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衰的动力”,现在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发掘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主动提问 思维能力 教育观念
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因为他们就是在不断地说问中逐步了解大千世界的。在幼儿教育中,如果一味地限制幼儿的说问,就会压抑他们的自主意识,妨碍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契机,精心诱导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引导幼儿对教师提出问题,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是目前幼教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而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又是幼教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于是传统教学模式就忽略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问,幼儿答。教师牵着幼儿走,赶着幼儿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一重要环节中,也是教师牢牢的掌握着活动的主动权,教师往往直接告诉幼儿应掌握什么知识,解答问题时,幼儿一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就可以,没有了主动思考、展开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依赖性强,没有创造性,离开了老师就没有办法学习,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静态的知识,还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多种能力和技能。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旧观念,把幼儿放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任何的教育手段都不能代替幼儿自身的发展。
观念摆正以后,幼儿教师还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契机,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我在科学课、语言课上进行了初步尝试,效果比较理想。比如:在认识摩擦生电的实验活动课中,为了使幼儿感兴趣,我带着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我首先要求幼儿把各自准备的小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用小尺去碰碎纸屑,这时每个幼儿拿的小尺上都沾满了碎纸屑,他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小尺,情绪非常激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会接着给幼儿讲纸屑为什么会粘在小尺上,然后又让幼儿复述,记住。但我并不这样做,而是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一定看到非常有趣的事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如果小朋友想知道这些奇妙的现象,就请大胆地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一定会告诉你们的。” 这时王新友和几个小朋友首先向我提出问题,他们说:“老师,碎纸屑为什么都会跑到塑料小尺上了,而且有的碎纸还会站着?”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是因为小尺和头发相互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又对碎纸屑产生吸力的作用,因此,碎纸屑就会跑到小尺上去了。接着杨小然小朋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为什么塑料小尺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问题提得比较深奥,根据电学原理,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物体内部原子的带电量。幼儿还不会理解,也不必理解,但为了不使幼儿感到失望,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要等小朋友长大后自己去探索。这时他们的情绪更激动了,我感觉得出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已获得了满足,从整堂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在探索,他们的思维已孕育在活动和提问中。
又如:语言课上,讲《小猫钓鱼》这一个故事,我先把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然后启发幼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想知道就请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要求一提出来,幼儿就纷纷提出问题,有的问:“小猫和谁一起去钓鱼?” “小猫为什么要去钓鱼?”有的问:“小猫什么时候去钓鱼?”“ 小猫到什么地方去掉鱼?”有的又问:“小猫怎样钓鱼?“”小猫钓到鱼了没有?“等等,幼儿的问题涉及故事的各个方面,激发起了幼儿的兴趣。接着,我要求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听完整个故事,然后又引导他们自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样,很好的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突破了定向思维的束缚,既培养了幼儿的表达、分析、比较、选择、判断等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实践表明,幼儿多向教师提问,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心里品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握时机,多创设情境,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把幼儿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动提问 思维能力 教育观念
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因为他们就是在不断地说问中逐步了解大千世界的。在幼儿教育中,如果一味地限制幼儿的说问,就会压抑他们的自主意识,妨碍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契机,精心诱导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引导幼儿对教师提出问题,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是目前幼教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而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又是幼教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于是传统教学模式就忽略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问,幼儿答。教师牵着幼儿走,赶着幼儿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一重要环节中,也是教师牢牢的掌握着活动的主动权,教师往往直接告诉幼儿应掌握什么知识,解答问题时,幼儿一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就可以,没有了主动思考、展开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依赖性强,没有创造性,离开了老师就没有办法学习,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静态的知识,还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多种能力和技能。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旧观念,把幼儿放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任何的教育手段都不能代替幼儿自身的发展。
观念摆正以后,幼儿教师还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契机,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我在科学课、语言课上进行了初步尝试,效果比较理想。比如:在认识摩擦生电的实验活动课中,为了使幼儿感兴趣,我带着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我首先要求幼儿把各自准备的小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用小尺去碰碎纸屑,这时每个幼儿拿的小尺上都沾满了碎纸屑,他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小尺,情绪非常激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会接着给幼儿讲纸屑为什么会粘在小尺上,然后又让幼儿复述,记住。但我并不这样做,而是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一定看到非常有趣的事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如果小朋友想知道这些奇妙的现象,就请大胆地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一定会告诉你们的。” 这时王新友和几个小朋友首先向我提出问题,他们说:“老师,碎纸屑为什么都会跑到塑料小尺上了,而且有的碎纸还会站着?”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是因为小尺和头发相互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又对碎纸屑产生吸力的作用,因此,碎纸屑就会跑到小尺上去了。接着杨小然小朋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为什么塑料小尺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问题提得比较深奥,根据电学原理,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物体内部原子的带电量。幼儿还不会理解,也不必理解,但为了不使幼儿感到失望,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要等小朋友长大后自己去探索。这时他们的情绪更激动了,我感觉得出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已获得了满足,从整堂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在探索,他们的思维已孕育在活动和提问中。
又如:语言课上,讲《小猫钓鱼》这一个故事,我先把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然后启发幼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想知道就请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要求一提出来,幼儿就纷纷提出问题,有的问:“小猫和谁一起去钓鱼?” “小猫为什么要去钓鱼?”有的问:“小猫什么时候去钓鱼?”“ 小猫到什么地方去掉鱼?”有的又问:“小猫怎样钓鱼?“”小猫钓到鱼了没有?“等等,幼儿的问题涉及故事的各个方面,激发起了幼儿的兴趣。接着,我要求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听完整个故事,然后又引导他们自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样,很好的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突破了定向思维的束缚,既培养了幼儿的表达、分析、比较、选择、判断等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实践表明,幼儿多向教师提问,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心里品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握时机,多创设情境,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把幼儿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