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传统的价值导向产生牴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如何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道德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修养与道德能力是高校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新时期,由于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地革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水平,进而实现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目标。
  
  一、新时期理论课教学面对的教育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信息观、效益观、竞争观迅速被社会广泛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导向与传统的价值导向发生了碰撞。由此,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同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1、转型期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在其成长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物质利益的日益丰富和诱惑等问题扑面而来。上述问题构成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多种文化因素的冲突,很多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过程中,表现得无所适从。导致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信仰危机和价值取向扭曲现象。
  2、新时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从家庭环境看,无论是从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较改革开放之前,其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再去经历或体验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已经过时,加之在校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衣食无忧,父母包办了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多方面原因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甚至已经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重他人,难以与人相处。还有些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在面对宿舍或班级中家境好的学生,由于双方在生活习惯、消费理念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别,会产生自卑、嫉妒等相关情绪,不及时引导,也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从学校环境看,通过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的学子们,其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管理模式更多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一些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便开始自我放纵。还有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惜采取作弊的方式以追求奖学金。
  总之,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解决新问题。
  
  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视,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在高校理论课阵地上兢兢业业,辛苦劳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更倾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认知,少于对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尊重与发现。在惯性思维下,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说教和灌输,以树立典型来做模板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的发展需求。面对复杂的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和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和教学理念。
  同时,高校教师需处理好教书和育人二者的关系,不能将教学仅看作为个人谋生的一种职业,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至于育人,则与己无关。启功先生在为北师大百年校训题词中,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对师范院校办学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也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直接与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应以高尚的德性、丰原的知识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而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水平。
  
  三、“以生为本”,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遵循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教育目标,帮助他们树立有意义的、崇高的价值观。高校教师应该注意到,只一味强调精神的价值、理想的价值,而忽视现实的教育和物质的价值,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感,那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1、引导学生明确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要设法让教育对象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根据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建立人生的价值标准。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的尊严和可贵、明确什么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辨别真善美假丑恶。如以邓小平的事例,启发学生体会并思考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如何终身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建设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到人生的过程应是一个向上提升的过程,这种提升最终是通过个体服务社会、国家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可以接续这个话题,提问学生其人生目标是什么?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这种启发和引导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剖析,自己去总结。这样的教育方式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社会历史实践的能力
  理论科学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特性决定了理论课教学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一定的社会历史事件来阐明相关知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反思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的历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和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发挥实践示范作用,努力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做到“正人者必先正己”。
  3、从日常生活出发,正己修身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努力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悟做人的道理。比如能否乱闯红绿灯问题、公车上能否主动让座、饭堂买饭能否排队等,以小见大,说明“修身”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当然,这里“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大学生而言,就是指个人修养与家庭幸福、事业发展、理想实现的内在关系。也可以结合先进人物的事迹,忌用空洞的理论来说服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强,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低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媒介、对媒介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学会使用媒介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高校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培养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  【关键词】媒介素养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
冰雪雕塑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冰雪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哈尔滨的冰雪雕塑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制作经验,也
2013年12月21日,第十九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总决赛在广西电视台演播大厅圆满落幕。经过两场紧张的比拼,在七位专业评委的严格评审下,新一届“星女郎”终于诞生。女模冠军是由
期刊
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财政资金监管的创新,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是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的有效措施。它的基础是国库集中支付,它的重点是财政资金的收、缴、付各
城市化进程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障碍,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本文主要对现有农地制度以及农地征用和承包制度在加速城市化
针对目前计算机系统教学实训课程的现实情况,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系统教学实训的意义、问题入手,对计算机系统实训课程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