、股、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生命体征存在,应立即投入紧张有序的急救。
  首先当然是迅速拨打120求救,此时说话要简略,告诉对方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急救现场地址。地址必须准确无误,以免医生走错路耽误时间。
  
  等医生,莫闲着
  在医生到来之前,您不要消极等待,而应边抢救边等,施行心肺复苏与穴位掐、捏、针刺、按压、按摩等,为下一步抢救治疗赢得时间,增加抢救成功几率。
  不会?没关系,很快可以学会的啦!常见危重急症徒手急救方法如下——
  昏迷
  突然在车站、码头、机场、公交车上、路边等处发现患者昏迷(可能人事不省、呼叫不应等),应立即将患者放置于复原位(又称稳定侧卧位),同时拍打肩部呼唤“怎么啦”“哪里不好呀”。如10分钟内患者仍不清醒,这便是昏迷,应随即给予中医徒手急救。
  徒手救治法:用食指甲强掐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处),或用劲强压该穴;同时用拇指与食指用力强捏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用力强捏或强压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3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疗效判断:施救2~3分钟后,患者面色红润、四肢肌肉抽动、眼球转动等为有效,患者没有反应为无效。
  
  晕厥(昏厥)
  晕厥是暂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当脑供血恢复后即可清醒。
  方法:迅速掐人中穴并配合刺激合谷穴(方法同上),强捏内关穴,强捏甚至针刺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
  疗效判断:患者立即苏醒或有眼球转动、呻吟、叹息等为有效,患者没有动静为无效。
  
  休克
  休克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临危时发生的一种严重性全身综合征。此病来势凶险,病情重,很快危及生命。
  徒手救治法:使患者保持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称“休克体位”),以保证大脑供血,随即用力掐人中穴,配合刺激内关穴、神门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腕屈肌桡侧凹陷中),手法同前穴。
  疗效判断:患者面色、口唇由苍白转红润,口唇微动,出现呻吟、叹息,刺激舌咽有反应为有效;患者如仍然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则为无效。
  
  癫痫
  癫痫又称羊角疯,发作时,患者全身肌肉不自觉抽搐,呈阵发性或间歇性发作,发作停止后,患者逐渐恢复神志,但发作过程不能回忆。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全身抽动,四肢强直、牙关禁闭、口吐白沫、呼吸暂停、二便失禁,抽搐时间长短不等,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癫痫持续状态),需要急救车转院治疗。
  徒手救治法:用力强掐或针刺人中穴,配合刺激合谷、内关等穴,手法同前。
  疗效判断:患者迅速停止抽搐,肌肉松弛,呼吸恢复,神志转清为有效;患者继续抽搐为无效。
  
  心脏骤停
  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如不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心肺复苏)将导致猝死。
  徒手救治法:将患者取稳定侧卧位,解开衣领,作“按颌提颌法”,开通呼吸道,抠出口腔内的分泌物,畅通呼吸,迅速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的位置在胸骨下段(两乳头联线中点下方)用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双手交叉重叠,贴胸手指翘起,按压时上身前倾,以腕关节作支点,双臂伸直,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垂直地以掌跟将胸下压4~5厘米后,恢复原位,手掌不要离开胸部,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100次左右,节律均匀。
  在心肺复苏同时配合使用中医穴位救治,可进一步增加复苏成功率。强力掐人中穴至皮肤发红,配合针刺十宣穴(位于两手指尖端中央)。
  疗效判断:可触及大动脉(颈、股、足背动脉)搏动,胸部可见呼吸起伏运动,瞳孔光泽、明亮、等大、等圆、光反射正常并出现吞咽反射等为有效;患者突然猝死即为无效。
  正确有效按压可能促使患者颈动脉恢复搏动,心脏排血量达25%~35%,可保障人体最低基本血液循环需要。2007年《柳叶刀》杂志公布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按压法心肺复苏成功率是经典心肺复苏成功率的2倍。美国2008年3月修改了《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近年来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达57%,而过去经典心脏复苏(按压加人工呼吸)仅为20%(编者注:新版心肺复苏具体方法,请参阅我刊2011年4月号上旬刊30页《抢救猝死,从“ABC”到“CAB”》一文)。
  编辑/李宇杰[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三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二是“三低”.即预防率低、知晓率低、
不少人都知道,血压超过140/90 mmHg(毫米汞柱)是高血压的标志,也知道高血压是健康的大敌。然而,大家测血压后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高压(收缩压)、低压(舒张压)有没有超过那两个标准。如果现在问您,高压减去低压的差值有什么意义,您也许并不了解,也从未留意。那么,希望您从现在开始关注这个差值,因为它很重要。  这个差值被称为脉压差,正常值约为40~50mmHg,正常成年人血压一般为120/80mmH
小时候,我们就被教育:不要随地吐痰!也常常看到“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痰”,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污秽的象征。人们不仅不愿在公共场合看到别人随地吐痰,对于自己喉咙里的“异物”也恨不得马上清除掉。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左右支气管和连续再分叉的各级毛细支气管及肺泡组成。呼吸道管腔表面黏膜分布着千百万个分泌腺体和纤毛上皮细胞,分泌出的浆液可湿润吸入的干冷空气,黏液可粘附有害的尘埃、微粒和病
脑是人体进行思维活动最精密的器官,是我们一切言行的指挥中枢。大脑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现实中的人们对脑健康的重视远远不够,为了应付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大的压力,常挖空
如果现在问你,哪些疾病可能引起胸痛?大家的答案应该会包括肺癌、肺结核、心绞痛、气胸等常见的心内科、呼吸科疾病。当然,胸痛的病因肯定是不止这些的,下文要介绍的,就是可能引起胸痛的另一种疾病,即肋间神经痛。对它,你或许并不熟悉,但是,了解它是有必要的。  肋间神经痛是发生于肋间神经的疼痛,也是老年人胸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后者更多见。  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发生于肋间神经本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饱和脂肪酸”这个看起来挺专业的医学词汇,也渐渐被人们熟悉。或许您不能回答它具体有哪些作用,但多半知道,它对人体有益。有人认为,它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大补特补,这可就以偏概全了。  谈到这,有必要介绍下脂肪,听到这个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肥胖,进而对其产生厌恶。不过脂肪没有那么坏,它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维持健康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也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