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小兵,中共党员,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副校长兼教练员。她培养的队员先后有50余人进入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和黑龙江省队,在国内外赛场上获得奖牌300多枚。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1月5日,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在天津蓟州国家冰上训练基地落下帷幕,七台河籍运动员徐爱丽独揽五金,为自己即将绽放的“冬奥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徐爱丽夺金,最高兴的无疑是她的启蒙教练赵小兵。
追梦: 与冠军失之交臂
七台河市被称为“手握秒表的城市”和“冠军城市”,以短道速滑闻名世界。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共走出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获得170多枚世界级金牌。
赵小兵是七台河市第三代短道速滑教练员,她的运动生涯始于1983年。那一年,她首次参加七台河市田径运动大会,因为成绩突出,加入了七台河市体校田径队。在体校期间,著名短道速滑教练孟庆余慧眼识珠,特别欣赏她敢拼搏、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儿,三番五次做她家长的工作。最终,孟庆余的执着有了收获——1984年,赵小兵转行进入七台河短道速滑队。
1986年黑龙江省全运会规定,各市(地)运动员必须参加举重比赛。一点儿都不懂举重的赵小兵凭着一股冲劲儿,获得抓舉和挺举两项第五名的好成绩。赵小兵立刻被在场的专业教练看中,认为她有举重天赋,劝她改行练举重,但她已深深地爱上了滑冰。
1986年全国速滑比赛前夕,赵小兵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获得金牌,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夺冠的高光时刻。不料,在一次训练中,滑在她前面的运动员猛地摔倒,锋利的冰刀刀尖深深刺进赵小兵的膝盖,她的冠军梦因此遗憾地画上了句号。
赵小兵的运动员生涯不得不终止。但她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冰场,念念不忘自己的冠军梦——既然不能再穿冰刀去夺冠,干脆就把自己的冠军梦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教练员虽然不用场上拼搏,但也很辛苦。赵小兵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常常“晒得比地黑,冻得比冰硬”。用她自己的话说:“每一秒都不想耽误!”就连生孩子她都不愿耽误工作,孩子刚满月,她就重回冰场。
赵小兵就这样为冠军梦在冰上奔跑着。由于常年在冰场工作,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关节炎,但依然坚持在训练第一线……对于坚持的理由,她曾在社交平台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继续驰骋在冰场,只为实现心中的冠军梦想!”
筑梦: 用心血去浇灌冠军
赵小兵站在冰场上执教的第一天,就默默地告诫自己:“自己未圆的冠军梦,一定要让亲手培养的运动员去实现!”
运动员的天赋和潜质是创造佳绩的基础,因此,作为速滑教练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发现人才。可是,想选到一棵速滑竞技的好苗子谈何容易!
“在挑选运动员时,我们的原则是——宁可错选三千,决不放过一个!”赵小兵把冰场上总结出来的丰富执教经验融入到挑选人才和教学工作中。为选拔出好苗子,在日常训练之余,她夏顶烈日、冬冒风雪,常年下乡镇、访村屯;她搭过拖拉机、马车、货车,也骑过摩托车、自行车,甚至一人步行十几里山路,只为见一个好苗子;被狗追咬、遭人劫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挑选好苗子如大海捞针。即使选出几十个身体条件比较好、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但最后能成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却寥寥无几。毕竟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学滑冰。但每当赵小兵发现特殊的好苗子时,心里还是无比欣喜。有的家长持不同意见,她就一次次登门做思想工作,被误解、遭冷遇、遇白眼是经常的事儿,但她坚持不放弃,有的家长就是被她这种执着精神所打动才同意孩子练速滑的。
好苗子更需呵护。队员张填琦很有发展潜力,但家庭拮据,买不起冰刀。赵小兵为她买了一双冰刀,孩子特别激动:“我一定好好训练,报答教练的恩情!”队员朱紫玉家庭条件很差,身上一直穿着破旧的训练服,她说:“妈妈让对付穿着!”赵小兵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买了一套新的训练服送给朱紫玉。
七台河的室内冰馆是2013年年底才开始使用的。在这之前的几十年,冰上训练课都是在室外完成的,训练条件特别艰苦。作为一名女教练员,赵小兵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跟着重重的浇冰车,一圈一圈地浇冰场……三九天,冒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她几乎被冻成了冰人,但依然忍着冻伤,带领队员们训练……
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她还带领队员到省冰上基地进行训练,为节省开销,只能租住一间又湿又潮的地下室。因为潮湿,她和孩子们都长了疥疮。后来,她又租了一个简陋的车库,四周没有窗户,一到晚上关起门来,室内温度高达三十多摄氏度,就像蒸笼一样喘不上气来。
那时的赵小兵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厨师;既要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更要肩负起教练的责任。有时候,她累得身心疲惫,因独木难支而掉眼泪。
圆梦: “我的孩子得了冠军!”
