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敦煌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接近,心越惶恐。客居酒泉十多年,距敦煌千里之遥,周围很多人去了,又去了,我总是不敢。于我而言,敦煌太深了,几乎所有古代中国西域的历史都在敦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再加上朝觐不绝的莫高窟、高深莫测的宗教文明、旷世绝伦的绘画艺术、浩如烟海的经卷文物、连绵不断的古关烽燧、络绎不绝的艺术家和诗人、学者与旅行家……在庞大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从内到外都感到一种难以启齿的浅薄和不安。
  乘上往敦煌的长途班车,开出了嘉峪关市区。我看了看西域的天空,想到即将到达的敦煌——忍不住一阵心跳。我想,敦煌会不会拒绝我这样一个浅薄的游览者?在浩杂的文明和文化、艺术和学术面前,我无疑一粒微尘,甚至连看一眼都是奢望。
  


  车辆在荒凉中奔驰,嘉峪关以西广袤的戈壁在祁连之下匍匐,零星的骆驼草之间,土色的村庄似乎断毁的明长城,颓废陈旧。到瓜州县城,我想到宋人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但彼“瓜洲”非此“瓜州”,此瓜州盛产大风,是世界有名的风库;也盛产锁阳和蜜瓜,这里的蜜瓜和葡萄大抵是吐鲁番以南地区最好的。这里的锁阳与西方咖啡结合,成为了既有滋阴壮阳作用又有镇静解渴功效的“锁阳咖啡”。
  出瓜州县城时,路边栽着柳树的水沟里,几个孩子光着身子戏水,几位老人坐在树荫当中,嘴巴不停。几座村庄之后,又是无垠的戈壁滩,稀疏的骆驼草通体发绿,根部簇拥着大批焦白的沙子。南边的丘陵呈墨黑色,寸草不生,像是凝结的巨大的岩石,又似乎是古代的兵团,在高天厚土之下,成为集体雕像。
  迎着落日,进入了敦煌市区外围。路边的村庄被田地包围,绿色植被青翠得叫人心生爱怜。下车后,我忽然发现,这座古旧的西北城市,已被太多的尘土掩住了建筑的本真面目,不高的楼房背后,散落着错乱的黄土泥房。在飞天宾馆住下,给敦煌诗人方建荣打了电话,躺在窄小逼仄的床上,心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迷离滋味。只觉得,这房间里也弥漫着一种叫做“敦煌”的气息,而“敦煌的气息”到底是什么?我却一时说不出。
  夜晚的敦煌市,华灯铺天盖地,行人三三两两,和作为观光客的其他中国人、日本人、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一样,悠闲地走在街道上。我和妻子鲁青漫步其中,左右张望。在市中心,作为敦煌市标志的反弹琵琶的伎乐天,丰腴曼妙的腰身,优雅的艺术的舞姿和神情,让我驻足惊叹。
  看得久了,反弹琵琶的伎乐天真的在车流奔驰的敦煌市区舞动起来,清澈的音乐在缀满星辰的西域天空缭绕——若是在唐代,我定然会沉醉其中,与这位伎乐天长久居住在敦煌,白昼昏睡,夜晚歌舞,用最激情和美妙的舞姿与音乐,在敦煌度过一生——我觉得沮丧,那个年代已然成梦,美丽的伎乐天只寂寞地残存于莫高窟幽暗的佛洞中,而我也只是当下尘世中的一个碌碌无为的生存主义者。
  夜越来越深了,敦煌的天空也像额济纳一样高和幽深,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都给人一种晕眩的高傲感。我们到敦煌夜市,连串的灯火烧尽夜幕,摊贩掌灯,游人如梭。在一家摊贩前,我忽然睁大了眼睛。吸引我的是一面雕刻有狼头的木刻:眼睛迅如闪电,神情冷傲决绝,有着无限的孤独感、杀伐不尽的战斗欲望。
  我询问价格:8880元,我犹豫,取下,与狼相对凝望,并忍不住抬手抚摸。几番讨价还价,也没谈妥,只好遗憾离开。到另一些摊子上,也看到相同的狼,但狼头太过肥大,眼神散漫,无精打采。倒是有一面反弹箜篌的伎乐天木刻,乍看确是优雅细致,线条迷人,但腰身扭转之间,似乎是迟滞的、笨拙的、拖沓的和木讷的。
