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应用范围业越来越广泛,在大数据普遍应用的背景下,金融行业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金融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对金融审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工作该怎样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该怎样通过对金融风险防范来提高金融审计的效果,并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加强对金融审计中的风险控制,以此来为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提出更好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金融审计 金融风险
引言
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之后,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被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背景下金融风险防范是金融审计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国家审计需要发挥其主力功能,并且还需要金融审计对其进行一定的辅助。在金融行业中全面实现金融审计,不仅可以进行审计全覆盖,还对解决重大的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保障。现阶段,为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更好的实施,需要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行重点关注。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金融风险的发生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一、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的技术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高速化时代已经来临,大量的金融数据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在大量的金融信息中包含着金融风险,需要金融审计工作以防范金融风险。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来加强金融审计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为金融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量不断增加,数据类型和涉及的领域广泛,传统领域下金融审计工作已经难以满足金融审计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整合,形成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金融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金融审计中需要使用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并找出金融审计所需要的内容,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因为人工失误而出现的差错,并减少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金融风险,进而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金融审计的过程中,提高金融审计的效率。另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还能更好的利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从多角度来对金融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其中有效的内容和信息,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特点
(一)金融审计风险的阶段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风险和表现性风险。在一定的周期中,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在市场的正向冲击下,风险会以螺旋式进行积累和提高。当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和冲击,债权和债务鏈之间就会形成违约等一连串反应,如信贷被冻结、企业破产和资产缩水、负债增加等,就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继续蔓延,必将对整个市场生态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从审计监督的角度来看,潜伏期的金融风险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可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发现问题,有效减少金融风险的出现,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向表现性金融风险的转化。现阶段,我国潜在的金融审计风险包括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资产泡沫风险和融资结构失衡风险,还包括了外部冲击风险等。因此,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会不断的进行积累,并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形成表现性风险,而在金融风险的潜伏期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控制金融风险的有效时机。
(二)金融审计风险的破坏性
金融审计风险在进入到表现阶段后,就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在金融行业中,受到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会加大金融风险的破坏性,从某一个领域向多个领域和行业不断蔓延。且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金融风险还会通过一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交易互相影响,最终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提升金融审计力度,创新金融审计方法来提高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进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金融审计风险的交叉性
从机构的角度上看,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范围广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租赁等,金融行业发展是迅速,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长,地方性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都有较大发展。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民营银行挂牌的已经达到20个,外资银行也达到45个,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00多个,另外有多家以合资方式设立的境外投资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构成一张完整的金融地图,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加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对金融审计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防范的困境
(一)审计方法落后
从审计方法上来看,我国金融审计还是以传统的财产权委托责任方式进行计算,缺乏一定的导向审计作用。委托责任方式并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地方性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在一些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中并没有对所有业务建立保障制度,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违规性的操作,如没有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审核,造成金融机构面临比较大的借款风险。而企业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的过程中未能很好的发现风险点、难以解决金融业务出现的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金融监管的权利也会有一定的限制,金融审计过程中是没有办法直接对具有融资功能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常规性的审计监督,专门性的金融监督和管理力量主要是“一行三会”,但是这些是属于中央直接管理的,虽然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但是整体而言,监管部门的力量并不足。 (二)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预警的技术不足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数据环境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在审计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为审计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国家审计机关针对金融审计的数据建立了分析平台,并且为整体性的分析、查询分析以及预警分析、线索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完善,为金融审计提供了分析手段,并提高了金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在金融审计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破坏性等,这就对数据的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各个金融行业的审计工作没有办法建立起综合性的数据平台和分析模型,并且暂无对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业务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和传递,与外部经济实体和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关联分析尚未健全,都将直接影响金融审计的风险防范。
四、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要对审计的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对金融审计风险的防范。可根据实际的金融审计情况,以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方式来对相关的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走向的动态风险监管,以此来提高对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性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的排查和预警效率,正确地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防和应对。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风险导向的理论和结果,如在金融审计过程中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对其风险进行预先检测和评估,在进行充分的了解后,计算好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时刻重视对高风险点,并通過对应的方法来减少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其次,在审计需求背景下,要制定金融风险防范预警的大数据联合。要对不同的数据技术系统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并建立更加科学的语境模式,提升非现场监控的分析效果。另外,政府相关的审计部门应该与金融监管部门进行联合,对数据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把相关机构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起金融行业不同领域的风险分析系统等。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金融审计的作用,减少金融审计中的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已经成为金融审计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金融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金融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为金融审计防范风险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工作如何更好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传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监督,2019(04):93-96.
