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厂网分离”、输配电价改革、购售电市场化等电力行业变革举措的落地和不断完善,电网上下游发电企业、用电用户的关系逐渐市场化,电力行业对发电企业的竞价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加强电厂成本管控,提高发电机组运行效率,提升电厂整体经济效益,是发电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点。
【关键词】电厂;成本管控;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厂网分离”、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举措的推行,传统电力行业面临改革和升级的严峻考验。电厂如何进行发电成本的综合控制,提升生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电厂整体经济效益,增强电厂的市场竞争力,日趋重要。
1 综合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电厂作为国家的能源根本,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随着国家电厂机组容量的逐渐饱和以及社会对环保的不断关注,提高电厂综合效益,控制污染排放,已成为当今社会对电厂发展的主要需求。
在当今体制经济改革的背景下,电厂不仅注重发电过程的可靠、安全生产,也注重对发电成本、经济效益的合理控制。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电力生产能力过剩的情景下,电厂已从满足电力用户用电的基本角色逐步向提供经济、稳定的电力角色转化。电厂在维持现有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产运行、改善综合管理等手段,不仅可以节约、控制综合发电成本,同时能够提高资金的综合利用率,提升电厂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2 电厂综合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变革进程缓慢
目前,大多数电厂关键岗位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拥有丰富的电厂运行技术经验,这些人通常具备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的电厂运行经验,一般都是直接进入电力体系工作,在安全生产等技术领域理解非常到位,但对电厂综合经济运行方面的认知较为欠缺。国内电厂大多是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能源基础供应场所设施,主要以稳定、安全运行为目标,随着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电厂经济化运行的日趋灼热化,电厂综合成本管控才逐渐受到电厂的重视,经营管理者对综合成本管控措施认识不足,也是历史体制下的遗留问题。
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在电厂现有制定的考核体系下,仍以当期业绩为走向,为了完成或满足短期考核指标,忽视了电厂运行长期经济性,造成后期维护、人工成本增加,从而引起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2.2 缺乏先进成本管控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对电力改革的不断提倡和相应响应措施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科研院、高校、企業已经参与电厂综合成本分析的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工艺、系统、功能模块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本管控路线及策略,但目前在电厂的实际应用及普及率并不高。很多电厂出于稳定、安全运营的考虑,对新的优化运营措施接受较慢;部分电厂仍采用一些较为传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去经营。在当前电力行业中,综合成本管控仍处于一个研究应用的阶段,各个电厂通常也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改进实施,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工业体系。
2.3 运行人员综合认知不足、执行效果较低
电厂综合成本管控,首先,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方向引导,对应策略、措施的制定;其次,依赖于运行人员的严格落实。在电厂运行人员整体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的。同经营管理者不同,大多数电厂员工只负责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对电厂综合成本控制缺乏系统的理解,同时也会产生目标离自身太遥远的心态,因而在落实相关工作时,难免会与管理者的初衷产生偏差。如果管理者也没有做到很好的监管,电厂的综合成本管控举措将不会产生实质性效益。
3 加强电厂综合成本管控的措施
3.1 强化管理人员对政策、市场的解读,建立主体意识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电力改革政策,电厂管理人员需加强自主学习、理解,对国家电改政策充分认知、解读,改变过去“统购统销”的垄断经营思路,建立电力市场化经营理念,逐步将原先的重基础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向以市场化竞争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化。
在当前“厂网分离”和“竞价上网”等政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电厂需打破既有管理规则、模式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市场资源,在外加强与上游燃煤供应商的合作和下游电力大客户、中小型售电公司的联系,保证燃煤源头供应的长期稳定与电力消纳的体量规模;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内动态,对标同区域电厂相关经济指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自身差距,制定相应的策略方针,最大化电厂经济效益。
3.2 引进先进管理体系、优化成本管理制度