  看过了作为敦煌市标志的反弹琵琶,便觉得这些木刻太媚俗了,只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雕刻。在石室书轩浏览时,方建荣匆匆赶到,握手问好,在一处烤肉摊前坐下来,喝酒,说话,甚是投机。在我看来,作为诗人的方建荣,生活在敦煌是一种天赐之福。建荣拿出两本冯骥才《人类的敦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送给我和鲁青,并一再叮嘱,要我为敦煌写些东西。建荣说:无论是谁来敦煌,谁写敦煌,他都感激,并要拜读收藏。
  这些话令我感动,也诧异,在我的意识当中,作为诗人,会在内心将敦煌作为私有财产,即使不可垄断,对他人的介入也会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建荣的心态让我看到了敦煌的心态——起至若羌民族的敦煌(沙州),穿越数千年时光,这个一度作为西汉王朝西大门的边陲城市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来就不是排外的,而是往来不断、含纳并收和积极交流融合的。
  太阳升起,普照敦煌。到莫高窟,仰望之间,我就觉得了心疼,眼泪泡着眼眶,迟迟不落。明亮的阳光将陈旧甚至有点败落的莫高窟照得一片暗淡,众多的洞窟似乎庞大历史脸孔上抹之不去的斑点,以长久的静默,与强大的时间对峙;向着汹涌的参观的人流,说出自己深逾千年的隐秘心事。而到此一游的人,大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以身体的到达完成个人的一次浅薄旅行,成千上万,千万而亿数的游人中真正能够了解莫高窟的又有几人?
  莫高窟是在等罗振玉、王国维、刘鹗、张大千、陈寅恪、常书鸿、季羡林和段文杰、樊锦诗……这样的人。自从莫高窟被发现以来,漫漫上百年,也唯有这几个人,真正发现了敦煌,投奔了敦煌,将莫高窟作为一生的使命来保护和研究,学习和弘扬。在此,站在庞大深邃的莫高窟前的我,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仰望和浏览,我再一次感到羞怯和浅薄。
  验票进门,在莫高窟前的杨树浓荫下,再一次停住——那么多人跟随导游进入洞窟,我迟迟不敢。相比麦积山和龙门石窟,甚至甘州马蹄寺石窟和嘉峪关黑山岩画,从土质上和地理条件上看,莫高窟实在不是理想的凿窟绘佛之地。因为它整个都是由粗大的砂石和少许黄土构成的,以我的武断推断,如果有连续一周以上暴雨,莫高窟会彻底瘫软,轰然化虚。然而莫高窟已经穿越数千年时光,囊括了几乎所有中原王朝和西域少数民族国家与部落,而仍旧巍然屹立,面色不改——莫高窟之顶,犹如锋利刀刃,绵延数公里,一眼眼的洞窟形状不同,或大或小,参差不齐,深入砂石岩壁,穿越浩荡时光,在安定与战乱,和睦和抗争之间,收藏了那么多的高贵神灵、僧侣民众和凡俗贵族。看到王圆箓道士发现的藏经洞的瞬间,也蓦然觉得了一种悲痛和耻辱——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等人的盗窃和欺骗,文物和经卷的大量流失,绝对是敦煌的一种丧失。
  但我又觉得,在王圆箓打开藏经洞之前,整个莫高窟都是寂然无名的,北魏到隋唐的兴盛,宋元之后的相对败落,期间产生的无数诗人画家,也没有一个人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发出一声惊叹。由此,王圆箓打开的是敦煌学,斯坦因、伯希和与大谷光瑞等人盗窃的也是敦煌学,陈寅恪那一声“敦煌学,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悲叹,也是敦煌学。或者说,正因为他国人的盗窃和藏经洞文物的散失,才有了今天的敦煌学。
  游走参观之间,我拒绝跟在导游身后,听一成不变的解说,而是一个人走进走出,在高崖之上独自仰望和俯视。头顶的蓝空深不可测,流云如练,自西向东,如潮奔涌。在少数的几眼开放的洞窟中,隋代的佛像和人物是华丽的和不羁的,唐代的则是大幅度的雍容和华贵,即使腰身丰腴的女子,也五官张开,眉目之间,流光溢彩,体现了一个大国气度和风采。
  在一窟佛洞外沿上,看到几位宋代官员的画像,寥寥几笔,神采尽出,只不过,那些宋代官员一派中庸,表情木然,几乎看不到一丝个人性情。元代的洞窟充斥着异族佛像,即使王公贵族的画像,也都透露出霸道和嚣张气势。在王圆箓发现的藏经洞外,有几行清末僧侣和书生书写的佛经与劝诫诗——大意是“世间人生多空茫,浮华富贵终成空;不如诵经成仙佛,了却俗世尘根净”之类的。这些话,我觉得有道理,但却又觉得没有道理。四大皆空是必要的,但在当下,人心不空更其重要。
