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群体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律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尚待加强,极易受到网络负面思潮的侵蚀,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此,我们要增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网络监管效力,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
【关键词】青年 网络 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道德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结合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形成的一种新道德,它为人们开展网络交往和实施网络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网络道德失范是指因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与不健全,导致社会道德调节作用弱化或者失灵,造成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和失序。网络道德虽有虚拟性,但同属道德范畴。青年网络道德的失范同样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会阻碍青年的人生健康、人格塑造以及全面发展。因此,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是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发达的网络在为青年提供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青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自律和辨别能力尚不成熟,在虚拟、开放、多元、无序的网络社会中,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网络道德意识冲击和价值观干扰,甚至会出现网络犯罪等问题。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一是青年在网络中言行不当。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给青年带来了无限的自由空间以及便利。在网络社会中,青年容易脱离现实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观念的约束,肆意放纵自己的言行,言论自由的网络空间由此而成为一些青年泄愤的场所。二是传播和发布不良信息。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青年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尚不足够,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诱导。三是网络剽窃和欺诈。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已经成为广大青年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青年在长期享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导致网络剽窃、欺诈等现象频发。四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现代青年群体中具有较好计算机技能的人较多,他们出于好奇或急于自我表现,会利用自身的专长制造出一些网络病毒,侵害他人利益。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青年缺乏足够的网络道德自主性。由于当代青年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意志不够坚强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因此缺乏网络道德自主性。当他们遇到来自网络的各种诱惑时,主动抵制、自主规避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网络社会的道德防线容易被冲破。二是对青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表现在教育开展时间较晚、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死板枯燥等方面,教育效果远不能满足青年成长的需要。三是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认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很难保持正确的方向以及作出正确的选择,容易陷入道德失范的境地。四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广大青年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加之“重智轻德”思想倾向的影响,青年在多元化道德观念的包围下,容易产生网络依赖,沦为网络的“奴隶”。
对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引导,是一项多维度、系统性的社会化工程,构建完善的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是获得理想引导效果的关键。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遵循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他律和自律既相互区别,又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青年网络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约束逐渐内化为青年的自律意识,实现青年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二是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青年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网络道德理论基础之上,青年学习网络道德理论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网络活动,并不断提升自觉意识。三是要遵循网上引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对青年道德理论知识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和校园特色化实践活动,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标准的价值认同和遵循习惯。四是技术引导和人文引导相结合。现代信息活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依靠发达的技术,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建立也必须要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要以技术为道德规范提供手段,以道德为技术提供价值牵引,辩证发展。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主导,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引导青年网络道德行为。从政府层面看,首先,要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为网络侵权预防、处理提供法律依据,让网络行为有法律规范。其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网络监管效能,过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正本清源,为青年搭建坚固的“绿色屏障”,提供一个净化的网络空间。从多方联动层面看,首先,要发挥学校这一青年道德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广大青年接受良好的道德环境熏陶和道德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对青年网络道德形成的引导作用,要多开展一些社区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鲜明的特征。对于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引导,要结合这些特点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培养青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增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首先,要重视对青年的网络心理教育。学校、社会等要重视网络心理教育,加大对网络心理教育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支持,为青年网络心理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其次,要将网络心理教育和传统心理教育有效结合,形成交互式的心理教育体系,增强青年网络道德的自主性。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升青年的网络安全感和价值感,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多位一体的环境。
要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首先,网络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科学性,提升网络德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其次,网络德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要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开创更广阔的德育阵地,提高青年德育的质效,使其获得更为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引导。最后,网络德育工作者要熟知网络文化属性,并善于利用网络文化对青年网络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熏陶和引导,帮助其建立有效应对不良网络信息侵蚀的思想屏障。
要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首先,青年正处于道德他律的阶段,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有利于扩大他律的范围和有效性,增加青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本,加速青年网络道德自律的形成。其次,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能够为青年提供强大的维权后盾,能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威慑力,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加快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网络监管效力。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网络行为监控机制。青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约束,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有效监控。有效的监管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其次,要強化网络管理的国际合作。要着力构建一个统一的国际网络监管法律体系,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宏观环境,共同助力网络社会发展。
(作者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张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②杨新敏:《国外网络文化研究评介》,《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③朱银瑞:《网络道德教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责编/孙渴 美编/史航