电厂除了对当前行业动态、政策方针深度解析外,还必须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确保指标规则、计划目标等具体措施分解后,能够及时、准确传达至各生产部门、运营人员;同时,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能够科学、合理地反馈至上层管理人员,为进一步改善电厂运营提供指导。电厂建立的成本管控制度,需能够对成本预算控制提供指导,实现对预算指标的精细化控制。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合理使用、严格控制的生产原则基础上,以预算成本综合管控为导向,打破采用历史指标制定预算的编制规则,在充分统计分析历年成本消耗的基础上,结合当年度规划目标,一事一项,合理确定生产年度运营成本预算。建立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层层分解,以月度、季度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严格执行,做好运营成本管控。优化现有的考核机制,合理分配权重,将生产预算成本与运营员工绩效考核挂钩,系统全面地对每位员工在电厂成本管控中的贡献进行分析,调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把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成本管控工作做到全员参与。
3.3 结合业内技术发展,对现有工艺、控制进行优化
当前,电厂很多运行控制手段,都是基于既有成熟的经验,电厂在这一方面改进优化较慢,一方面,是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原有电厂的体系制度中,管理、运行人员极少花精力在电厂的优化运行上。
目前,行业内部分企业、研究院研究开发的智能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基于电厂历史大数据分析和物理机理建模,通过利用现已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新增的运行数据,在设备或系统故障初始阶段,采用相关算法进行数据演练分析,在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前,给出预警信息,通过故障专家库系统归类诊断,及时指出故障原因,辅助运行人员定位故障位置,提供基本解决方案,方便运行人员快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故障发生或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智能预警系统具备健康度诊断功能,可以对设备、系统等运行状况进行健康度诊断,以便及时采取运维措施,防止设备劣化。电厂智能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建立,可以为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对电厂优化运行,不仅可直接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投入;同时,通过设备预警、故障分析诊断等手段,还可以避免机组非正常停机,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延长机组、设备使用寿命,提升电厂设备管理水平,实现电厂设备智能化检修,从而间接降低电厂综合成本。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电力市场过饱和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市场模式将逐渐转变,国家对电网两端的限制将逐步放开,发电企业势必进入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电厂在此时代潮流下,须顺应市场化规则,发现、挖掘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先进制度与技术,加强市场主体意识,优化现有运行模式,提高电厂整体员工素质与运行水平,从而控制电厂综合成本,有效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佩仪.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成本管控分析[J].纳税,2019(29).
[2]宁志刚.关于电厂经济管理的具体思路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6).
【关键词】电厂;成本管控;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厂网分离”、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举措的推行,传统电力行业面临改革和升级的严峻考验。电厂如何进行发电成本的综合控制,提升生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电厂整体经济效益,增强电厂的市场竞争力,日趋重要。
1 综合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电厂作为国家的能源根本,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随着国家电厂机组容量的逐渐饱和以及社会对环保的不断关注,提高电厂综合效益,控制污染排放,已成为当今社会对电厂发展的主要需求。
在当今体制经济改革的背景下,电厂不仅注重发电过程的可靠、安全生产,也注重对发电成本、经济效益的合理控制。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电力生产能力过剩的情景下,电厂已从满足电力用户用电的基本角色逐步向提供经济、稳定的电力角色转化。电厂在维持现有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产运行、改善综合管理等手段,不仅可以节约、控制综合发电成本,同时能够提高资金的综合利用率,提升电厂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2 电厂综合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变革进程缓慢
目前,大多数电厂关键岗位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拥有丰富的电厂运行技术经验,这些人通常具备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的电厂运行经验,一般都是直接进入电力体系工作,在安全生产等技术领域理解非常到位,但对电厂综合经济运行方面的认知较为欠缺。国内电厂大多是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能源基础供应场所设施,主要以稳定、安全运行为目标,随着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电厂经济化运行的日趋灼热化,电厂综合成本管控才逐渐受到电厂的重视,经营管理者对综合成本管控措施认识不足,也是历史体制下的遗留问题。
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在电厂现有制定的考核体系下,仍以当期业绩为走向,为了完成或满足短期考核指标,忽视了电厂运行长期经济性,造成后期维护、人工成本增加,从而引起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2.2 缺乏先进成本管控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对电力改革的不断提倡和相应响应措施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科研院、高校、企業已经参与电厂综合成本分析的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工艺、系统、功能模块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本管控路线及策略,但目前在电厂的实际应用及普及率并不高。很多电厂出于稳定、安全运营的考虑,对新的优化运营措施接受较慢;部分电厂仍采用一些较为传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去经营。在当前电力行业中,综合成本管控仍处于一个研究应用的阶段,各个电厂通常也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改进实施,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工业体系。