2020年伊始,新年的钟声敲响,神州大地却没有了往年的喧嚣,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家园。赵小兵尽管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更知道疫情的危险,但毅然响应“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号召。
2月6日,赵小兵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迅速参与到党员志愿者的队伍中,每天在社区卡口值岗,寒风中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赵小兵一边站岗,一边还惦记着孩子们的训练。疫情期间,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赵小兵每天都在云端布置训练任务,并进行技术指导。全队28个孩子,她逐一进行点评。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训练,她的眼睛时常疼痛,有时头昏脑涨。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滑冰技术的进步,听到孩子们脆生生地喊着:“教练,我想你了!”“教练,我爱你!”“教练妈妈!”……赵小兵内心所有的苦与累都烟消云散了。
赵小兵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父亲对她格外心疼和偏爱。但为了队员们,赵小兵却没能在父亲病床前尽孝一天,直到父亲病逝……
付出终有回报!赵小兵的孩子们不仅为她争了气,更为国争了光。冬奥会冠军孙琳琳,世界冠军王伟、李红爽……赵小兵的孩子们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国际赛场上。当国歌声响起时,盯着电视观看实况的赵小兵觉得,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
如今,已经50多岁的赵小兵依然带着腿伤坚守在训练第一线。爱人和朋友们看她太辛苦了,都劝她别干了,换个清闲的工作。她却说:“培养冠军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再苦再累也值得!”
赵小兵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和短道速滑项目融在一起,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事业中付出艰辛、播种希望,圆梦于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
2021年1月5日,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在天津蓟州国家冰上训练基地落下帷幕,七台河籍运动员徐爱丽独揽五金,为自己即将绽放的“冬奥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徐爱丽夺金,最高兴的无疑是她的启蒙教练赵小兵。
追梦: 与冠军失之交臂
七台河市被称为“手握秒表的城市”和“冠军城市”,以短道速滑闻名世界。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共走出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获得170多枚世界级金牌。
赵小兵是七台河市第三代短道速滑教练员,她的运动生涯始于1983年。那一年,她首次参加七台河市田径运动大会,因为成绩突出,加入了七台河市体校田径队。在体校期间,著名短道速滑教练孟庆余慧眼识珠,特别欣赏她敢拼搏、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儿,三番五次做她家长的工作。最终,孟庆余的执着有了收获——1984年,赵小兵转行进入七台河短道速滑队。
1986年黑龙江省全运会规定,各市(地)运动员必须参加举重比赛。一点儿都不懂举重的赵小兵凭着一股冲劲儿,获得抓舉和挺举两项第五名的好成绩。赵小兵立刻被在场的专业教练看中,认为她有举重天赋,劝她改行练举重,但她已深深地爱上了滑冰。
1986年全国速滑比赛前夕,赵小兵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获得金牌,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夺冠的高光时刻。不料,在一次训练中,滑在她前面的运动员猛地摔倒,锋利的冰刀刀尖深深刺进赵小兵的膝盖,她的冠军梦因此遗憾地画上了句号。
赵小兵的运动员生涯不得不终止。但她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冰场,念念不忘自己的冠军梦——既然不能再穿冰刀去夺冠,干脆就把自己的冠军梦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教练员虽然不用场上拼搏,但也很辛苦。赵小兵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常常“晒得比地黑,冻得比冰硬”。用她自己的话说:“每一秒都不想耽误!”就连生孩子她都不愿耽误工作,孩子刚满月,她就重回冰场。
赵小兵就这样为冠军梦在冰上奔跑着。由于常年在冰场工作,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关节炎,但依然坚持在训练第一线……对于坚持的理由,她曾在社交平台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继续驰骋在冰场,只为实现心中的冠军梦想!”
