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末年,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诸子争鸣竞起,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开创了中国文学和思想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各种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打出了不断变幻的旗帜,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上演了彼此交锋亦相互融合的场面。其中,儒、墨、道三家对后人影响尤为深远。
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精神的超脱与人格的自由,主张将自然之道推衍到社会与人类。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墨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方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无论是积极或是消极方面,庄子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逍遥游》篇具体阐释了每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庄子对于成才的认识。庄子在提出了一些观念之外,还指出了一条成才之道。当然,要走完一条道路,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庄子在提出理论认识、指明道路的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条件和具备条件的方法。
树立信心:要想成才,首先便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逍遥游》一开篇,庄子便以鱼子指大鱼,暗喻每个人都大有可为。树立信心,是每个人走出第一步的基础。
价值观正确:毛泽东曾经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过:“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非但无用,还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害人害己。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许由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追求自身价值的真正体现而不是外在的浮华,追求“实”而抛弃“宾”。
积累深厚:“六月之息”“三月聚粮”便是积累,有了深厚积累,才能为人生路上的迈进提供动力和可能。
目标远大:大鹏有南冥之志,远举者有千里之向,这些都是远大的目标。只有拥有远大的目标,才能最充分的实现人生价值。
视野广大:蜩与学鸠之所以目空一切,不见大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们将视野局限在榆枋之间,不知天地的广大与美好。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小成就而知足的人,同样是视野受到限制,终究无法达到最广大的人生意义。
正确的方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要善于运用身边的事物,要将心灵拓展开来,在广泛的世界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基于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不能像给越国人卖帽子、用“不龟手之药”洗衣服一般大材小用。必须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不能一味迎合别人,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上是成才的主观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成才,还要具备一定的客观因素。
环境有利:要有北冥那样深厚而广阔的海水才能培养出“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鲲,比喻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成才环境。怎样的成才环境是有利呢,是能够让人在其中“吸风饮露”,汲取社会文化的精华。
时机合适:要等待时机,如大鹏待六月,这时候风是最大的,合适的时机达到适当的条件才可以展翅翱翔。
庄子成才观所展现的这一条成才之路,何尝不是一个人一生努力跋涉、积极进取的写照呢?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所生存的时代而存在,庄子亦是如此。当安逸平稳的生活成为过去,“天经地义”似乎成为传说而“天崩地坼”却成为现实的时候,权力已不再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制约,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者们尤为自由也更为痛苦。当一切真理都遭到质疑而土崩瓦解,思想者们必须观望我们究竟从何处来,再将旗帜指向未来。因此,站在不同的观望角度上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成体系又自圆其说的不同理论系统。庄子也是这痛苦的观望者中的一员。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庄子关于人生的思考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面对纷争与暴虐,基于现实的最基础考虑便是保全自身、回归天性。在《人间世》里,庄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所谓“无用之用”便是保存生命的安全与人格的自由。
然而,这种关于人格独立和精神超脱的思索对于战国时期的统治者而言太不合时宜了,当所有人都朝不保夕地为了起码的生存空间尔虞我诈的时候,庄子也只能借助想象的翅膀构筑一个玄妙世界,来为世人铺就一条安然保真的人生路。
编辑/林青雨
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精神的超脱与人格的自由,主张将自然之道推衍到社会与人类。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墨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方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无论是积极或是消极方面,庄子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逍遥游》篇具体阐释了每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庄子对于成才的认识。庄子在提出了一些观念之外,还指出了一条成才之道。当然,要走完一条道路,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庄子在提出理论认识、指明道路的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条件和具备条件的方法。
树立信心:要想成才,首先便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逍遥游》一开篇,庄子便以鱼子指大鱼,暗喻每个人都大有可为。树立信心,是每个人走出第一步的基础。
价值观正确:毛泽东曾经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过:“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非但无用,还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害人害己。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许由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追求自身价值的真正体现而不是外在的浮华,追求“实”而抛弃“宾”。
积累深厚:“六月之息”“三月聚粮”便是积累,有了深厚积累,才能为人生路上的迈进提供动力和可能。
目标远大:大鹏有南冥之志,远举者有千里之向,这些都是远大的目标。只有拥有远大的目标,才能最充分的实现人生价值。
视野广大:蜩与学鸠之所以目空一切,不见大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们将视野局限在榆枋之间,不知天地的广大与美好。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小成就而知足的人,同样是视野受到限制,终究无法达到最广大的人生意义。
正确的方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要善于运用身边的事物,要将心灵拓展开来,在广泛的世界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基于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不能像给越国人卖帽子、用“不龟手之药”洗衣服一般大材小用。必须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不能一味迎合别人,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上是成才的主观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成才,还要具备一定的客观因素。
环境有利:要有北冥那样深厚而广阔的海水才能培养出“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鲲,比喻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成才环境。怎样的成才环境是有利呢,是能够让人在其中“吸风饮露”,汲取社会文化的精华。
时机合适:要等待时机,如大鹏待六月,这时候风是最大的,合适的时机达到适当的条件才可以展翅翱翔。
庄子成才观所展现的这一条成才之路,何尝不是一个人一生努力跋涉、积极进取的写照呢?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所生存的时代而存在,庄子亦是如此。当安逸平稳的生活成为过去,“天经地义”似乎成为传说而“天崩地坼”却成为现实的时候,权力已不再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制约,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者们尤为自由也更为痛苦。当一切真理都遭到质疑而土崩瓦解,思想者们必须观望我们究竟从何处来,再将旗帜指向未来。因此,站在不同的观望角度上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成体系又自圆其说的不同理论系统。庄子也是这痛苦的观望者中的一员。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庄子关于人生的思考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面对纷争与暴虐,基于现实的最基础考虑便是保全自身、回归天性。在《人间世》里,庄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所谓“无用之用”便是保存生命的安全与人格的自由。
然而,这种关于人格独立和精神超脱的思索对于战国时期的统治者而言太不合时宜了,当所有人都朝不保夕地为了起码的生存空间尔虞我诈的时候,庄子也只能借助想象的翅膀构筑一个玄妙世界,来为世人铺就一条安然保真的人生路。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