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量 增强学生习作能力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me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材单一,表达单薄,思想空泛,缺乏想象,少有个性,难见个人真实感受,仍是多年强调小学作文教学后难以跨越的鸿沟。由此可见,习作现状与新课标的总目标、分段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什么样的作文教学和这样的结果密切相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多数教师的习作课是怎么上的。在小学语文课中,尤其是在中高年级的每一单元后面都会安排一个集中习作训练。课时要求多为一二课时,语文教师都知道这是习作指导课(姑且不论这种安排的理论依据:习作是一种技能,有方法可循,可以按目标要求进行训练是否还要进一步探讨)。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为例,来分析一下它对习作的指导意义。
  本单元是一组以歌颂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主题的诗、文,习作训练要求写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教学文本与习作重点的联系在于表达真情实感。教学中,教师进行广泛的启发、引导。教师就文题、提纲、重点、情感、表达及学生的生活素材整理进行了指导,然后便要求学生作文。除了一般教学程序外,再也难有实质的东西。
  事实上,作文重在表达(达意、表情),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课堂教学却少有涉及,也很难涉及。老师不可能就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详细地指导,既没有这么多时间,能力上也可能会有问题。此外,由于教学时间、学生数、题材等问题,即便给予了详细的表达上的指导,给出了最合适的方法上的引导,那也只是教师水平的展示;面对具体内容的作文训练,学生仍难以形成个人的东西。如此说来,这样的习作指导充其量也只能是就既定的训练内容给予有限的指导,而面对习作综合能力的提高却少有帮助。
  新课标对阅读、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写”来说,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课标提出,“写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阅读量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一二年级达5万字,三四年级达40万字,五六年级达100万字。
  很显然,新课标体系科学地指出了习作与广泛大量阅读间的关系。在进行系统语文训练的同时,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非常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在完成一般与教材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习作练习时,都在进行着三维目标训练。在现有的课程计划框架内,面对同样是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教师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离开了广泛的阅读,我们是否在做空中楼阁呢?问题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成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读书人早已明白的道理。作为“写”的实际做法,流传至今,自然说明它是被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读书”、“成竹”、“米”显然是必需的,回到问题的原点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必有其可行性。
  习作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是有其理论支撑的,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认知神经科学也为习作学习提供了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语言学习的研究值得借鉴;“攀登英语”在英语教学上的成功实验也告诉我们:长期大量的阅读、交流是掌握语言的关键。能很好地表达则是掌握语言的重要表现。
  让我们以六年级为例,设计以下方案,以求为“写”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解决“表达”的问题。(暂且把这项活动定名为“大阅读”活动。)
  1.确定专门的阅读时间。
  (1)在课程表中利用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利用一节课外活动时间,设立一堂阅读课;每周安排一堂阅读交流、指导课。计2个课时。
  (2)要求学生平均每天在家的阅读时间为1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累计约2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按每分钟阅读约300字计,每星期读2~3万字,每个月就可读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
  2.确定专门书目。每学期,师生共同挑选适合新课标要求的书目,班级人手一册,每册书约10万字左右。以选择购买为主,图书馆借阅为辅,为不影响其他同学阅读,保证阅读效果,书籍应一直放在学生身边。
  3.阅读方法。每月阅读一本,同时做读书笔记、摘抄等,每周五或每月未进行读书交流,班内再次交换书籍。这样,一学年下来,在一个45人左右的班级中,每个学生至少可以读8本书,总阅读量超过100万字,从而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4.确定阅读指导内容: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的办法,摘抄的重点,阅读积累的办法等。
  5.确定交流的内容:①梗概(主要内容:时间、人物、事情)。②重点章节及最感兴趣的部分。③最感动人或印象最深的部分。④精彩篇章,精美词句。⑤自己对整本书或某些章节的真实感受。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厚积而薄发。教师也不必担心这样的阅读难以突显成效,活动的意义或许在一学年或许在几年后,甚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的训练,进行如此扎实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不会是一件难事,需基于阅读而实现的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
  当写作指导面对具体的学生、具体的素材及作写法上的指导时,目前的习作指导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方便评价,这种指导也是不可少的;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则从根本上解决了“写”的问题,但其关键是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基本是“听讲、背诵、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
期刊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改革之路该走向何方?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走出作文虚假浮躁、贫乏狭窄的天地,实践探究出真知,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贴近生活,在教学环境上变虚假为真实。   语文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活,有了鲜活多样的生活基础,作文方能摆脱假大空,避免闭门造车,真实地反映生活,还原生活,唯有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作文才能洋洋洒洒,作文有骨有肉有血才能打动读者,启迪别人,这才是
期刊
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源泉,在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有意识、有系统的培养和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这种想象力呢?我认为应该把握住以下四个要点。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灵活运用教材   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如何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文章、句子,甚至一个词汇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个关键点。   (一)
期刊
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下是任教近几年来,我的关于“如何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总结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  一、做学生朋友,创和谐师生关系。  九零后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行为随意不羁,崇尚的多数为非主流或一切新鲜的事物。正值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还在正确区分是非美丑的边缘徘徊,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尽
期刊
“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学习中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研究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论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学生如果学而得法,就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那种只是培养应考“宠儿”的教学观,引导他们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以适应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一、把学法与教法结合起来   
期刊
摘要 激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利用相关事物激发引导学生并使之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一种教学方法,也称为激情法,它能有效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激活情感教育高潮激发引导  让学生热爱语文,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是中学语文教学极重要的情感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感目标越来越被重视,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已是课
期刊
摘要:面对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英语的重视,英语教育日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英语教育正是这种变化发展的产物。于是,各式各类英语培训应运而生,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是五花八门。父母们怀着“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也不在乎孩子是否兴趣所在,让孩子情愿或不情愿到英语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课堂上孩子日复一日重复着词汇、语法、句子,而一旦脱离课堂,所有的这一切又都还给了书本和老师。课堂成了孩子“学”英语唯一的地方。也有家长认为,把孩
期刊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相互配合的特点更明显。教师的课上得再好,学生不准备齐学具,教师不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吗?如何谈得上教学效率和效果呢?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具准备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对造成学具准备不齐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根据这些原因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提出,与大家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不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设定了不同的目标,更强调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以自己几年的教学经历,略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须知兴趣即良师   很难设想,一个对阅读毫无兴趣的人,仅凭毅力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