  离开莫高窟时,我恋恋不舍,一再回头张望,妻子说,下次还要来看莫高窟——至于看什么,我们说不清楚。我想,莫高窟有一种叫人迷恋的气息,一次看到,便会一生携带。驾车的当地司机说,有一个外地人,上午去了莫高窟,下午又去;第二天还去,直到第六天,仍还在莫高窟。回到敦煌市区,第一次见到了在敦煌的散文家刘学智先生,再一次说到莫高窟,说到在莫高窟的复杂心情,以及离开时的莫名留恋。
  正午的敦煌市区,流火骄阳,烤得人满身冒火,汗如水浆。傍晚时分,到鸣沙山和月牙泉。远远看到连绵高耸的沙丘,焦白色的,连体巨锥一般,傲立于敦煌西南大地。进入之后,看到水,被盛夏的芦苇簇拥。在月牙泉,踏着松软的黄沙,落日正在向西,余光如血,将鸣沙山涂抹得一派苍茫。
  月牙泉的水越来越少,少得出乎我的想象。而对越来越高的鸣沙山倒是丝毫不以为怪。月牙泉边,芦苇正在冒头,白色的头颅让我一次次想到古代将军盔缨——铁骑战阵之中,诗歌一样的悲怆和轻盈。沿着月牙泉走了一圈,处在沙山之中,有一种陷落的感觉,忍不住想起古代驱驼往行的商贾和探险者。
  


  日暮将尽,几个人爬鸣沙山。滚烫的沙子一次次侵蚀脚踝,令人浑身酥软。到山顶,我气喘吁吁,出了一身的热汗。此山向北,又是连绵的沙山,之间的空谷寂静无声,仿佛巨大的陷阱,不动声色,在空旷中引诱着被引诱者。我们在山顶合影,坐在沙上看落日,看滑翔的人在高空鹰般飞翔。渐趋寂静的鸣沙山上,晚风吹拂,月牙泉内,水汽上升,星斗从天边涌现,和田玉石一般,汇聚天宇,照耀敦煌。
  我想到了诗歌——在此之前,我已有年余没写诗歌了,诗歌对我而言是内心一次又一次的激越,是无名的感动和不可言说的隐秘心事,乃至引而不发的欣悦与愤怒。而在鸣沙山,背对浩荡大漠和苍凉西域,远处的敦煌市区灯火闪亮,黑夜如莫高窟众神,集体飞临,以宽大的长袖和慈祥的内心,将敦煌再一次带入人间的夜晚——我在沙上写下诗句,于大地之上,我知道它们是模糊的和轻佻的,幸好会转瞬消失,与庞大的沙山一起,一次次被大风裹挟,被又一层沙子掩埋。
  夜深了,我想在鸣沙山后的深谷住上一夜,席地幕天,与奔跑的蜥蜴甚至四脚蛇、蝎子一起,不着一物,在敦煌赤裸一晚——我们从鸣沙山滑下,沙子余温还在,但已开始发凉。从山顶到山下,身体的快速滑动像是一种自觉的堕落,一次向着深穴进入的冲动体验——月牙泉完全隐没了,唯有边沿的芦苇和苜蓿,发出植物特有的翠绿气息。
  莫高窟、西千佛洞、鸣沙山和月牙泉,大抵是游览者心中较为完整的敦煌之旅了,但决不应忘记汉代的古关阳关和玉门关,敦煌的西边门户,强盛中原王朝的边关。在我的感觉中,敦煌到处充斥着神灵,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他们白昼隐身,夜晚喧哗,从没有失声或喑哑过。在鸣沙山的傍晚,我明显感觉到身前背后,甚至内心都充满了神灵的行迹。
  但在白昼,一切都是安详的,当地土著按部就班,无动于衷,看着外来者在街上和各个景点不亦乐乎,大呼小叫;外来者则以陌生而虔诚的眼睛,在敦煌各个角落浏览和寻找——驱车向阳关,戈壁扑面,四野空旷,天空安详。我明显觉得了一种向西的幅度和力度,那是一种出塞的悲壮,是夜半羌笛之下的怨妇词和兵士轮台戎守弹铗而歌的铁血热肠。
  我想到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猜测他当时的心境:大抵是送友的情深意切,也大抵是一种信口开河甚至为赋诗律的无意之为,但却成就了有关无城的阳关——西汉的军事门户,丝绸之路南道经始之地的千年盛名。出关和入关,远行和归来,商人和军人,马贼和刀客,使节和逐臣——败逃的月氏和匈奴,出塞的高适、岑参、李白、王维;名将李广、李广利、李陵、卫青、霍去病、冯胜;贬官逐臣左宗棠、林则徐,求经西行的晋高僧、唐玄奘,出使的张骞、班超和苏武。
  凡是在西域留下不朽盛名的人,都与敦煌有关,凡是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事情,诸如宗教、民族、贸易、和亲和战争,都在敦煌停留,并且永远停留,成为史迹和美谈,神话与流传。到阳关下,烈日当空,荒芜戈壁之上,数座关城之后,一座倒塌的烽燧于山顶矗立,颜色赤红,连同周边的山坡,状似燃烧的战火。参观阳关博物馆,我觉得内容单薄了一些,唯独院内张骞持节骑马西行的石雕,方才显示出一种勇士无畏、赤身万里的英雄气概。
