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深远。近年来,在践行“两山”理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浙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农旅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协作平台以及科技与金融惠农措施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在分析浙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他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策略思考,為实现更大覆盖面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浙江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012-02
一、相关背景
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通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及特色小镇[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也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道路。
近年来,在践行“两山”理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浙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农旅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协作平台以及科技与金融惠农措施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
本文在分析浙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他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策略思考,为实现更大覆盖面的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二、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一)产业兴旺:“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农旅融合新局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在浙江,旅游业属于“万亿产业”行列,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抓手,农旅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截至2018年6月,浙江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2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7个。通过建立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点、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广乡村民宿、家庭农场,培育景观农业、康养结合、农事体验等多元融合新业态等方式,浙江各地市、县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已形成了“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村、乡、县全业态、多层级全域发展之势。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共确立2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各地市、县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发展经验。杭州致力于打造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助推农旅融合和乡村旅游发展,引领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3];温州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带”来推广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湖州通过发展乡村美丽经济,运用“美丽乡村”效应,变乡村美丽资源为美丽资本,建立乡村旅游集聚区,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奉化、绍兴柯桥、金华浦江等地通过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建设,丽水缙云通过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的打造,多地依托先期农业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优势,顺利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4]。
(二)生态宜居:“四美联创、万村景区”的生态振兴新方式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生态可持续发展作用显著。浙江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带动了美丽乡村4.0的建设。2018年,“万村景区化”工程为浙江新增A级以上景区村庄2 640个,3A级景区村庄465个。通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四美联创”“四好农村路”、农村文化礼堂、A级景区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示范县等活动,美丽乡村呈现出“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发展格局[4]。通过积极推广“拯救老屋”的松阳模式,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积极推进农村闲置房屋资源流转,促进农村民宿与田园观光、运动休闲、养老养生、农事体验等融合发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四美联创”以及“拯救老屋”等强旅、强村工程的开展,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治理有效:“形式多样、专业管理”的旅游乡村治理新模式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浙江各县区通过一系列管理、治理模式创新,不断巩固、升级建设成果。通过健全“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提升农业农村组织化发展水平。德清积极探索“村+旅游公司”“村+工商资本”“村+创客团队”等村庄经营新模式[5]。安吉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获浙江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成功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经营型村庄通过与旅游经营公司合作组建股份公司,形成“公司+村+农场”带农户的“农业+旅游”发展机制,全域统一规划,首批十八家家庭农场落户,形成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淳安通过招聘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促进乡村治理更加专业化发展。可见,浙江的乡村治理主要体现出两个思路,一是通过打造更有效的组织,二是通过引入更加专业化的人来管理组织,以此实现旅游型、经营型乡村更为有效的治理。 (四)协同发展:“多级联创、山海协作”的乡村品牌营销新途径
协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集聚效应。浙江各县区通过“多村联创”,鼓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村联合实施规划建设、统筹管理经营,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发展同促共进,最终实现共同振兴;通过“多县联创”,丽水打造了遂松乡村振兴聚落区块,充分发挥了同质资源优势,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通过打造山海协作产业平台,實现了异质资源的联合营销,如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文成瑞安山海协作产业园等,扩大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辐射范围,促进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可以说,“多村联创”“多县联创”以及“山海协作”等区域联合平台的打造,扩大了乡村旅游及产品的品牌辐射半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走进浙江乡村,也带动了更多的浙江优质农产品走出县域,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际。
(五)服务升级:“科技融入、金融惠农”的要素配置新思路
科技与金融为旅游型乡村实现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持。浙江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将科技因素融入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金融惠农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通过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桐乡则通过打造数字农业平台,以智慧农业的发展思路促进乡村发展,强农旅融合。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重点是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探索采用“核心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农户”、特色产业链专项授信产品等服务方式,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模式。浙江通过积极促进科技要素和资本要素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6]。
三、基于浙江经验的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的策略思考
(一)农旅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平衡发展
尽管在过去、甚至是现在,浙江的东部和西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然而,从省域的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数据来看,不得不提出的是,从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依然可以走出一条依托自然资源联动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产业兴旺之路。而这也为全国其他同样存在不平衡现象的省域与地区通过农旅协同发展来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二)景区化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通过逐步、稳步建立示范村,形成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生态环境优化工程,能够很好地兼顾乡村增收与生态环境优化间的平衡,既能实现效率,也能保证公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居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乡村治理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
好的制度环境和治理体系是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又对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提出了要求。可见,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载体,对于有条件实现几者之间同步发展提升的村庄而言,可以将治理模式的优化、专业人员的引入纳入治理制度完善的轨道上来,以实现几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四)异质资源联合营销促进效率提升
省域角度的异质资源联合是扩大乡村旅游资源覆盖面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国内诸多省域的城市间所建立起的友好城市、对口联系的链接,也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不仅能够保证旅游者之间的有效流动,又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推广与开源增收。
此外,还可通过科技平台的运用、金融要素的支持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稳步实现。时代的发展变化,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要素结构变化,科技要素、金融要素在新时代的乡村发展过程中,应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浙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开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和增收,促成了大批返乡农民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建设美丽家园;通过一系列强旅、强村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看山、望水、忆乡愁的好去处,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的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实现提供了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01-0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01-03.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01-02.
[4] 湖州市农办课题组.湖州市乡村美丽经济发展的业态重点及对策研究[J].农村改革与发展,2018,(2):2-13.
[5]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R/OL].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19-01-27.
