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的建设现状以及改善措施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家用电器以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正常运行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力了。电力的安全建设对全国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电力作为一种新式能源,其建设的安全性也同样意味着国家能源的安全。因此,保证我国电力的安全建设和安全生产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是我国电力企业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目前的电力安全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安全建设;能源;改善措施
  1.引言
  如今社会是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已经愈发的离不开电了。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将电力的安全建设当作最重要的事。若是电力安全建设出现问题,这将对去全国各行各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多国家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
  2.电力安全建设的现状
  2.1电力企业中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理念缺乏认识
  在我国部分电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员工不是很重视电力的安全建设,对安全生产的理念缺乏认识。员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执行电力企业制定的关于安全建设方面的制度,他们一般都会有侥幸心理,缺乏安全意识。另外,企业对那些严格遵守企业安全制度的员工缺乏鼓励,对那些不遵守企业安全制度的员工也没有相对的惩罚措施。这会降低那些遵守制度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不执行安全制度的员工越来越多。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带是很重要的。但是有部分工作人员却对此不够重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安规范使用安全带。如果是高空作业,不带安全带就有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
  2.2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实际操作性,管理不够严格
  部分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制度一般流于表面,不付诸于实际。若是出现事故,则只是推诿责任,不去调查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加以改善。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去调查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是否落实,使得安全规范流于形式。另外,对电力安全建设的评价要有一个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要有惩罚措施,以督促其加强电力安全建设。
  2.3安全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电力企业都制定了对应的安全制度,对各岗位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划分。在实际情况中,某些部分或个人却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各人的职责,这就会给各工作的协调带来麻烦,从而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2.4工具管理有待加强
  电力企业的电力施工比较复杂,作业面也比较广,高空、地上、地下都有可能在施工。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施工器具进行严格管理,以消除安全隐患。部分企业很少定期检查、维护施工工具,施工工具经常超期使用,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2.5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健全的规划
  电力企业的安全建设缺少健全的规划,对每项工作都没有严格的管理以及控制。对于电力安全生产中相对薄弱的地方,若是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护方式,那么有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出现事故后只是调查事故原因却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得事故频繁发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6电力企业在供电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幅域辽阔,人口众多,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具有季节性以及区域性特性。一般而言,在人口相对较多的大城市,在夏天会经常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经常会通过限电的手段来缓解这个问题。但这种办法会给那些特别需求电力的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2)电力企业在使用器材时,若是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很多电力企业都是使用煤炭发电,而如今煤炭的价格越来越高,极大的影响了电力供应。这使得电力器械运转时可能会超负荷,使的系统安全系数降低,从而引起安全事故。
  3)在电网运转过程中,若是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也可能引起电力安全事故。比如以前华中电网就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电网超负荷运转,线路跳闸,从而造成电力安全事故。
  3.电力安全建设的改善措施
  3.1使电力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加强员工的安全理念
  不能忽视电力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即使再小,都会影响到供电系统的运转。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每一项工作的安全职责。
  1)对电力企业制定的关于安全方面的法规进行完善。确定安全生产中各自的责任以及目标,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采取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根据各人或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表现进行奖惩。对于比较特殊的岗位,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只有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上岗。
  2)落实安全管理对策。电力企业应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层层负责。另外,还应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安全责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若有违规的,应通报批评并监督其加以改善。各部门应实时检查所辖区域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
  3)丰富企业文化,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提高安全意识。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多参加企业举办的活动,使得员工有更强的归属感。宣传电力安全生产知识,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3.2强化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在安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安全生产。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器具施工的安全管理,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等等。在施工现场,我们要尽最大可能的预防安全事故的产生,否则会对国家财产和社会企业造成损失的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生命的流逝。所以,一定要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对违规操作行为坚决予以惩罚和改正,从而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3.3强化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
  电力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老化问题或出现其他一些故障,从而引起电力安全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完善电力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特别是要加强电网建设,电网在电力输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避免电量在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4.小结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企业工厂的正常运行都愈发的依赖电力了。电力的正常供应与否已经极大的影响到了国计民生了。电力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电力安全建设,企业员工也应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这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企业也应完善电力安全管理,建设安全的电力系统,从而防止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丹,朱芷萱.浅析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 (05).
  [2]沙军泉.分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大科技, 2013 (6):92-93.
  [3]张超.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 (1):48-49.
  [4]朱成章.电力安全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问题[J].中外能源,2008,13(5):1-5.
  [5]田世明,陈希,朱朝阳等.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31(24):22-2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gAN患者MYH9基因Rs4821480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经肾组织活检确诊148例IgAN,56例随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
将氟原子或全氟烷基,尤其是三氟甲基引入有机化合物,会引起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明显变化,所制成的新化合物/新材料在材料科学,农药和工业等有种种适合的应用,在生物活性分析中三氟
通过测定面包酵母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浸泡24h后的代谢活力保留值,考察了固定化面包酵母与游离面包酵母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以及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其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包
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s)是成熟的初始B细胞被抗原激活分化为具有记忆功能并持续存在于宿主的一类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该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
〔关键词〕 中职教学;教学效率;学习动机;目标引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47—0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力量,是学习需要的动力,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动机较弱,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章着眼于人口信息管理领域,阐述了打造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研究并设计了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分
经济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而企业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不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浪费,还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与杀茵剂生物测定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细胞水平上建立病原茵/植物悬浮细胞体系筛选系统,以快速、准确和高效地筛选杀菌剂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学观念;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0—01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要实现音乐课程目标,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下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态意识;培养;课堂;结合;  国情;校园环保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5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形成,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在过度支配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等后果。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我国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