  众人纷纷上前,取得印制质量不一的“关照”,签字,步行出关。我入关,但拒绝出关,这种形式令人觉得滑稽。我再次离开众人,一个人“出关”,在我看来,效仿古人出关的人,都是浅薄的、狭隘的,国自有国,疆岂有疆?乘车到阳关遗址——连废墟都看不到了,只有一面石碑,上书 “阳关遗址”。我黯然,站在凉亭下,瞩目空阔西域,遥想古人当年,驼马行进,黄沙没膝,大风抓人,碎石如斗——勇气、信仰和不妥协,忠诚、大志与冒险精神……我索性骑上一匹红色骏马,在阳关内外驰骋了一圈,大风迎面,古关苍凉——若是在盛唐,我愿意踏黄沙,卧冰雪,一人独骑,腰悬长剑,心神穷无极,身向天边行。
  令我惊喜的是,在敦煌,唯独在阳关,我没有了羞怯,反而凭空滋生了一些豪气。西行是一种壮举,我喜欢出塞的感觉;喜欢戎装快马驰骋沙场的决绝和霸气;喜欢长依城堞、独牧西风、饮尽苍凉的旷世孤独和铁血豪情……而今却只能是妄想了。我还记得,在莫高窟时,我想自己开凿一眼洞窟,像古人那样,把自己绘于其中,妄求流传——这是不是一种光荣呢,抑或,对莫高窟而言,该是耻辱吧。
  傍晚,乘上列车,渐离敦煌,我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在徐徐离开一座熟稔的都城,一座内心的圣地——敦煌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固定的,在历代王朝心中,也在每个僧侣、贵族、平民和行者心中——它始终是开放的、接纳的、宽容的和无量的,离弃的只有时间,只有变换不断的信仰、朝代、轮换的居民(迁徙的民族)和过客。
  于我而言,敦煌是一个令灵魂开花、身心丰盈的地方;我真切感觉到,敦煌可以使我精微地觉察到一个凡俗之人在融身历史和艺术、伟大与卑微、黑暗与光明时刻,内心错落有致的精神流变痕迹,其中的光荣和自卑,勇气与苍凉,创造与信仰——幸好我来到了,尽管会离开,但却在内心巩固了一座城池:无形胜却有形,形容憔悴,陈旧不堪,但又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其他文献
马华平,字一平,号皇象斋主,1969年出生于湖北鄂州,自幼秉承家学,勤于笔耕已30余载。8岁初学颜柳,得书之筋骨;18岁专攻汉隶,遍临曹全礼器华山乙瑛史晨等石碑,得书之雅韵;28岁研习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小篆,浸淫夏商周秦金石之间,得书之古意;35岁勤学王智永、张旭、怀素、孙过庭、毛泽东等大家行草,得书之灵动,形成了瑰丽铿锵、雄奇苍劲、朴茂秀挺、灵动飞扬的艺术风格。他在研究和创作100多种篆书体中,把
期刊
1.孟姜女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女恐怖分子”;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为了给自己的丈夫报仇,不惜用哭声摧毁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国防工程、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    2.项羽  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人物之一,“破釜沉舟”一词的词创者,“鸿门宴”的主办方,因组织策划并亲自焚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房宫而入选中国古代历史十大破坏之王。    3.嬴政  中国历史上某著名公司首席执行官
期刊
她是一位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的中国工笔女画家;一位国门警察——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公务员;一位外貌朴素无华、淡雅大方、性格爽落、心地善良而又坚韧不拔的中国传统女性。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深圳美术家协会会员,以擅长画工笔花鸟活跃于中国画坛。      (一)    她出生在著名的“兰花县”广东翁源,生长在风景秀丽的中国端砚发源地广东肇庆市。这里的灵山秀水培育了这位优秀女性特有的气质,家庭与环境
期刊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期刊