[2]陈磊.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金融审计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12):139-140.
关键词:大数据 金融审计 金融风险
引言
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之后,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被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背景下金融风险防范是金融审计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国家审计需要发挥其主力功能,并且还需要金融审计对其进行一定的辅助。在金融行业中全面实现金融审计,不仅可以进行审计全覆盖,还对解决重大的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保障。现阶段,为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更好的实施,需要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行重点关注。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金融风险的发生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一、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的技术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高速化时代已经来临,大量的金融数据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在大量的金融信息中包含着金融风险,需要金融审计工作以防范金融风险。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来加强金融审计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为金融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量不断增加,数据类型和涉及的领域广泛,传统领域下金融审计工作已经难以满足金融审计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整合,形成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金融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金融审计中需要使用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并找出金融审计所需要的内容,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因为人工失误而出现的差错,并减少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金融风险,进而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金融审计的过程中,提高金融审计的效率。另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还能更好的利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从多角度来对金融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其中有效的内容和信息,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特点
(一)金融审计风险的阶段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风险和表现性风险。在一定的周期中,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在市场的正向冲击下,风险会以螺旋式进行积累和提高。当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和冲击,债权和债务鏈之间就会形成违约等一连串反应,如信贷被冻结、企业破产和资产缩水、负债增加等,就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继续蔓延,必将对整个市场生态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从审计监督的角度来看,潜伏期的金融风险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可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发现问题,有效减少金融风险的出现,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向表现性金融风险的转化。现阶段,我国潜在的金融审计风险包括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资产泡沫风险和融资结构失衡风险,还包括了外部冲击风险等。因此,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会不断的进行积累,并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形成表现性风险,而在金融风险的潜伏期发挥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控制金融风险的有效时机。
(二)金融审计风险的破坏性
金融审计风险在进入到表现阶段后,就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在金融行业中,受到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会加大金融风险的破坏性,从某一个领域向多个领域和行业不断蔓延。且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金融风险还会通过一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交易互相影响,最终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提升金融审计力度,创新金融审计方法来提高金融审计的监督作用,进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金融审计风险的交叉性
从机构的角度上看,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范围广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租赁等,金融行业发展是迅速,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长,地方性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都有较大发展。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民营银行挂牌的已经达到20个,外资银行也达到45个,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00多个,另外有多家以合资方式设立的境外投资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构成一张完整的金融地图,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加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对金融审计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防范的困境
(一)审计方法落后
从审计方法上来看,我国金融审计还是以传统的财产权委托责任方式进行计算,缺乏一定的导向审计作用。委托责任方式并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地方性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在一些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中并没有对所有业务建立保障制度,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违规性的操作,如没有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审核,造成金融机构面临比较大的借款风险。而企业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的过程中未能很好的发现风险点、难以解决金融业务出现的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金融监管的权利也会有一定的限制,金融审计过程中是没有办法直接对具有融资功能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常规性的审计监督,专门性的金融监督和管理力量主要是“一行三会”,但是这些是属于中央直接管理的,虽然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但是整体而言,监管部门的力量并不足。 (二)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预警的技术不足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数据环境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在审计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为审计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国家审计机关针对金融审计的数据建立了分析平台,并且为整体性的分析、查询分析以及预警分析、线索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完善,为金融审计提供了分析手段,并提高了金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在金融审计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破坏性等,这就对数据的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各个金融行业的审计工作没有办法建立起综合性的数据平台和分析模型,并且暂无对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业务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和传递,与外部经济实体和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关联分析尚未健全,都将直接影响金融审计的风险防范。
四、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要对审计的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对金融审计风险的防范。可根据实际的金融审计情况,以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方式来对相关的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走向的动态风险监管,以此来提高对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性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的排查和预警效率,正确地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防和应对。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风险导向的理论和结果,如在金融审计过程中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对其风险进行预先检测和评估,在进行充分的了解后,计算好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时刻重视对高风险点,并通過对应的方法来减少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其次,在审计需求背景下,要制定金融风险防范预警的大数据联合。要对不同的数据技术系统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并建立更加科学的语境模式,提升非现场监控的分析效果。另外,政府相关的审计部门应该与金融监管部门进行联合,对数据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把相关机构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起金融行业不同领域的风险分析系统等。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金融审计的作用,减少金融审计中的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已经成为金融审计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审计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金融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金融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为金融审计防范风险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审计工作如何更好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传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监督,2019(04):93-96.
[2]陈磊.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金融审计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1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