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偏弊,以至于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讨厌历史这门学科。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历史学科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过于老套。主要表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历史教学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经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注重个性、智能优劣,实行“一刀切”,只顾“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奴隶”。更深层的原因是大多教师都以服务于高考为宗旨,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淡化事件的经过,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 因此,不把应试教育的观点转变过来,历史教学可能走入死胡同,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望,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无法释放,更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心理学告诉我,爱好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 . 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的尝试。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从学生发展出发,实现开放性教学目标。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熟悉;"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熟悉聪明,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聪明。“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熟悉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教师在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内容实际,紧扣基本要求,旁征博引,中外贯通,精讲多练,最终把握知识点。德国某位著名诗人曾说过“哪里没有爱好,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爱好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其独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效益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授课艺术,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改革历史课教学的定势思维模式,进而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的必由之路。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确立学生主体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爱好。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轻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几名同学由于在课堂上的生动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爱好。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它进行补充、改进。
第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最后,明确教学评价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我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我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师专生有很多课余时间,对师专生的素质教育也不应仅限于课堂之上,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爱好爱好,组织课外历史爱好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爱好,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的探索是一个过程,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边工作边实践边总结。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从学生发展出发,实现开放性教学目标。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熟悉;"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熟悉聪明,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聪明。“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熟悉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教师在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内容实际,紧扣基本要求,旁征博引,中外贯通,精讲多练,最终把握知识点。德国某位著名诗人曾说过“哪里没有爱好,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爱好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其独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效益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授课艺术,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改革历史课教学的定势思维模式,进而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的必由之路。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确立学生主体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爱好。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轻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几名同学由于在课堂上的生动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爱好。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它进行补充、改进。
第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最后,明确教学评价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我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我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师专生有很多课余时间,对师专生的素质教育也不应仅限于课堂之上,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爱好爱好,组织课外历史爱好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爱好,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的探索是一个过程,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边工作边实践边总结。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