300多万员工奋战春节餐饮服务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近百家不同业态和规模的餐饮企业抽样调查,结合全国餐饮业既有的历史数据和现实基础进行预测,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有300多万餐饮业员工放弃休息,坚守餐饮服务工作岗位。  今年春节来临之际,雪灾等多种内外因素交织,餐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广大企业积极准备,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潜能、降低能耗,确保市场供应:一是充分提高原材料
期刊
文化馆作为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要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文化市场氛围,同时还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外还承担两个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群艺馆、文化馆3200多个,已成为一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窗口。新春伊始,笔者采访了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馆长黄泽顺。    时间追溯到2007年1月
期刊
一、浅水湾旧事    四十多年前初来香港那几年我常去浅水湾。申石初先生的好朋友俞老伯住在浅水湾酒店附近,他是老上海洋派人物,午觉醒来喜欢散步到酒店里喝下午茶吃张爱玲喜欢吃的scone。申先生也喜欢,每隔十天半个月总约我一起去陪陪俞老伯,一起在下午茶座上聊天聊到夕阳西下才进城。俞老伯收集了许多明清木制的文房用具,笔筒、镇纸、书箱、砚匣、笔格、笔屏、笔床、秘阁、压尺、墨匣,整整齐齐考究得不得了。他教我
期刊
走进文锦渡边检站,文化气息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作为国之坚盾的执法机关,文锦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加强政治建警的同时,注重文化育警,营造出了积极、健康、丰富、和谐的警营文化氛围。    妙笔丹青写警魂    在第八届深圳市“鹏城金秋”艺术节优秀书法作品展上,文锦渡边检站民警简国兰以一幅绘画作品《簕杜鹃》捧走了绘画类作品的金奖奖杯。    简国兰,文锦渡边检站基层检查科队的一名副队长,同时还是该站警营俱
期刊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的原址并非在今天这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平地上。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王废帝号称王,从外地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才首为都城。自此以后,不管沧海桑田、人间动荡,这座城市的坐标犹如它千年未变的名姓一样,始终牢牢扎根于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那片平整而富足的土地上。      8月
期刊
我们到南京时是一个风沙蔽天的日子。下关车站破烂得使人黯然。站外停着许多出租汽车。我们坐了其中的一部进城去。原想借这冒牌的“华胄”的风姿可以有点方便,不料车到挹江门时仍得下车接受检查,这职务是由“宪兵”执行的,严格得很,几乎连每一个箱子的角落都翻过了。又凑巧同行的X太太替她的兄弟带了许多行李,甚至脸盆、洗衣板之类都不遗漏。于是这检查就成为一种繁难的试验,我们得回答“宪兵”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东西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