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科学使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怎样使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利用45分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结合参阅一些教学理论,我想就如何优化物理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一、根据物理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标、教材内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既要确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较高素质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研究物理的能力,探索自然的志向,献身科学的精神。
例如:关于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的教学,我们依据大纲和编者意图,补充和调整了教参上拟定的教学目标。调整后的目标是:(1)知道“控制变量法”是探索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知道列表对比法是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基本方法之一;(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不仅能理解实验结论和定律的内容,而且知道结论和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讨论记录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把每一组U/I的值与导体的电阻值相比较,自然使学生明白了变形公式R=U/I的物理意义。应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只要引导学生讨论一、二个例题即可。可见,这样的教学才能揭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法,才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二、科学使用物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连接教与学、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现有初中物理教材,虽然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合作和交流,增大了实验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师演示实验多,学生分组实验较少;教材例题讲解少,习题也不多;很多理解层面的知识学生仅靠教材来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度自己积累的知识,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做到:
1、对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社会需要。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完成课本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提出新的问题:在上述实验中若只允许你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实验能否进行?需要补充什么辅助器材?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充分思考、酝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进行实验,使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同时,引导优生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补尝讨论,培养尖子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另外,电学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大胆地变为学生实验、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掌握知识和规律的内容,还能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研究物理方法。
2、精选教学素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容、智力价值和精神素养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举例讲解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如牛顿第一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电阻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惯性和摩擦力的教学应渗透“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育。
三、摆正师生角色位置,优化教学程序
现代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关心社会、善于生存的能力。优化教学程序,首先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是否得当。笔者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放在以下方面:
1、要导在适宜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上。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讲,是非让学生辨,错误让学生析,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由兴奋转入思考。片刻以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用若干根绳子系在若干架飞机上,再让人设法潜入海底把绳子系在船上,用飞机把船拉上来;有的说死海不死,往大海里投放足量的盐,增大海水密度,让沉船自动浮起;有的说向大海里投放若干空桶,利用空桶所受的浮力拉起沉船;……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老师听了各种方案后,首先肯定同学们的想法中正确的成份,转而提出:这些方法是否都切实可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达成共识:利用投放空桶的方法简单可行。这样,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滴滴甘泉,成为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吸收的营养,促使他们不断成长。
2、要导在“以旧迎新”、知识迁移上。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上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注意学习、研究物理方法的迁移。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首先要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再引入研究I、U、R三者的关系。研究时先提出问题:怎样研究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在教师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回忆起: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研究过。再问: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先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单独研究电阻跟某一因素的关系。至此,教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小结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为“电功、电功率”的教学作好铺垫,同时,再一次强调:我们今天所用的探索研究欧姆定律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在今后将要学习研究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高中学习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时都要用到。这样,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自然认识到“控制变量法”是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方法基础。3、要导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一般是通过观察实验、多侧面的问题讨论和习题训练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教师编排的导演程序得当,突出一个重点,学生在知识上将得到一次升华,突破一个难点,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将产生一次飞跃。
如在“功”一节的教学中,功的概念的建立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首先贴近日常生活实际,通过举例、演示,让学生知道“做功”的含义,弄清“做功”与“做工”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对举例和演示进行分析,找出做功的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组画面或生活片段,让学生分析有没有做功,谁在做功,对谁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引导学生小结一下,哪几种情况下物理过程中不做功?学生从上述举例、演示、多媒体展示中分析讨论,归纳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但没有距离;(2)有距离但没有力的作用;(3)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较深刻的理解。(4)要导在开发思路、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思路开阔,胸有成竹。在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时,以认知教学为主线,同时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发展。
