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的常式句通常是:主前谓后;修饰语前中心语后;偏偏向前正句后。变式句的语序正好与常式句相反。我们可以根据布头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常式句和变式句。
关键词:语序;常式;变式
句子是大于词语的语言单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单位。句式修辞也是现代汉语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一句一句说或写。所以,如何组词造句,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
当代诗人李涉写了这样一首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宋代有位诗人把这首诗的语序调换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这样一改,意义就不大不一样了。
汉语的句式从语序上看,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变式样句号的语序正好与常式句相反。常式句和变式句具有相对的意义,运用时个有所宜,只要用得恰当,都可以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一个说来,常句式自然平时实,语势和缓,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议论,也可用于表达祈求和感叹的与其,使用于各类语体。变式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常给人以奇巧之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变式句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主语和谓语语序的改变
主谓句,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主语、谓语的次序允许有变动。这种变动,有时是为了强调谓语,有时是为了反映紧急的,表达说话人兴奋紧张的情绪,有时为了其他的修辞目的。如:“起来,饥寒交迫奴隶!起立,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埋葬旧世界,“起来”做世界的主人!这是《国际歌》的主题。为了突出这首搁的重点,强调“起来”,采用主谓倒置的句式,显得十分有力,充满了战斗性,增强了号召,鼓舞的力量。又如:“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干嘛的,你?”李大个子把他拉住。这述莽汉突闯门口,李大个子不明来意,急忙问个明白,所以冲口而出“干嘛的”,然后再补充主语“你”。谓语放在主谓前面,的事后,当中往往有个停顿,写下来用逗号表示。谓语很简短才有移到主语前面的可能。长而复杂的谓语一般是不能移到主语前边的。这种主谓倒装的局势在诗歌、唱词或者抒情散文中比较常见,在其他文体中不常见到。
二、修辞语和中心语语序的改变
修辞语包括定语和状语,跟中心语相对,常式句是修饰语在中心语前面,侧重于中心语;变式句将修辞语变位于中心语之后,则强调了修饰语。例如:“前面开过来一辆带警笛的”,语句侧重“汽车”;如果说成“前面开过来一辆汽车,带警笛的”则是强调了这辆汽车的特点。
修饰语常用于描绘事物和动作的性状,因而在文艺语体中,为了突出事物和动作的性状,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時要把修辞语变位于中心语之后,例如:我时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重宵九”实际是“九重宵”,使“九”倒置和“柳”押韵,使这首词韵律和谐。这些都是定语后置。
状语一般是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变动这个语序,将状语移在句首或谓语之后,使它的位置特殊化,以达到表达目的。
1.状语前置。有时为了强调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往往把状语移至主语之前。例如:
①难道他真得罪人能离开工作,安心休养吗?(副词“难道”移到主语前面,加强了语气。)
2.状语后置。
②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决不再来,而且永远。永远地……(鲁迅《伤逝》)不用常式句“子君却永远永远地决不再来”,用上面的变式句,突出的不幸死去,增强了惋惜的气氛。
三、偏句和正句语序的改变
在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的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相对。按常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语意的侧重点在正句。如果把偏句移位于正句之后,则是强调了偏句对正句的说明作用。
例如:“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是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句中把表示原因的分句后置,起到了强调物证的,控诉了野蛮的残害行为。如果原因在前,则是强调杀害的性质。
变式复句有强调偏句的作用,因而在说明或推理中,如果要强调理由、条件、目的等,有时把偏句移位于正句之后。例如:独有稻草人听得出,因为她听惯了夜间的一切。变式因果复句,强调“她听惯了夜间的一切”。
总之,汉语的语序不同,具有不同的表达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来恰当选用。但是,不论是常式句,还是用变式句,都必须要做到表意清晰,避免出毛病。例如:由于工作太忙,我们开现场会时,吴老没有来。这句话在语序上就有不当之处,究竟是谁工作忙呢?全句改为:“我们开现场会时,吴老由于工作台忙来。”这样就恰当了。