【关键词】青年 网络 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道德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结合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形成的一种新道德,它为人们开展网络交往和实施网络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网络道德失范是指因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与不健全,导致社会道德调节作用弱化或者失灵,造成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和失序。网络道德虽有虚拟性,但同属道德范畴。青年网络道德的失范同样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会阻碍青年的人生健康、人格塑造以及全面发展。因此,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青年是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发达的网络在为青年提供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青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自律和辨别能力尚不成熟,在虚拟、开放、多元、无序的网络社会中,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网络道德意识冲击和价值观干扰,甚至会出现网络犯罪等问题。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一是青年在网络中言行不当。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给青年带来了无限的自由空间以及便利。在网络社会中,青年容易脱离现实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观念的约束,肆意放纵自己的言行,言论自由的网络空间由此而成为一些青年泄愤的场所。二是传播和发布不良信息。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青年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尚不足够,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诱导。三是网络剽窃和欺诈。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已经成为广大青年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青年在长期享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导致网络剽窃、欺诈等现象频发。四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现代青年群体中具有较好计算机技能的人较多,他们出于好奇或急于自我表现,会利用自身的专长制造出一些网络病毒,侵害他人利益。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青年缺乏足够的网络道德自主性。由于当代青年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意志不够坚强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因此缺乏网络道德自主性。当他们遇到来自网络的各种诱惑时,主动抵制、自主规避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网络社会的道德防线容易被冲破。二是对青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表现在教育开展时间较晚、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死板枯燥等方面,教育效果远不能满足青年成长的需要。三是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认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很难保持正确的方向以及作出正确的选择,容易陷入道德失范的境地。四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广大青年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加之“重智轻德”思想倾向的影响,青年在多元化道德观念的包围下,容易产生网络依赖,沦为网络的“奴隶”。
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原则
对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引导,是一项多维度、系统性的社会化工程,构建完善的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是获得理想引导效果的关键。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遵循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他律和自律既相互区别,又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青年网络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约束逐渐内化为青年的自律意识,实现青年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二是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青年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网络道德理论基础之上,青年学习网络道德理论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网络活动,并不断提升自觉意识。三是要遵循网上引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对青年道德理论知识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和校园特色化实践活动,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化其对社会道德标准的价值认同和遵循习惯。四是技术引导和人文引导相结合。现代信息活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依靠发达的技术,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建立也必须要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要以技术为道德规范提供手段,以道德为技术提供价值牵引,辩证发展。
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主导,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引导青年网络道德行为。从政府层面看,首先,要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为网络侵权预防、处理提供法律依据,让网络行为有法律规范。其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网络监管效能,过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正本清源,为青年搭建坚固的“绿色屏障”,提供一个净化的网络空间。从多方联动层面看,首先,要发挥学校这一青年道德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广大青年接受良好的道德环境熏陶和道德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对青年网络道德形成的引导作用,要多开展一些社区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何构建合理的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
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鲜明的特征。对于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引导,要结合这些特点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培养青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增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首先,要重视对青年的网络心理教育。学校、社会等要重视网络心理教育,加大对网络心理教育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支持,为青年网络心理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其次,要将网络心理教育和传统心理教育有效结合,形成交互式的心理教育体系,增强青年网络道德的自主性。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升青年的网络安全感和价值感,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多位一体的环境。
要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首先,网络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科学性,提升网络德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其次,网络德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要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开创更广阔的德育阵地,提高青年德育的质效,使其获得更为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引导。最后,网络德育工作者要熟知网络文化属性,并善于利用网络文化对青年网络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熏陶和引导,帮助其建立有效应对不良网络信息侵蚀的思想屏障。
要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首先,青年正处于道德他律的阶段,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有利于扩大他律的范围和有效性,增加青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本,加速青年网络道德自律的形成。其次,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能够为青年提供强大的维权后盾,能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威慑力,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加快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网络监管效力。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网络行为监控机制。青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约束,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有效监控。有效的监管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其次,要強化网络管理的国际合作。要着力构建一个统一的国际网络监管法律体系,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宏观环境,共同助力网络社会发展。
(作者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张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②杨新敏:《国外网络文化研究评介》,《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③朱银瑞:《网络道德教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责编/孙渴 美编/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