2.3 运行人员综合认知不足、执行效果较低
电厂综合成本管控,首先,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方向引导,对应策略、措施的制定;其次,依赖于运行人员的严格落实。在电厂运行人员整体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的。同经营管理者不同,大多数电厂员工只负责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对电厂综合成本控制缺乏系统的理解,同时也会产生目标离自身太遥远的心态,因而在落实相关工作时,难免会与管理者的初衷产生偏差。如果管理者也没有做到很好的监管,电厂的综合成本管控举措将不会产生实质性效益。
3 加强电厂综合成本管控的措施
3.1 强化管理人员对政策、市场的解读,建立主体意识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电力改革政策,电厂管理人员需加强自主学习、理解,对国家电改政策充分认知、解读,改变过去“统购统销”的垄断经营思路,建立电力市场化经营理念,逐步将原先的重基础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向以市场化竞争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化。
在当前“厂网分离”和“竞价上网”等政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电厂需打破既有管理规则、模式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市场资源,在外加强与上游燃煤供应商的合作和下游电力大客户、中小型售电公司的联系,保证燃煤源头供应的长期稳定与电力消纳的体量规模;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内动态,对标同区域电厂相关经济指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自身差距,制定相应的策略方针,最大化电厂经济效益。
3.2 引进先进管理体系、优化成本管理制度
电厂除了对当前行业动态、政策方针深度解析外,还必须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确保指标规则、计划目标等具体措施分解后,能够及时、准确传达至各生产部门、运营人员;同时,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能够科学、合理地反馈至上层管理人员,为进一步改善电厂运营提供指导。电厂建立的成本管控制度,需能够对成本预算控制提供指导,实现对预算指标的精细化控制。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合理使用、严格控制的生产原则基础上,以预算成本综合管控为导向,打破采用历史指标制定预算的编制规则,在充分统计分析历年成本消耗的基础上,结合当年度规划目标,一事一项,合理确定生产年度运营成本预算。建立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层层分解,以月度、季度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严格执行,做好运营成本管控。优化现有的考核机制,合理分配权重,将生产预算成本与运营员工绩效考核挂钩,系统全面地对每位员工在电厂成本管控中的贡献进行分析,调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把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成本管控工作做到全员参与。
3.3 结合业内技术发展,对现有工艺、控制进行优化
当前,电厂很多运行控制手段,都是基于既有成熟的经验,电厂在这一方面改进优化较慢,一方面,是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原有电厂的体系制度中,管理、运行人员极少花精力在电厂的优化运行上。
目前,行业内部分企业、研究院研究开发的智能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基于电厂历史大数据分析和物理机理建模,通过利用现已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新增的运行数据,在设备或系统故障初始阶段,采用相关算法进行数据演练分析,在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前,给出预警信息,通过故障专家库系统归类诊断,及时指出故障原因,辅助运行人员定位故障位置,提供基本解决方案,方便运行人员快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故障发生或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智能预警系统具备健康度诊断功能,可以对设备、系统等运行状况进行健康度诊断,以便及时采取运维措施,防止设备劣化。电厂智能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建立,可以为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对电厂优化运行,不仅可直接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投入;同时,通过设备预警、故障分析诊断等手段,还可以避免机组非正常停机,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延长机组、设备使用寿命,提升电厂设备管理水平,实现电厂设备智能化检修,从而间接降低电厂综合成本。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电力市场过饱和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市场模式将逐渐转变,国家对电网两端的限制将逐步放开,发电企业势必进入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电厂在此时代潮流下,须顺应市场化规则,发现、挖掘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先进制度与技术,加强市场主体意识,优化现有运行模式,提高电厂整体员工素质与运行水平,从而控制电厂综合成本,有效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佩仪.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成本管控分析[J].纳税,2019(29).
[2]宁志刚.关于电厂经济管理的具体思路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