我们要经常重视通过造句艺术的刻意创新,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语序;常式;变式
句子是大于词语的语言单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单位。句式修辞也是现代汉语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一句一句说或写。所以,如何组词造句,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
当代诗人李涉写了这样一首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宋代有位诗人把这首诗的语序调换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这样一改,意义就不大不一样了。
汉语的句式从语序上看,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变式样句号的语序正好与常式句相反。常式句和变式句具有相对的意义,运用时个有所宜,只要用得恰当,都可以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一个说来,常句式自然平时实,语势和缓,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议论,也可用于表达祈求和感叹的与其,使用于各类语体。变式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常给人以奇巧之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变式句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主语和谓语语序的改变
主谓句,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主语、谓语的次序允许有变动。这种变动,有时是为了强调谓语,有时是为了反映紧急的,表达说话人兴奋紧张的情绪,有时为了其他的修辞目的。如:“起来,饥寒交迫奴隶!起立,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埋葬旧世界,“起来”做世界的主人!这是《国际歌》的主题。为了突出这首搁的重点,强调“起来”,采用主谓倒置的句式,显得十分有力,充满了战斗性,增强了号召,鼓舞的力量。又如:“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干嘛的,你?”李大个子把他拉住。这述莽汉突闯门口,李大个子不明来意,急忙问个明白,所以冲口而出“干嘛的”,然后再补充主语“你”。谓语放在主谓前面,的事后,当中往往有个停顿,写下来用逗号表示。谓语很简短才有移到主语前面的可能。长而复杂的谓语一般是不能移到主语前边的。这种主谓倒装的局势在诗歌、唱词或者抒情散文中比较常见,在其他文体中不常见到。
二、修辞语和中心语语序的改变
修辞语包括定语和状语,跟中心语相对,常式句是修饰语在中心语前面,侧重于中心语;变式句将修辞语变位于中心语之后,则强调了修饰语。例如:“前面开过来一辆带警笛的”,语句侧重“汽车”;如果说成“前面开过来一辆汽车,带警笛的”则是强调了这辆汽车的特点。
修饰语常用于描绘事物和动作的性状,因而在文艺语体中,为了突出事物和动作的性状,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時要把修辞语变位于中心语之后,例如:我时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重宵九”实际是“九重宵”,使“九”倒置和“柳”押韵,使这首词韵律和谐。这些都是定语后置。
状语一般是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变动这个语序,将状语移在句首或谓语之后,使它的位置特殊化,以达到表达目的。
1.状语前置。有时为了强调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往往把状语移至主语之前。例如:
①难道他真得罪人能离开工作,安心休养吗?(副词“难道”移到主语前面,加强了语气。)
2.状语后置。
②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决不再来,而且永远。永远地……(鲁迅《伤逝》)不用常式句“子君却永远永远地决不再来”,用上面的变式句,突出的不幸死去,增强了惋惜的气氛。
三、偏句和正句语序的改变
在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的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相对。按常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语意的侧重点在正句。如果把偏句移位于正句之后,则是强调了偏句对正句的说明作用。
例如:“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是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句中把表示原因的分句后置,起到了强调物证的,控诉了野蛮的残害行为。如果原因在前,则是强调杀害的性质。
变式复句有强调偏句的作用,因而在说明或推理中,如果要强调理由、条件、目的等,有时把偏句移位于正句之后。例如:独有稻草人听得出,因为她听惯了夜间的一切。变式因果复句,强调“她听惯了夜间的一切”。
总之,汉语的语序不同,具有不同的表达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来恰当选用。但是,不论是常式句,还是用变式句,都必须要做到表意清晰,避免出毛病。例如:由于工作太忙,我们开现场会时,吴老没有来。这句话在语序上就有不当之处,究竟是谁工作忙呢?全句改为:“我们开现场会时,吴老由于工作台忙来。”这样就恰当了。
我们要经常重视通过造句艺术的刻意创新,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