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些年,随着生猪产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绝大部分养殖场越来越重视饲养管理、营养供给以及疾病防控,疾病发生趋于减少。然而还有些养殖场在生产管理以及疾病防控上做得不是很到位,造成老病层出不穷,同时伴有新的疾病发生,现对口蹄疫混合感染猪瘟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能够给广大养殖户一定的帮助,做好猪场的防疫保健工作。
【机 构】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畜牧兽医工作站,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生猪产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绝大部分养殖场越来越重视饲养管理、营养供给以及疾病防控,疾病发生趋于减少。然而还有些养殖场在生产管理以及疾病防控上做得不是很到位,造成老病层出不穷,同时伴有新的疾病发生,现对口蹄疫混合感染猪瘟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能够给广大养殖户一定的帮助,做好猪场的防疫保健工作。
其他文献
进入3月之后生猪市场一片哀嚎,一方面是非瘟还没有消停,养殖户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猪价不断下跌,10多天的时间猪价直落一元,养猪利润也在缩水。而屠企方面年后猪肉消费低谷,屠企开工率偏低对生猪需求量也不高,面对14~15元的生猪价格,屠企屠宰利润并不高,屠企为了保证利润强行压价。养殖户和屠企两方面促成了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博弈的局面。
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呈现出阶段性、区域性新变化,在利空积聚影响下,玉米行情总体震荡走弱,其中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先涨后跌,南方销区及东北持续小幅回落。短期看,尽管至3月末,东北“地趴粮”销售已接近尾声,贸易商挺价心态随之增强,但国内玉米市场利空仍将占据主导,在基层粮源出售增多、进口大量到港,以及政策性小麦、稻谷替代等影响下,仍存在一定的供应压力。
1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对食物数量上的要求,而更加注重食物的质量以及食物对自身健康情况的影响。据统计,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占中国肉类总产量的64%,如此看来,猪肉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二师兄”不仅因为其高身价引关注,“从哪来”“怎么养”也把猪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世界生猪生产和供应第一大国,在养猪这件事上,我们却被“卡脖子”了,原因是什么?种源“卡脖子”我国是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0年中国猪肉产量为41130千吨,供应量为42800千吨,总量比第二、三位的欧盟和美国加起来还多。但是这些生猪中,约90%是“洋猪”后代,有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超过2万头。
在经历了2019年的高景气后,2020年疫情导致的需求萎缩让养鸡行业跌落谷底。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肉鸡行业景气度也在回升。“2月份以来,因为供需矛盾,鸡苗、毛鸡价格上涨较快。”卓创资讯分析师孙亚男告诉记者,目前一只鸡苗的利润在3元左右,一只毛鸡差不多也能赚到3元,孵化和养殖企业的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相关数据显示,3月26日,肉鸡苗主产区平均价格为4.91元/羽,处于近期高位,相较于年初低点0.99元/羽,涨幅高达395.96%。鸡苗价格上涨是否会引起新一轮鸡周期呢?长期从事禽养殖生意的伍先生表示,今年鸡苗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与种苗供应量和饲料价格上涨有关。他认为,鸡苗的上涨和养殖户对于未来鸡周期的乐观预期关系不大。
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洲猪瘟假疫苗实施方案》,立即对辖区内科研单位(含兽医实验室)、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生猪养殖场户等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非洲猪瘟假疫苗行为,确保河北省非洲猪瘟防疫成效和生猪生产恢复成果。
受非瘟疫情影响,四川省提前开始限制生猪调运,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供应紧张这一预期,生猪期货市场表现为连续两天收盘上涨。不过短期来看这一市场因素并不单纯表现为总体供应预期偏紧,随着各试点区限制调运政策的逐步推开,能够进入交割的仓单或将更为集中,并影响交割厂库所在地的生猪市场价格;而区域消费能力的差异也将对后期市场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猪价一路下滑跌至成本线附近春节过后,国内生猪价格以深跌——反弹——缓跌走势为主。3月初受学校开学与供应收紧双重支撑,国内生猪价格反弹,突破30元/千克;随着规模场出栏计划增多,且市场需求回归疲软状态,生猪价格再度回落。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出栏均价跌至27.98元/千克,较3月1日下滑5.67%,11天内累计下滑幅度为1.68元/千克。与2月下旬相比,本轮猪价降幅收窄、降速放缓,单日降价幅度在0.2~0.3元/千克。
随着回归实体,企业重心下沉,县级经销商群体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今天,我们从县级城市的整体出发,去看经销商到底该如何突破。一、产品突破:主导产品、突破产品打配合很多经销商不能快速突破县级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太多,厂家有多少个品种,经销商就有多少个品种,很多经销商错误认为,反正我的产品多,这个卖不好就换另一个,由此导致产品主线不明确,都想卖好的结果是什么也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