特别在习题教学中,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模式。
第一,例题的选择,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可行性,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研究。
第二,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笔者认为,采用“与之同渔”的方法 比“授之以鱼”更好。
第三,要重视总结归纳。通过例题的教学和总结,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群题、一类题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并从中得到学法的启示,提高解题的品味。
第四,巩固性练习,其宗旨是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独立解题的能力。巩固性习题应为例题的同类题,其难度要比例题略高一层,让学生每做一题,都能有所突破。
总之,优化教学程序,始终要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前提,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为方向,以培养品学兼优、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四、重视物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对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指导法。对一些重要规律、定律教学时宜采用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学习方法的启迪。另外,还可以采用教材分析法、辨论法、竞赛法等多种教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增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适量渗透物理学史,优化思维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普通反映物理难学。有些定律、概念、规则等抽象不易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物理学科体系形成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物理学家们奇特伟大的构思、假设、猜想、重大的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学术交流、以及为科学献身的品质等等,总是与物理学家们的思维息息相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没有科学思维,往往会被假象迷惑。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经历了亚里斯多德的直观思维、伽利略的实验抽象思维、牛顿的科学推理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故适量讲讲物理学发展史,让学生从成功的创造性思维中得到启迪,对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六、改革教学评价手段,优化激励机制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过去,以一张试卷定高低,评价手段很呆板。几次考试失利,使学生心灰意冷,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新课标的实施,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物理的热情,多创设一些学生获得成功意识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及时科学评价。在想一想、议一议中,有的学生的回答哪怕是文不对题,你也能给予微笑,甚至一个赞许的眼色,都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奋发学习;在做一做、讨论与交流中,对学生做得好的和回答中肯的,你可以让其它学生给予掌声鼓励,或赠给小奖品,或语言赞美等渠道获得成功的喜悦。要知道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它同学的赞许,他内心的快感比喝蜜还甜;此外,在安排练习题时,要有梯度,大多数题目,要让全体同学都能做出,以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尝试成功的蜜汁,他们在自信心得到充分加强的同时,学习热情也会同步提升。当然也要拟少数要运用几个知识点才能解答的题目,让少数同学在经过冥思苦想后才能做出,让其吃得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予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以最好的评价,用自己文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讲文明、讲礼貌的形象榜样,尊重每一位学生,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奋发向上。所以,我在教学中是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这种“无劣评价”,在其终结性评价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高深的课题。既要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借助于教者的综合水平。只要每一位老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定会成为划时代的合格教师。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一、根据物理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标、教材内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既要确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较高素质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研究物理的能力,探索自然的志向,献身科学的精神。
例如:关于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的教学,我们依据大纲和编者意图,补充和调整了教参上拟定的教学目标。调整后的目标是:(1)知道“控制变量法”是探索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知道列表对比法是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基本方法之一;(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不仅能理解实验结论和定律的内容,而且知道结论和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讨论记录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把每一组U/I的值与导体的电阻值相比较,自然使学生明白了变形公式R=U/I的物理意义。应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只要引导学生讨论一、二个例题即可。可见,这样的教学才能揭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法,才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二、科学使用物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连接教与学、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现有初中物理教材,虽然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合作和交流,增大了实验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师演示实验多,学生分组实验较少;教材例题讲解少,习题也不多;很多理解层面的知识学生仅靠教材来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度自己积累的知识,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做到:
1、对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社会需要。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完成课本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提出新的问题:在上述实验中若只允许你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实验能否进行?需要补充什么辅助器材?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充分思考、酝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进行实验,使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同时,引导优生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补尝讨论,培养尖子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另外,电学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大胆地变为学生实验、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掌握知识和规律的内容,还能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研究物理方法。
2、精选教学素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容、智力价值和精神素养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举例讲解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如牛顿第一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电阻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惯性和摩擦力的教学应渗透“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育。
三、摆正师生角色位置,优化教学程序
现代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关心社会、善于生存的能力。优化教学程序,首先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是否得当。笔者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放在以下方面:
1、要导在适宜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上。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讲,是非让学生辨,错误让学生析,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由兴奋转入思考。片刻以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用若干根绳子系在若干架飞机上,再让人设法潜入海底把绳子系在船上,用飞机把船拉上来;有的说死海不死,往大海里投放足量的盐,增大海水密度,让沉船自动浮起;有的说向大海里投放若干空桶,利用空桶所受的浮力拉起沉船;……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老师听了各种方案后,首先肯定同学们的想法中正确的成份,转而提出:这些方法是否都切实可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达成共识:利用投放空桶的方法简单可行。这样,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滴滴甘泉,成为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吸收的营养,促使他们不断成长。
2、要导在“以旧迎新”、知识迁移上。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上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注意学习、研究物理方法的迁移。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首先要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再引入研究I、U、R三者的关系。研究时先提出问题:怎样研究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在教师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回忆起: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研究过。再问: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先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单独研究电阻跟某一因素的关系。至此,教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小结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为“电功、电功率”的教学作好铺垫,同时,再一次强调:我们今天所用的探索研究欧姆定律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在今后将要学习研究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高中学习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时都要用到。这样,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自然认识到“控制变量法”是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方法基础。3、要导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一般是通过观察实验、多侧面的问题讨论和习题训练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教师编排的导演程序得当,突出一个重点,学生在知识上将得到一次升华,突破一个难点,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将产生一次飞跃。
如在“功”一节的教学中,功的概念的建立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首先贴近日常生活实际,通过举例、演示,让学生知道“做功”的含义,弄清“做功”与“做工”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对举例和演示进行分析,找出做功的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组画面或生活片段,让学生分析有没有做功,谁在做功,对谁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引导学生小结一下,哪几种情况下物理过程中不做功?学生从上述举例、演示、多媒体展示中分析讨论,归纳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但没有距离;(2)有距离但没有力的作用;(3)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较深刻的理解。(4)要导在开发思路、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思路开阔,胸有成竹。在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时,以认知教学为主线,同时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发展。
特别在习题教学中,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模式。
第一,例题的选择,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可行性,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研究。
第二,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笔者认为,采用“与之同渔”的方法 比“授之以鱼”更好。
第三,要重视总结归纳。通过例题的教学和总结,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群题、一类题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并从中得到学法的启示,提高解题的品味。
第四,巩固性练习,其宗旨是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独立解题的能力。巩固性习题应为例题的同类题,其难度要比例题略高一层,让学生每做一题,都能有所突破。
总之,优化教学程序,始终要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前提,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为方向,以培养品学兼优、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四、重视物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对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指导法。对一些重要规律、定律教学时宜采用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学习方法的启迪。另外,还可以采用教材分析法、辨论法、竞赛法等多种教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增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适量渗透物理学史,优化思维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普通反映物理难学。有些定律、概念、规则等抽象不易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物理学科体系形成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物理学家们奇特伟大的构思、假设、猜想、重大的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学术交流、以及为科学献身的品质等等,总是与物理学家们的思维息息相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没有科学思维,往往会被假象迷惑。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经历了亚里斯多德的直观思维、伽利略的实验抽象思维、牛顿的科学推理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故适量讲讲物理学发展史,让学生从成功的创造性思维中得到启迪,对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六、改革教学评价手段,优化激励机制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过去,以一张试卷定高低,评价手段很呆板。几次考试失利,使学生心灰意冷,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新课标的实施,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物理的热情,多创设一些学生获得成功意识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及时科学评价。在想一想、议一议中,有的学生的回答哪怕是文不对题,你也能给予微笑,甚至一个赞许的眼色,都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奋发学习;在做一做、讨论与交流中,对学生做得好的和回答中肯的,你可以让其它学生给予掌声鼓励,或赠给小奖品,或语言赞美等渠道获得成功的喜悦。要知道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它同学的赞许,他内心的快感比喝蜜还甜;此外,在安排练习题时,要有梯度,大多数题目,要让全体同学都能做出,以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尝试成功的蜜汁,他们在自信心得到充分加强的同时,学习热情也会同步提升。当然也要拟少数要运用几个知识点才能解答的题目,让少数同学在经过冥思苦想后才能做出,让其吃得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予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以最好的评价,用自己文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讲文明、讲礼貌的形象榜样,尊重每一位学生,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奋发向上。所以,我在教学中是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这种“无劣评价”,在其终结性评价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高深的课题。既要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借助于教者的综合水平。只要每一位老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定会成为划时代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