[6] 德清县农办.以改革撬动乡村“绿富美”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县[J].农村改革与发展,2018,(5):2-5.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浙江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012-02
一、相关背景
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通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及特色小镇[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也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道路。
近年来,在践行“两山”理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浙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农旅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协作平台以及科技与金融惠农措施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
本文在分析浙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他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策略思考,为实现更大覆盖面的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二、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一)产业兴旺:“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农旅融合新局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在浙江,旅游业属于“万亿产业”行列,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抓手,农旅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截至2018年6月,浙江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2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7个。通过建立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点、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广乡村民宿、家庭农场,培育景观农业、康养结合、农事体验等多元融合新业态等方式,浙江各地市、县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已形成了“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村、乡、县全业态、多层级全域发展之势。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共确立2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各地市、县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发展经验。杭州致力于打造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助推农旅融合和乡村旅游发展,引领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3];温州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带”来推广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湖州通过发展乡村美丽经济,运用“美丽乡村”效应,变乡村美丽资源为美丽资本,建立乡村旅游集聚区,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奉化、绍兴柯桥、金华浦江等地通过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建设,丽水缙云通过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的打造,多地依托先期农业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优势,顺利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4]。
(二)生态宜居:“四美联创、万村景区”的生态振兴新方式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生态可持续发展作用显著。浙江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带动了美丽乡村4.0的建设。2018年,“万村景区化”工程为浙江新增A级以上景区村庄2 640个,3A级景区村庄465个。通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四美联创”“四好农村路”、农村文化礼堂、A级景区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示范县等活动,美丽乡村呈现出“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发展格局[4]。通过积极推广“拯救老屋”的松阳模式,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积极推进农村闲置房屋资源流转,促进农村民宿与田园观光、运动休闲、养老养生、农事体验等融合发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四美联创”以及“拯救老屋”等强旅、强村工程的开展,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治理有效:“形式多样、专业管理”的旅游乡村治理新模式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浙江各县区通过一系列管理、治理模式创新,不断巩固、升级建设成果。通过健全“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提升农业农村组织化发展水平。德清积极探索“村+旅游公司”“村+工商资本”“村+创客团队”等村庄经营新模式[5]。安吉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获浙江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成功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经营型村庄通过与旅游经营公司合作组建股份公司,形成“公司+村+农场”带农户的“农业+旅游”发展机制,全域统一规划,首批十八家家庭农场落户,形成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淳安通过招聘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促进乡村治理更加专业化发展。可见,浙江的乡村治理主要体现出两个思路,一是通过打造更有效的组织,二是通过引入更加专业化的人来管理组织,以此实现旅游型、经营型乡村更为有效的治理。 (四)协同发展:“多级联创、山海协作”的乡村品牌营销新途径
协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集聚效应。浙江各县区通过“多村联创”,鼓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村联合实施规划建设、统筹管理经营,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发展同促共进,最终实现共同振兴;通过“多县联创”,丽水打造了遂松乡村振兴聚落区块,充分发挥了同质资源优势,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通过打造山海协作产业平台,實现了异质资源的联合营销,如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文成瑞安山海协作产业园等,扩大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辐射范围,促进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可以说,“多村联创”“多县联创”以及“山海协作”等区域联合平台的打造,扩大了乡村旅游及产品的品牌辐射半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走进浙江乡村,也带动了更多的浙江优质农产品走出县域,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际。
(五)服务升级:“科技融入、金融惠农”的要素配置新思路
科技与金融为旅游型乡村实现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持。浙江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将科技因素融入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金融惠农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通过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桐乡则通过打造数字农业平台,以智慧农业的发展思路促进乡村发展,强农旅融合。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重点是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探索采用“核心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农户”、特色产业链专项授信产品等服务方式,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模式。浙江通过积极促进科技要素和资本要素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6]。
三、基于浙江经验的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的策略思考
(一)农旅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平衡发展
尽管在过去、甚至是现在,浙江的东部和西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然而,从省域的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数据来看,不得不提出的是,从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依然可以走出一条依托自然资源联动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产业兴旺之路。而这也为全国其他同样存在不平衡现象的省域与地区通过农旅协同发展来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二)景区化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通过逐步、稳步建立示范村,形成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生态环境优化工程,能够很好地兼顾乡村增收与生态环境优化间的平衡,既能实现效率,也能保证公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居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乡村治理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
好的制度环境和治理体系是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又对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提出了要求。可见,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载体,对于有条件实现几者之间同步发展提升的村庄而言,可以将治理模式的优化、专业人员的引入纳入治理制度完善的轨道上来,以实现几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四)异质资源联合营销促进效率提升
省域角度的异质资源联合是扩大乡村旅游资源覆盖面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国内诸多省域的城市间所建立起的友好城市、对口联系的链接,也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不仅能够保证旅游者之间的有效流动,又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推广与开源增收。
此外,还可通过科技平台的运用、金融要素的支持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稳步实现。时代的发展变化,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要素结构变化,科技要素、金融要素在新时代的乡村发展过程中,应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浙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开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和增收,促成了大批返乡农民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建设美丽家园;通过一系列强旅、强村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看山、望水、忆乡愁的好去处,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的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实现提供了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01-0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01-03.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01-02.
[4] 湖州市农办课题组.湖州市乡村美丽经济发展的业态重点及对策研究[J].农村改革与发展,2018,(2):2-13.
[5]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R/OL].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19-01-27.
[6] 德清县农办.以改革撬动乡村“绿富美”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县[J].农村改革与发展,20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