筑梦: 用心血去浇灌冠军
赵小兵站在冰场上执教的第一天,就默默地告诫自己:“自己未圆的冠军梦,一定要让亲手培养的运动员去实现!”
运动员的天赋和潜质是创造佳绩的基础,因此,作为速滑教练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发现人才。可是,想选到一棵速滑竞技的好苗子谈何容易!
“在挑选运动员时,我们的原则是——宁可错选三千,决不放过一个!”赵小兵把冰场上总结出来的丰富执教经验融入到挑选人才和教学工作中。为选拔出好苗子,在日常训练之余,她夏顶烈日、冬冒风雪,常年下乡镇、访村屯;她搭过拖拉机、马车、货车,也骑过摩托车、自行车,甚至一人步行十几里山路,只为见一个好苗子;被狗追咬、遭人劫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挑选好苗子如大海捞针。即使选出几十个身体条件比较好、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但最后能成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却寥寥无几。毕竟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学滑冰。但每当赵小兵发现特殊的好苗子时,心里还是无比欣喜。有的家长持不同意见,她就一次次登门做思想工作,被误解、遭冷遇、遇白眼是经常的事儿,但她坚持不放弃,有的家长就是被她这种执着精神所打动才同意孩子练速滑的。
好苗子更需呵护。队员张填琦很有发展潜力,但家庭拮据,买不起冰刀。赵小兵为她买了一双冰刀,孩子特别激动:“我一定好好训练,报答教练的恩情!”队员朱紫玉家庭条件很差,身上一直穿着破旧的训练服,她说:“妈妈让对付穿着!”赵小兵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买了一套新的训练服送给朱紫玉。
七台河的室内冰馆是2013年年底才开始使用的。在这之前的几十年,冰上训练课都是在室外完成的,训练条件特别艰苦。作为一名女教练员,赵小兵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跟着重重的浇冰车,一圈一圈地浇冰场……三九天,冒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她几乎被冻成了冰人,但依然忍着冻伤,带领队员们训练……
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她还带领队员到省冰上基地进行训练,为节省开销,只能租住一间又湿又潮的地下室。因为潮湿,她和孩子们都长了疥疮。后来,她又租了一个简陋的车库,四周没有窗户,一到晚上关起门来,室内温度高达三十多摄氏度,就像蒸笼一样喘不上气来。
那时的赵小兵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厨师;既要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更要肩负起教练的责任。有时候,她累得身心疲惫,因独木难支而掉眼泪。
圆梦: “我的孩子得了冠军!”
2020年伊始,新年的钟声敲响,神州大地却没有了往年的喧嚣,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家园。赵小兵尽管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更知道疫情的危险,但毅然响应“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号召。
2月6日,赵小兵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迅速参与到党员志愿者的队伍中,每天在社区卡口值岗,寒风中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赵小兵一边站岗,一边还惦记着孩子们的训练。疫情期间,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赵小兵每天都在云端布置训练任务,并进行技术指导。全队28个孩子,她逐一进行点评。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训练,她的眼睛时常疼痛,有时头昏脑涨。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滑冰技术的进步,听到孩子们脆生生地喊着:“教练,我想你了!”“教练,我爱你!”“教练妈妈!”……赵小兵内心所有的苦与累都烟消云散了。
赵小兵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父亲对她格外心疼和偏爱。但为了队员们,赵小兵却没能在父亲病床前尽孝一天,直到父亲病逝……
付出终有回报!赵小兵的孩子们不仅为她争了气,更为国争了光。冬奥会冠军孙琳琳,世界冠军王伟、李红爽……赵小兵的孩子们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国际赛场上。当国歌声响起时,盯着电视观看实况的赵小兵觉得,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
如今,已经50多岁的赵小兵依然带着腿伤坚守在训练第一线。爱人和朋友们看她太辛苦了,都劝她别干了,换个清闲的工作。她却说:“培养冠军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再苦再累也值得!”
赵小兵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和短道速滑项目融在一起,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事业中付出艰辛、播种希望,圆梦于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